石順江
1939年9月,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為了全面控制戰(zhàn)爭局勢,德國刑警頭子奈比向帝國中央保安局長海德里希提出偽鈔制造計劃,以此來引發(fā)公眾對盟國貨幣的信心危機。當海德里希向希特勒報告時,希特勒立即批準,但前提是只能針對英鎊。
偽造英鎊絕對是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工作。二戰(zhàn)前的英鎊,設計流程繁雜,工序多樣:不列顛尼亞女神圖案是委托專人特別設計,水印由造詣精湛的工藝師精心制作,連印鈔專用的亞麻紙都是十字形交叉的,而且使用了獨一無二的多層疊加工藝,英鎊上的數(shù)字編號都采用了非常復雜的算法編碼過。
為了偽造出高仿度的英鎊假鈔,德國成立了專門的設計小組,集中了最優(yōu)秀的雕刻、造紙技術和負責推算英鎊紙幣編號規(guī)則的數(shù)學專家等。
1940年末,終于制造出了以假亂真的英鎊。納粹特工帶著一大筆假鈔來到瑞士銀行,提出要兌換9萬法郎,銀行工作人員經(jīng)過一番細心辨認,最終鑒定,一張假鈔也沒有。當予以兌換時,特工卻說道:“我是從一名沙特商人手里拿到這筆錢的,一直不放心,你們再認真看下,說不定是假的呢?”銀行工作人員再次細致地檢驗了一遍,很明確地告訴他:這些都是真幣,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拿到英格蘭銀行去鑒定……特工果然拿著這筆錢去了倫敦,經(jīng)過銀行專家鑒定,最終只挑選出了10%的假鈔,并確定其他均為流通中的英鎊。至此,英鎊假鈔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假鈔制作需要秘密行動,一名叫做本哈德的軍官提出讓猶太囚犯來進行,該行動就取名為“本哈德計劃”。他挑選了134名囚犯,組成了一支精湛的造假隊伍,集中到柏林薩克森豪森造幣廠。囚犯們對納粹這種不正義行為非常不滿,采用各種辦法來阻撓“本哈德計劃”的實施,甚至將假鈔拼成“英格蘭銀行”的字樣貼在偽鈔車間的門上。囚犯們的不滿、怠工并不能阻擋大量的假鈔外運。當假鈔送到其他占領區(qū)的時候,很多被用于購買黃金和食品,甚至購買英美空投的輕型武器,可運到英國大部分地區(qū)后,卻得到了眾多民眾的抵觸。本哈德經(jīng)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原來,英國民眾沒有使用錢包的習慣,愛將大面額的鈔票折疊起來,并且用別針釘在一起,因此,鈔票上一般都有針孔。
于是,本哈德如法炮制,印制假鈔時候,讓囚犯在鈔票面上打針孔,看上去會有一種很舊的樣子。他心想:“這次一定沒有疏漏了!”可面對造假如此完美的鈔票,很多英國民眾還是不接受!此時,假鈔已經(jīng)制造了一億多英鎊,最終才發(fā)現(xiàn),囚犯們雖然在鈔票上打了針孔,但針孔打在了英鎊票面上的“大不列顛”的字樣上了。原來,英國人自小心里就植根有一種觀念:“愛鈔就是愛國”,雖然愛用別針訂鈔票,卻從不在這幾個字上打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