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琪
背景信息:
“數(shù)數(shù)找家”的活動材料由1張畫有25個空格的操作底板和25塊方板組成(如圖1)。操作底板的橫排以數(shù)量(1~5)為維度,縱列以車子種類(5種車子由上到下分別為三輪車、小推車、滑板車、小汽車、拖拉機)為維度。幼兒根據(jù)操作底板上車子的種類、數(shù)量兩個維度來確定擺放方板的位置,將25塊方板全部正確放入操作底板的25個空格內即為完成。完成后幼兒需要自主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檢查完后取空白記錄紙進行記錄。
音音曾經(jīng)玩過等積異形板(有五種不同形狀,每種形狀的數(shù)量為1~6塊不等,如圖2),已能按形狀對等積異形板進行分類,并按照分類結果點數(shù)各個形狀的等積異形板,點數(shù)完后還能在半開放式記錄紙上記錄。音音還玩過數(shù)物對應板(包括操作板、上有1~7個圓點的積木、帶有1~7數(shù)字的積木、由低到高的7根木柱、各種顏色的圓環(huán)若干,如圖3),能熟練地完成1~7的圓點積木與數(shù)字積木的對應排序,根據(jù)木柱的長短從左至右依次排序,插入操作板中,并在木柱上插上與數(shù)量對應的圓環(huán)。音音也玩過“找朋友”的游戲(材料包括4種顏色、4種形狀的紐扣各2個,如圖4),能完成相同圖形紐扣的配對,并按照顏色和形狀兩個維度有規(guī)律地排放紐扣。因此,在已有分類和數(shù)數(shù)的基礎上,玩“數(shù)數(shù)找家”的游戲是適合音音的發(fā)展水平的。
活動記錄:
教師:“音音,你想選擇什么材料呢?”
音音:“我想選擇‘數(shù)數(shù)找家?!?/p>
教師:(取出畫有5輛小推車的那塊小方板)“你是怎么為車子找到家的?”
音音:“先看看它住幾單元,這里有5輛車子,所以住五單元,它是黃色車子,所以住這一層樓(用手指)。”
教師:“你覺得這個材料對你來說難不難呢?”
音音:“我覺得挺簡單的,我會玩得很好?!?/p>
音音在桌子前面坐下,從數(shù)量1的方板開始擺放,每取一次方板都站起身在操作盒中快速翻找,神情專注。她先取出“1輛滑板車”方板,將它放至第1列第3行,又將“1輛拖拉機”方板放至第1列第5行。接下來,她從盒子中取出“4輛小汽車”方板,看了一眼,又將它放回操作盒內,繼續(xù)在盒內翻找,最終取出“1輛小汽車”方板,將它放至第1列第4行。接著,音音從盒內翻找出“1輛小推車”方板,將它放至第1列第2行。此后,音音不再按照數(shù)量取方板,而是隨機從盒中抓取方板,取出一塊后先目測方板上的車子數(shù)量確定單元,再按照車子種類擺放至操作底板相應的那層上。在取“4輛小汽車”方板時,音音先將方板放至“3輛小推車”的位置上,隨后立刻將方板向下拉,放入第4列第4行。而后,她繼續(xù)通過目測快速地擺放方板。
音音取出“5輛小汽車”方板,將它放至拖拉機那一層的最后一格,隨后立即將“小汽車”方板上移至第5列第4行,接著將“2輛拖拉機”方板放入第2列第5行。音音將“5輛拖拉機”方板放至“3輛拖拉機”的位置后,兩手各抓取一塊方板,右手拿著“5輛滑板車”方板先在第1行比對了一下,然后將它放入第5列第3行,右手則將“4輛拖拉機”方板直接放入第5行中唯一的空格。最后,她看到操作底板上第1行還有一個空格,就快速起身將材料盒中最后一塊方板放入空格處。
教師:“你完成了嗎?”(音音點點頭。)
教師:“那你接下來要做什么呢?”
音音:“檢查。”
音音用目測的方式開始檢查,很快發(fā)現(xiàn)“4輛拖拉機”方板和“5輛拖拉機”方板放反了,她迅速調換了兩塊方板的位置。她從左到右來回檢查,最終微笑著對老師說:“好了?!?/p>
教師:“你剛才調整哪里了呢?”
音音:“這兩個(用手指剛才調整的兩個)?!?/p>
教師:“紅色的4輛拖拉機和5輛拖拉機放錯了,對不對?”(音音點點頭。)
操作完成后,音音取來記錄紙和水彩筆進行記錄。她取出黑色水彩筆在記錄紙左上方畫了1個正方形,并在正方形中間點了1個圓點,隨后依次畫了帶有2~4個圓點的正方形。在第二行,她在5個方格中依次畫了1~5個正方形。在第三行,她先畫了1個正方形,并在正方形中畫了1個小女孩,然后又畫了一個正方形,在正方形中又畫了1個小女孩。接下來,她開始畫第三個正方形,并在正方形中畫了3個圓圈,還在每一個圓圈外圍畫上了花瓣。她停頓了一下,又畫了第四個正方形,并在正方形中畫了2個蝴蝶結。此時,2個蝴蝶結已經(jīng)將正方形占滿,她思考了一下,在第4個正方形的右下角緊挨著畫了一個小正方形,并在其中畫上了2個蝴蝶結。之后她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在其中一個的里面點了4個點,在另一個的里面點了1個點。在第四行,她畫好一個正方形后停了下來,略加思考后在正方形中畫了一輛簡單的小車,接下來經(jīng)思考后在第二個正方形中寫下了數(shù)字2。之后,她快速地將第四行和第五行記完,正方形中依次用數(shù)字1~5來表示車子的數(shù)量。看到最后一行畫不下了,她就在第五行右邊接著用正方形和數(shù)字(1~5)記錄(如圖5)。
教師:“記完了嗎?你能不能給我講一講是怎么記錄的?”
音音:“把這個數(shù)字畫上,下面我用正方形表示?!?/p>
教師:(指第二行)“那這一排呢?”
音音:(指第二行前兩個正方形)“這一排兩個是用小人表示的?!?/p>
教師:“哦,那第三個方格中小人畫得太多,看不清楚了,對嗎?”
音音:“這不是小人,這是我畫的小花,但是畫得太多了,就看不清了?!?/p>
教師:“后來你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音音:“我想到用蝴蝶結來表示,后來我又用圓點來表示,最后我用數(shù)字來表示。”
教師:“為什么最后用數(shù)字來表示?”
音音:“因為我在家都沒有練習過數(shù)字?!?/p>
教師:“因為沒有練習過數(shù)字,不太熟練,所以最后才想到這樣的好辦法,對嗎?”
音音:“嗯?!?/p>
教師:“這真是一個好辦法!那旁邊的這些方格為什么多出來了呢?”
音音:“最后一排沒有地方了,所以我畫在旁邊了?!?/p>
教師:“今天你按照計劃完成了任務,最終想到了很獨特的記錄方式,真棒?!?/p>
(掃文末二維碼可觀看以上案例的視頻文件——編者注)
解讀:
音音在操作前能夠準確表述材料的名稱,并且通過確定車子數(shù)量以確定單元(列),通過觀察車子種類以確定層數(shù)(行),最終將方板放入正確的位置。這說明她對任務十分了解,對于操作策略的選擇也有清晰的思路。音音對于材料難度的認知是“簡單”,并且預測自己會玩得很好。在操作過程中,音音僅通過目測即能快速確定車子的位置,也沒有出現(xiàn)點數(shù)行為,在7分鐘內就能完成操作,可以看出音音對自我的認知比較準確。
在操作中,確定車子位置對于音音來說難度較低,起初音音先選擇拼數(shù)量1的方板,但由于每取一次材料都要站起身在操作盒中按數(shù)量翻找導致效率不高,因而她及時調整策略,不再按照數(shù)量拼擺,而是隨機抓取方板直接擺放,提高了效率。操作結束后,音音及時檢查并加以修改,體現(xiàn)出了她對操作過程的監(jiān)控和修正。
音音操作后的記錄非常有特點。音音首先用圖像、圖符來記錄是因為這是她已經(jīng)掌握的、比較熟練的表達方式,她在記錄過程中因出現(xiàn)“畫不下”的問題而逐漸進行修正,最終發(fā)現(xiàn)用不太熟練的數(shù)字進行記錄更加簡潔、有效,說明音音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定的認知,選擇的策略也比較適合自己的水平,且比較有效;音音遇到困難時能及時修正,調整策略。音音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記錄方式,能較為完整地反思記錄中遇到的“畫不下”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師回應:
操作前,教師通過啟發(fā)式提問詢問音音要選擇的材料以及操作方式,引導音音進行計劃并思考策略。在操作完后,通過提問“下一步要做什么”引導并提示音音進行檢查。在記錄完后,通過啟發(fā)式提問引導音音反思對記錄策略的調整,并鼓勵音音獨立操作和堅持完成任務,幫助音音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下一步計劃:
教師可調整材料,以增加難度。如可以將圓點變?yōu)閿?shù)字,從點物對應升級到較為抽象的數(shù)物對應,或將橫排圓點數(shù)量由1~5增至1~6,也可以將橫排數(shù)量由現(xiàn)在的按1~5遞增排列變成隨意排列(如2、1、4、3、5等)。操作完成后,為了幼兒能夠及時進行自我監(jiān)控與修正,可設計答案板(將完成的材料拍照、彩打并過塑,如圖6),供幼兒對照答案板,進行自查驗證,起到監(jiān)控與修正的作用。在記錄方面,對于中班上學期的大部分幼兒來說,要關注二維表格的特征并記錄操作過程有一定的困難,下一步可設計與操作底板內容相同的記錄紙。幼兒僅需在記錄紙上的方格中記下方板上的內容即可,以降低記錄難度。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教師還可在操作前增加一些啟發(fā)式提問,幫助幼兒豐富計劃的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