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海
【閱讀導引】
母親是一條河,一條川流不息、滋潤兒女心田的河。兒女是河里的魚兒,自由游弋,盡情吮吸著河里的種種養(yǎng)分,靜靜地享受著河的滋養(yǎng)。母親是一條河,一條兒女生命中流淌的河,平靜而安逸,靜靜流經(jīng)兒女干涸的心田,那每一滴河水都蘊涵著一份愛,化作瓊漿,流進兒女生命中永恒的記憶里。
有一個人,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對你的牽掛,她愿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你;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在一年一度的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讓我們深情地道一聲:母親我愛您!
【例文一】
柏樹下的母親
王根造
1950年,我已經(jīng)是一個17歲的男子漢了,可是我的生身母親是誰,她的為人如何,我還不知道呢!
新中國成立前,母親共生了我們9個孩子。到生下五哥的時候,我家早已揭不開鍋了。為了保住我們這后幾個兒子的生命,母親不得不忍痛讓人家在寒風里把我們一一抱走!為此,母親哭瞎了雙眼。
這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到的母親,竟是這個樣子:還不到花甲之年,頭上已經(jīng)布滿了白發(fā);那瞇縫著的混濁的雙眸里,只能透出一絲半縷的光。她伸出顫抖的雙手,顫巍巍地從我的頭一直撫摩到我的腳……她嘴唇抽動起來……她要說些什么呢?肯定要說:“孩子,子不嫌母丑,就跟著俺這個窮娘吧!”哪里知道,我想得太狹隘了。她竟說:“孩子,咱娘倆兒見個面就行,是養(yǎng)母一手把你拉扯大的,咱怎么能忘恩負義哩!”一個因為想兒子把雙眼哭瞎的母親盼了17個春秋的此時此刻,卻能把斬不斷的愛子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快樂和幸福。原來母親的胸懷是如此寬廣!
母親雖然終日生活在一片黑暗中,但她的心里卻永遠是明亮的,因為她有著熱烈的追求。她無冬無夏地為鄉(xiāng)親們紡線,分文不?。徽l要非給錢不行,她就說:“這要錢的線,俺可不會紡!”60年代初,她瘦得皮包骨,還執(zhí)意紡線,哥哥們勸阻不了,索性把紡車吊在了房頂上。她以串門為名,摸到人家炕頭上去,又嗡嗡地紡起來了。妹妹放心不下,把她拉到婆家去,誰知道她又瞞著妹妹,給妹夫當隊長的生產(chǎn)隊洗起包袱皮來。倒水時一不小心,栽到豬圈里,摔破了頭。鄉(xiāng)親們來看望她,她倒埋怨起自己來:“俺真沒出息,耽誤了鄉(xiāng)親們用線?!?/p>
1972年暑假,我給了她20塊錢,她讓我掖到炕席底下。后來我才明白:當街上的孩子們哭喊著要零食時,她就“大妮、鐵蛋”地把他們喊來解饞。她聽著孩子們啃瓜嚼棗的聲音,就停下紡車來,拍著手地笑。在一次給孩子們親自送錢時,摸錯了方向,掉進一米多深的菜窖里,摔斷了一條腿!腿好后,還給鄉(xiāng)親們幫忙哩。
1976年春,母親躺在破屋的土炕上,默默地離開了人間!
老天沒眼,人間有情,感天動地的場面出現(xiàn)了:無論是靈床前,還是大街小巷里,哭聲陣陣,此起彼伏,整個村莊震撼了三天三夜!大輩兒喬爺爺發(fā)言了:“老奶奶,她活得忒叫人難受;她呀,是豁著老命周濟咱們大伙的呀……如今,她兩手攥空拳地走了,咱們大伙哩,可不能沒良心!就把她安葬在咱村東那棵大柏樹底下——圖它個萬年常青,好一輩兒一輩兒地做咱們的個念想;咱們?nèi)宓娜诵牧?,從今兒個起,可就算都系在那棵大柏樹上啦;誰要還舍不得系,那可叫沒良心啊!”
回憶到此,我才真正懂得:1984年,我被老師們選為校長,不就是因為我始終踩著母親的腳印走的結果嗎?今后呢?不要為母親的遭遇而過多感慨,繼續(xù)踏著母親踩出的這條維系社會進步的大道,堅貞不渝地走下去就是了!
(選自《王根造散文集》)
【感悟借鑒】
這是一曲謳歌母親的頌歌。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觸抒發(fā)了對母親深深的熱愛、崇敬和贊美之情。
本文在寫作上有如下可借鑒之處:
一是全新的視角。在寫母親時緊緊地抓住“脫俗”這一全新的視角來表現(xiàn)母親的精神品質(zhì)。如文中作者與母親見面時,對母親話語的猜想就很具匠心,是出人意料的;“紡線”和“給孩子們零花錢”等細節(jié)也在情理之中,表現(xiàn)出了母親的崇高、偉大與無私。
二是畫龍點睛的議論。文末中的喬爺爺?shù)脑捯埠?,作者的議論也罷,都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使母親的形象更偉大,更崇高,把母親的偉大精神與高尚的品質(zhì)揭示得更透徹,更精辟。
【例文二】
母親石
梁 衡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爾寺去,被一塊普通的石頭深深打動。
這石其身不高,約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長,平整光滑。但它卻是一塊真正的文化石。當年宗喀巴就是從這塊石頭旁出發(fā),進藏學佛。他的母親每天到山下背水時就在這塊石旁休息,西望拉薩,盼兒想兒。淚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頭小憩時,體溫亦傳于石。后來,宗喀巴創(chuàng)立新教派成功,塔爾寺成了佛教圣地,這塊望兒石就被請到廟門口。這實在是一塊圣母石?,F(xiàn)在每當虔誠的信徒們來朝拜時,都要以他們特有的習慣來表達對這塊石頭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層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幾絲紅線,有的放一枚銀針。時間一長,這石的原形早已難認,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個新貌,真正成了一塊母親石。就是畢加索、米開朗琪羅再世,也創(chuàng)作不出這樣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駐足良久,細讀著那一層層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間游走著的紅線和閃亮的銀針。紅線蜿蜒曲折如山間細流,飄忽來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著的細針,發(fā)出淡淡的輕光,刺著游子們的心微微發(fā)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那年我奉調(diào)進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書籍,忽然聽到樓下有“篤篤”的竹杖聲。我急忙推開門,老母親出現(xiàn)在樓梯口,背后窗戶的逆光勾映出她滿頭的白發(fā)和微胖的身影。母親的家離我住地有幾里地,街上車水馬龍,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樣拄著杖走過來的。我趕緊去扶她。她看著我,大約有幾秒鐘,然后說:“你能不能不走?”聲音有點顫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親文化程度不低,母親卻基本上是文盲,她這一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小時每天放學,一進門母親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肚子餓了吧?”菜已炒好,爐子上的水已開過兩遍。大學畢業(yè)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調(diào)回來沒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還是那一句話:“餓了吧。我馬上去下面?!?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離開母親的時候。那年我已是17歲的小伙子,高中畢業(yè),考上北京的學校。晚上父親和哥哥送我去火車站。我們出門后,母親一人對著空落落的房間,不知道該做什么,就打來一盆水準備洗腳。但是直到幾個小時后父親送完我回來,她兩眼看著窗戶,兩只腳擱在盆邊上沒有沾一點水。這是寒假回家時父親給我講的。現(xiàn)在,她年近80,卻要離別自己最小的兒子。我上前扶著母親,一瞬間我覺得我是這世上一個最不孝順的兒子。我還想起一個朋友講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辦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親,說好明天走前就不見了。然而,當他第二天到機場時,遠遠地就看見老母親拄著拐杖坐在候機廳大門口??蓱z天下父母心,兒女對他們的報答,哪及他們對兒女關懷的萬分之一?
我知道在東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涼的西北卻有這樣一塊溫情的望兒石,一塊偉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所有慈母的愛,也照出了所有兒女們的慚愧。
(選自《青年博覽》)
【感悟借鑒】
作者把普通的石頭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贊頌母愛偉大的同時,警醒天下兒女更多地關愛母親。
以下幾點可供寫作時借鑒:
一是用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請看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幾句描寫:“紅線蜿蜒曲折如山間細流,飄忽來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著的細針,發(fā)出淡淡的輕光,刺著游子們的心微微發(fā)痛?!弊髡哂帽扔骱蛿M人的手法,突出了紅線和銀針的形狀與色彩,表達了母親石帶給作者的震撼。
二是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請看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幾句描寫:“我們出門后,母親一人對著空落落的房間,不知道該做什么,就打來一盆水準備洗腳。但是直到幾個小時后父親送完我回來,她兩眼看著窗戶,兩只腳擱在盆邊上沒有沾一點水?!边@些細節(jié)描寫把母親內(nèi)心充滿了對離家求學的兒子情感上的不舍,對離開母親呵護的兒子獨立生活的牽掛與擔憂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例文三】
內(nèi)心的筆記本
佚 名
我突然想起了母親。
昨天,我在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一只塑料袋,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賣塑料袋的老太太頗像我的母親,圓臉、腰身粗,眼神里充滿對命運的忍耐。我已經(jīng)走過去很遠了,但總不安心,腳步被她牽掛著,于是再折回去,停在了她的眼前。我握著這只空塑料袋慢慢回到了家,一路上腦海里盡是我的母親。
我又是許久沒給異地的母親寫信了,母親是最親愛但又是最被忽視甚至忘記的人。
我書桌的抽屜里珍藏著一件圣物,這就是我母親的褲腰帶。
幾年前,我探親期滿,返回無錫的時候,母親送我到車站。在車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眼看就到發(fā)車時間,我母親急忙從腰上解下這根褲腰帶,替我把斷了的帶子緊緊系牢。由于心里急,又要用力,她臉都漲紅了——一種震撼天下男子的紅,像要把心吐給我一樣。
我問她:“你怎么回家呢?”
她說:“不要緊,慢慢地走。”
我不知道我母親沒有褲腰帶是怎樣走回幾里地外的家的,但我知道,從此我窮盡天下的財富也不能回報母親這根褲腰帶的恩情。
有母親在,胸膛里就跳動著兩顆心,有母親在,天空的月亮總是兩輪??勺鰞号牟唤?jīng)意就輕忘了母親,猶如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皮膚,流血了,疼痛了,才又會想起它。
母親,今天我不讀書,不看報,不關心其他任何事,我只想你。
(選自《智慧背囊》)
【感悟借鑒】
這是一篇短小而凝重的優(yōu)美散文。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作者對母親深層的理解: “有母親在,胸膛里就跳動著兩顆心,有母親在,天空的月亮總是兩輪?!蓖瑫r,作者還昭示天下所有的人:要千方百計設法回報母親的恩情,不要忘記母親。
以下幾點可供寫作時借鑒:
一是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件極平常的事物——“褲腰帶”為載體,圍繞“褲腰帶”演繹出一幕動人的故事,表現(xiàn)了一個重大而古老的主題。
二是感人的特寫鏡頭。作者不蔓不枝,選取了站前母親解下自己的褲腰帶為作者系行李的一個場面。一個“解”字,一個“系”字,一個“漲紅”,把母親的崇高、偉大、無私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