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笑嫣
有一件事是在緩慢發(fā)生的,但還是經(jīng)常讓我覺得很突然:總感覺滿世界都是自己要叫哥哥姐姐的世紀還沒有翻篇,轉(zhuǎn)眼卻已經(jīng)滿世界都是叫自己姐姐的人。最要命的是,我竟然也到了“關(guān)照”別人的年紀?有時父母朋友家的小孩剛剛到北京讀大學或工作,很自然地要托我“關(guān)照一下”,可能吃上一頓飯就已經(jīng)能說明我上心了,大多情況下沒有見面或沒有下文。雖然我確實有點薄情寡義嫌麻煩,但真正的內(nèi)心臺詞是:
人家好不容易長大成人離開父母來到新的環(huán)境一切重新開始,真真正正地用自己的雙手搭建屬于自己的生活,在這種沒有任何干涉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心愿resert的嶄新起點,你還找人“照顧”,who care,那不是給人家添亂嗎?
在人生道路、職場規(guī)劃上能得到前輩大牛的指點固然是好(明顯我只能教別人怎么喝酒),但在生活方面,每一個成年人都不喜歡誰再以“長輩”的身份跑過來指手畫腳。雖然長輩們總是忘了他們不是三四歲,不是十三四歲,而是二十多歲,卻依然還當他們是小孩子。明明自己家的浪子已經(jīng)窮游過了全世界,他卻還是擔心人家一個人搬進繁華大都市的一個角落會不會照顧不好自己。
拿我一個朋友的處境來說,對他而言獨居現(xiàn)在變得十分困難:因為他和他的父母同在一座大城市。之前因為種種外在原因,我的這個朋友一直是獨居在外,后來因為換的工作離家里并不算遠,父母希望他能夠留在家里。當他提出還是希望獨居的時候,父母會表現(xiàn)得很不理解。
一個是經(jīng)濟原因,房子租金本身很貴,如果住在家里將會省下一筆房租的費用。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心理原因:中國的親子關(guān)系非常粘稠,因為主觀原因(就是想自己?。┒岢黾议T,父母會覺得你不想和他們在一起,心理很受傷。所以他們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我的這個朋友很不懂事地在作。
很多父母并不懂這一代的年輕人,也不懂獨立人格的養(yǎng)成。但國外的青春并非如此:《成長的煩惱》中,麥克成人之后,老爸立馬讓他搬出去住,因為這代表著他獨立了。而我們之前那些代的年輕人,仿佛都是過完了童年就直接步入了中年。
我覺得長大和獨立這件事,是需要一個青春的存在的,而這個過程一定是要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去生活才能實現(xiàn)的。
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她的家庭環(huán)境一直是一種西方式的很open的狀態(tài)。拿租房這件事來說,她從上大學開始搬出來住,父母都鼓掌贊成。然后她畢業(yè)、找工作、賺錢、租房子、談戀愛、買東西,一步步都是自己摸索著走出來的,那些都是她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人以愛的名義橫加干涉。沒錢的時候去朋友家互相蹭飯,有錢的時候就請客買單。她說,到現(xiàn)在,自己偶爾會回家住住,而她自己租的房子,爸爸從沒進過門,媽媽也就去了三次。這樣成長的姑娘,和父母保持著因平等而順暢的和諧關(guān)系,自己也成為干脆利落獨立的瀟灑女性。
顧里對她媽媽說,衣柜和男人是不能和她分享的。其實獨立生活空間更是如此。
一個人的屋子就是他的一個世界,只有當它完全屬于你自己的時候,你才能夠毫無顧忌地真正成為你自己。
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能開著搖滾樂鬼哭狼嚎,才能加班到凌晨而不擔心被人擔心,才能讓房間放著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把風格擺弄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能心情不好時喝醉酒哭一場又不用跟人解釋為什么,才能周末和朋友開趴徹夜暢聊,才能把生活變成年輕態(tài)的、你想要的樣子。
而你也從慢慢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開始同步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全面規(guī)劃自己的一切,管理自己的收支,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去享受自由和承擔責任,并感受生命中每一點的小確幸和小確喪。而你也會看到,和自己生活的自己,會是什么樣。
這個自己,和父母面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樣,這個自己完全支配自己的人生,自由地傾聽自己的聲音,而不再受他人的影響和擺布。同時,這個自己也更加獨立和堅強。生病了沒關(guān)系扛著扛著就過去了,有困難了沒關(guān)系大不了大哭一場起來再繼續(xù),沒錢了沒關(guān)系大不了到處找活去。很多朋友在北漂,都是這么一個人飄著蕩著生活著,這么多年,誰都有不容易,可誰都沒感慨過什么,沒說過什么特別難。就當生活是場年輕人的游戲,玩著玩著大家也都挺好的,全都容易了倒也沒意思。再說,和這點不容易比,讓他們回家里窩著,誰都不樂意。
都市青春劇里和生活是一樣的,家長都是很少、甚至不出場的。因為年輕人的生活,長輩一出現(xiàn),就不對味兒了,就好像一個party正轟轟烈烈地開著,突然有人進來把音樂關(guān)了,把燈打開,那party就沒法繼續(xù)下去了。
而如果一個人從原生家庭出來,就直接倒向和伴侶建立另一個家庭的狀態(tài),從未有過獨立生活的青春經(jīng)驗,他就很難獲得這些。
當然也有反面教材。一次一個客戶的孩子剛來北京工作,據(jù)說心理狀態(tài)很不好,知道我平時寫點情感雞湯,客戶想讓我?guī)兔﹂_解一下。一見面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男孩屬于一離開爸媽就基本全方位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的類型。他源源不斷地抱怨他在北京獨立生活的一切:經(jīng)常加班,公司離住處太遠,地鐵人太多,路上常堵車,不想吃快餐,交不到朋友,生活太無聊……
細聊下來發(fā)現(xiàn),這是個以前家里把早餐和換洗衣服都準備好還開車接送上下學的媽寶男。因為過去父母給了太多的支持,他形成了對原生家庭強烈的依賴,并喪失了對外界好奇的嗅覺,一旦離開家庭,自己的生活就因為沒有了保障和框架而陷入混亂。
我聽著頭大,就先叫了兩杯酒,然后這孩子又跟我說他不喝酒……我說不喝酒你怎么交朋友,不會玩的人才會像你這樣苦逼呵呵地抱怨生活好嗎?其實我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會喝酒,但你一定要找到一個讓生活和周邊的人能high起來的方式,能玩到一起的方式,否則始終都會是一個無趣的人。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孩子竟然還真不少,年紀輕輕未老先衰,喪失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情,賺錢不行,泡妞不行,連做人渣都沒膽識,恨不得從父母家里出來就趕緊娶個門當戶對的老婆跳進另一個安穩(wěn)的家庭。這些人,從來都沒年輕過,更沒有生活過。
作為年輕人,請你一定要倍加珍惜去和世界玩耍肉搏的時光。
去工作,去交朋友,去學會生活的日常,去思考你想要的是什么,去浪,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去和喜歡的人談哪怕沒結(jié)果的戀愛。這些全部不是浪費,而都是一期一會。過了這個時間段,就真的沒有了。以后就算再有的,都再也不會是這個樣子,也再也不會是這個心態(tài)。
你永遠都不會再有第二個二十幾歲,拉著愛著人的手,或者和哥們姐們勾肩搭背地蕩在大街上,享受著覺得喝最爛的酒都能醉的時光。而這場屬于青春的盛大party,最關(guān)鍵的,是你要獨立著去生活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