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鳳
西安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西安 710061)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劉曉鳳
西安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西安 710061)
目的:觀察比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將88例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患者隨機分為阿立哌唑組和利培酮組,阿立哌唑組患者單獨使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利培酮組患者單獨使用利培酮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PANSS和TESS量表評分,以評價兩種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改善,阿立哌唑組總有效率86.4%,利培酮組總有效率84.1%,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阿立哌唑組的錐體外系反應發(fā)生率13.6%,顯著優(yōu)于利培酮組31.9%;其他不良反應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對于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均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但在不良反應方面有所差別,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
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是指由于腦部感染、變性、血管病、外傷、腫瘤等病變引起的精神障礙,這類疾病在精神科占有較高的發(fā)病比例,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意識障礙、智能障礙、遺忘綜合征、人格改變、情感障礙、精神病性癥狀、行為障礙等,往往也會伴有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1]。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且具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選取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患者88例,隨機分為阿立哌唑組和利培酮組,觀察比較兩種藥物在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患者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齡26~81歲,平均(58.7±14.4)歲,病程1.5至2.8年,平均(1.0±0.3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簡明精神評定量表( BPRS)≥18分;病前無其它精神病史,排除重癥性精神病;入院前未使用過抗精神病藥物,且在住院期間未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藥物。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試驗,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阿立哌唑組和利培酮組,每組44例。阿立哌唑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26~75歲,平均(56.8±13.5)歲,病程2月至2.8年,平均(1.2±0.3)年;其中阿爾茲海默病7例,腦血管病8例,腦炎10例,腦外傷8例,腦腫瘤9例,多發(fā)性硬化2例。利培酮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27~81歲,平均(59.2±16.7)歲,病程1.5月至2-3年,平均(0.9±0.41)年。其中阿爾茲海默病5例,腦血管病6例,腦炎12例,腦外傷6例,腦腫瘤12例,多發(fā)性硬化3例。所有患者的主要精神癥狀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意識障礙、妄想、幻覺、錯覺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分類、精神癥狀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評價指標
3.1 療效評價: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和治療4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痊愈:PANSS評分減少≥75%;顯效:PANSS評分減少50%~74%;有效:PANSS評分減少25%~49%;無效:PANSS評分減少<25%。
3.2 安全性評價:觀察兩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例數(shù),并采用不良反應量表(TES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錐體外系反應、嗜睡、體重增加、便秘、肝功能異常等。
1 兩組患者PANSS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NSS量表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與治療前相比較兩組患者的PANSS量表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PANSS量表評分低于治療2周后的評分值,且兩組患者的評分值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NSS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
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腦器質(zhì)性精神病癥狀均有改善。阿立哌唑組總有效率86.4%,在利培酮組總有效率84.1%。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輕微不良反應。阿立哌唑組的錐體外系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利培酮組;嗜睡、體重增加、便秘和肝功能損傷上,兩組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常規(guī)、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均無明顯變化。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注:與阿立哌唑組比較,*P<0.05
研究顯示: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腫瘤等多種病因均能引起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其發(fā)病機理和臨床表現(xiàn)相對復雜,且隨著病變程度和病變部位不同而表現(xiàn)不同,這給診斷和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病變輕者易出現(xiàn)誤診現(xiàn)象,而病變重者可危及生命[3]。這類疾病治療的關鍵在于首先要發(fā)現(xiàn)原發(fā)病,其次要選擇安全有效的診治方式[4]。
臨床上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的方法主要為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利培酮、奧氮平、阿立哌唑等。阿立哌唑是是一種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能雙向調(diào)節(jié)多巴胺系統(tǒng),是多巴胺遞質(zhì)的穩(wěn)定劑。其可通過對D2和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作用及對5-HT2A受體的拮抗作用,降低多巴胺神經(jīng)元興奮程度,進而改善陰性癥狀和認知損害[5]。阿立哌唑不良反應較輕且發(fā)生率較低,患者耐受性較好,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6]。利培酮為苯并異噁唑衍生物,5-HT2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7]。作為經(jīng)典的抗精神分裂藥物,其對D2受體的拮抗作用可改善精神分裂的陽性癥狀;而其對5-HT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降低錐體外系反應的發(fā)生率,并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和情感癥狀[8]。
與精神分裂癥等功能性疾病相比較,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出現(xiàn)在大腦,且往往也會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器質(zhì)性疾病。由于功能性和器質(zhì)性病變,此類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物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藥物不良反應也相對容易發(fā)生。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從小劑量開始給藥,一段時間后再緩慢加藥,如果給藥劑量過大或者加藥速度過快,患者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和4周后,阿立哌唑組和利培酮組的PANSS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兩組的評分。阿立哌唑組總有效率86.4%,利培酮組總有效率84.1%,在總有效率方面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都能用于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的臨床治療,且療效相似。但在不良反應發(fā)生方面,阿立哌唑組的錐體外系反應的人數(shù)少于利培酮組,其他不良反應包括嗜睡、體重增加、便秘和肝功能損傷方面兩組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兩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利培酮組多表現(xiàn)為錐體外系反應,而阿立哌唑組錐體外系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利培酮組,因此對于偏瘦、失眠、興奮躁動的患者宜選用阿立哌唑。
[1] Baozeng AN.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olan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7(20):150-151.
[1] 陳智敏, 馮竹娥, 王興生. 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152例療效觀察[J]. 山東醫(yī)藥, 2013, 53(6):75-76.
[3] 汪麗仙. 利培酮口服液與奧氮平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3,(22):6-7.
[4] Dong-Fang LI, Zhou JX, Chen QH. A study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organic mental disorder[J].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6,15(7):621-624.
[5] Liu L.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aripiprazole schizophrenia[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7(9):216-217.
[6] 李貴斌, 張 曉.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8, 37(3):360-361.
[7] B astert E. Forensic patients with organic brain disoders[J]. The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1,12(1):23-27.
[8] 楊長榮. 解郁安神湯聯(lián)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分析[J]. 陜西中醫(yī), 2015,36(3):291-292.
[9] 鐘智勇, 張 明, 王繼輝,等. 利培酮口服液與奧氮平治療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2, 17(9):6-7.
(收稿:2016-2016-08)
精神障礙/藥物療法 @阿立哌唑 @利培酮
R749.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