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大物也
——熊紅鋼山水畫三論
熊紅鋼是當代中國畫壇上的一位極具理想主義氣質的重要畫家。他的藝術發(fā)軸于傳統(tǒng),生發(fā)于紛繁的當下時代,他內(nèi)斂又外在,他含蓄又充盈,他繁復也簡練,他在眾多不可能的可能中,為自己繪畫的語言,營造了一個廣闊的背景與空間。這是熊紅鋼的意義,也是我們提名他的充分理由。
看熊紅鋼的山水畫,我立刻想到了宋代山水畫大家郭熙在其《山水訓》中的“山水大物也”這句話。
的確,山水是一個大物,于是表達山水主題中國山水畫藝術也就自然需要一個人的形式構架了;并且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山水”概念還是與“自然”概念對應的,于是“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筆底”等屬于審理美意象的經(jīng)典論畫名言就自然地成為了一種美學價值取向了。
熊紅鋼的山水畫是當?shù)闷鸸醯倪@句話的,雖然郭熙的原意系指謂山水畫的客體,但將客體指謂轉換成審美主體也是很自然的。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5年
一
中國當代山水畫,自20世紀80年代黃秋園的出現(xiàn)而開啟了一個山水畫的當代篇章。自此以后,有志于山水畫的當代畫家重新燃起了信念。熊紅鋼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涌現(xiàn)出的一位引人注目的山水畫家。熊紅鋼是畫大山水的。他的作品幾乎都是開闔自如、吞吐大荒的,這種審美特征無疑是畫家的母土云貴高原的自然造化賦與他的。貴州地處著名的大西南云貴高原,山川風物不似江南之秀美也不類北方之雄強,但它是兼及南北特征的。因此我們在熊紅鋼的山水畫中可以看到他對中國山水畫南宗和北宗二派的兼融。山水畫論有:“李成得山之體貌、董源得山之神氣、范寬得山之骨法”的名言。李、范代表北派正宗、董源是南派真?zhèn)?,在熊紅鋼的山水畫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對三大家不同程度的體悟和追摹。
在筆法上,熊紅鋼是干筆、破筆參雜,尤喜用渾點和隨意的小點,且重在水墨的表現(xiàn),而不在青綠的設色,由此造成了蒼茫、渾厚、華滋的特色,這些頗似董源;然而,“寫山真骨”“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勻、人屋皆質”又使人想到范寬。
熊紅鋼好畫巨嶂高壁,在他的筆下,石體堅凝、雜木豐茂、氣象蕭疏、煙林清曠,這一切既是畫家的“胸中丘壑”,又是畫家眼底造化。在他的山水畫中可以看到古典美學精神的壯美和崇高,同時又可以感到一種悲涼之氣貫注畫中,正是這種精
神之象,使人感受到了自然和造化的神性存在,于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在畫中生成了。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6年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5年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6年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5年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6年
他的《靜江嵩云圖》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出畫家山水畫的藝術特征和美學層次。這幅畫寬950厘米,高360厘米的巨制,氣韻貫通、筆墨凝練,顯示了畫家駕駛大山水的過人能力,在這幅畫家代表性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筆墨結構和畫面結構兩大方面的功力。就筆墨而論他達到了筆清而墨沉的境地;就畫面結構而論是可以說是胸有完局、開闔有致。
概括地說,熊紅鋼的山水畫是蒼潤而沉雄、荒寒又樸拙,更兼意蘊濃郁、神氣沛然。
熊紅鋼 紙本設色 2016年
二
熊紅鋼是一個本色的畫家,他具有很好的藝術潛質,他外樸拙而內(nèi)深秀,他的作品的品象就是他人格精神的物化。在文明之境和自然之境的雙重生存之中,藝術使他對自然之境有更多的體悟,作為一個貴州長大的生命個體,母土的資源—故鄉(xiāng)的高山深壑、野性蠻荒充溢著他的感性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個質先于文、質勝于文的畫家。“質勝于文則野”,于是我們在熊紅鋼的作品中看到在古代經(jīng)典和同輩山水畫家作品中少有的野性和野趣,但他的“野”卻并不傷文,相反它還使“文”具有了感性的活力。這一特質使熊紅鋼的山水畫領域中具有了獨特的品格,這還是從風格學上說的,如果再聯(lián)系和當代文化的關系,則可以從他的作品領悟到一種形上的精神意義。熊紅鋼山水畫中的這一層意義,在古人山水中是讀不出的,因為古代沒有這樣的文化語境。
三
郭熙在《山水訓》中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他在發(fā)問之后,說了很多山水之快人意的原因,雖都是古人意趣,但卻深刻地提示山水畫和自然關系的問題。而在郭熙的時代,人和自然絕對是融洽共處的。所以古人的山水畫,無論如何都宛如一首田園詩。
而現(xiàn)代人眼中的山水就不是如此了,在工業(yè)文明的形勢中,人和自然的關系早已失去了和諧和美好,這可是郭熙輩大師所無法預見的,工業(yè)文明的悖論,使人處在和自然尖銳對立的地位,人變成了自大狂,人忘記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分子,于是哲人驚呼:“人類將在對自然的背叛中自掘墳墓!”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無情的事實。因此,在這個現(xiàn)代背景下來看山水畫藝術,在主題中就勢必多一層精神文化的內(nèi)容了。
我在熊紅鋼的山水畫主題中就讀出了這個內(nèi)容,當然就并非說這是畫家自覺意識的結果,而是感覺敏銳的藝術家總是會在他們的作品蘊含著時代的信息,其實不僅僅是熊紅鋼的山水畫,在一切真正具備藝術價值的當代山水畫作品都應該有這個精神內(nèi)含。
(本文作者為高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湖南油畫學會名譽主席。)
責編/唐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