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語言教學,是初中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各種各樣的語言運用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最后掌握語言。它是通過各種學習任務,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教學效果。作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任務型教學是教師基于對教學現狀的分析而進行的必要的任務設計。這種設計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然而,在當前的英語任務型教學實踐中,教學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在任務設計方面存在著種種誤區(qū)和偏差:任務的形式與功能脫離、任務的要求對學生高不可攀、任務的結果難以評價等。鑒于此,筆者在英語任務設計要注意的問題以及任務設計的原則和策略上做了如下探究。
任務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當注意五方面的問題:一是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應盡量真實;二是應有明確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三是應當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四是應能促進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是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通過學習與伙伴合作、協(xié)商去完成任務,使他們體會到團體努力的成果所帶來的快樂和價值。
任務設計的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 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教師應明確所設計的每一項任務的目的,還要考慮該任務的實際操作性和可行性。
興趣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
情景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要創(chuàng)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情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任務。
結果可評價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除了考慮任務便于操作之外,還要考慮到任務結果的可評價性。
設計游戲性任務
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讓學生在趣中學、在趣中生智,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輕松地接受知識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8 Topic1 Section A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這個交際會話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談論天氣的任務游戲。首先,在預備好的小卡片上寫上描述天氣的單詞,比如warm,cool,cold,hot,cloudy,windy,foggy,sunny,rainy等。然后,把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選一個同學出來抽簽,如果抽到hot就做出動作,并問自己所在組的同學:“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該組組員若能猜出,則回答:“It is hot.”時間為一分鐘??纯醋詈蠼Y果,哪一組猜得最多則勝出。結果表明:學生們的參與欲望都很強,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習熱情高漲。
設計表演性任務
表演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說唱、講故事、情景表演等。學生們都希望通過表演得到集體的認同。愛因斯坦曾言:“喚起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與求知之樂,是為人師者至高無上的秘方?!彼?,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一些表演任務。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 Topic3 Section C “Kangkang Helps Baby Monkey”時,筆者要求學生把課文閱讀改編成英語小品,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各小組學生都能按照要求自編自演。表情可憐的小猴子,善良的康康,威風凜凜的獅子,兇猛的老虎……學生們扮相惟妙惟肖,語言表達也相當的精彩。他們在運用語言時,既鞏固了本單元的語言目標,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交際性任務
任務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究愿望的交際性任務,比如設計尋問路、購物等的對話,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例如:“I like….”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等句型,表達了自己的喜好或詢問別人想要買什么。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這幾個句型,筆者設計了售貨服務的交際情景: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銷售水果、玩具和學習用品等,另一名學生扮演顧客,鼓勵他們用以上所學句型來交流。這樣,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放在了語言的意義,而不是語言的形式上。在完成這些交際性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扮演的角色中,身臨其境的學習有助于語感的生成。此外,學生們還獲得了情感教育,培養(yǎng)了禮貌待人、熱情好客的良好品質。
設計調查性任務
調查性任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例如:在教學“A Picnic”一課前,筆者告訴學生將開展A Picnic Holiday活動,并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帶一些野餐用品。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調查自己組內的成員分別帶了什么,并完成調查表。調查中,學生們積極運用“Would you like to…? Yes, I'd love to.”以及“How about…?” “take…with…”等交際用語交流,并及時做好記錄。調查之后,還要注重調查結果的反饋和再運用。這樣,有關“Would you like to…?”和“How about…?”“take…with…”等交際用語得到了綜合運用,從而增強了學生們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
設計實用性任務
初中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一定的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才能達到有目的、有重點地識記各種語言現象,進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教學任務時,要盡可能地做到學以致用。例如: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8學習詢問生日日期及其答語,筆者在設計任務時,把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每一位學生了解每年自己的生日情況以及父母的生日情況,最后寫出一篇調查小短文。將語言融入生活,語言才會有活力。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使每一位學生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從而要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因為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做人。
設計創(chuàng)造性任務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引發(fā)創(chuàng)造活動的前提。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能夠科學地使用大腦,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得心應手地解決矛盾,攻克難關。因此,教師在設計英語教學任務時,應當注意啟發(fā)學生們的思維,不應局限于書本,而應根據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實際,靈活設計出一些創(chuàng)造性任務,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注意,點燃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制作英文書簽,即讓學生將課內外學習中碰到的英語名言、諺語等設計成書簽形式,供自己學習、欣賞和勵志,并鼓勵學生拿出自己認為最優(yōu)秀的書簽,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制作英語賀卡,即在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圣誕節(jié)、春節(jié)等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之際,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富有個性的賀卡,并寫上祝福語,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制作英文手抄報、海報,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內容可根據學生的愛好而定,如時事、環(huán)保、旅游、飲食、影視、生活小常識等。學生們在設計一張張圖文并茂且新穎獨特的書簽、賀卡、海報和手抄報的過程中,發(fā)展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培養(yǎng)了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過任務型教學,教師把教材活化了,教學過程以任務活動為途徑,使初中英語教學實現了從形式到意義、從語言到文化、從知識到能力的重心轉移,讓學生們真正“動”了起來,進而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2).
[2]范金蓮.任務型教學如何設計task[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1).
[3]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廣東省鶴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