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琴
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落實,在提倡創(chuàng)新方法的同時,提倡學生減負。減負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育理念,“減負”需要從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況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但是怎樣實行小學生減負,減負有哪些招數。對此,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減負方法進行分析。
1 “禁足”:防止模式化閱讀教學
教學模式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成為普遍。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教學順序為:閱讀文章、學習生字、理解中心思想、感情閱讀、作業(yè)習題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固定模式。尤其在閱讀理解體會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常提問形式為:文章中那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等構成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小鷹學飛》一課時,教師通常會將問題點體現在:第一,看到一只怎樣的小鷹?第二,從哪些話中可以體現出來?然后,學生根據問題在文章中尋找答案,當學生找到答案后進行朗讀。
這樣一篇文章優(yōu)美的的文章,文中體現著小鷹的聰明、敏捷等形象?!缎→棇W飛》教學總,教師引導學生怎樣能夠更形象的將小鷹學飛過程展現出來?這篇文章的敘述與其它文章有哪些不同。
因此,這種模式化教學形式雖然能夠簡化教師教學,但是從學生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并且不適用。由此一來,需要對模式化教學“禁足”,以防漫延到現代化語文教學中。
曾有學者指出:我國的語文課文不應該停留于教師“講課文”,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打學習語文的方法。一直以來,模式化教學之所以沒有被“禁足”,主要因為教師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的混亂,以及傳統(tǒng)教育教學影響。那么,什么是“課程內容”,筆者認為:實現課程目標而對原理、技能、觀念的選擇;教材內容指的是:教師講解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簡而言之,課程內容是教學;教材內容是教學方法。由于教師的錯誤觀念,進而影響語文教學效率,使模式化教學有了立足根本。
針對不同的年級階段,課程目標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以及教學方法。例如:在《盤古開天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神話色彩的語言,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進而讓學生能夠認識人話,并且擺脫模式化教學,如果從教學上分析,減負需要對模式化教學“禁足”
2 “變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開始依賴于電腦生活、工作;上至6歲,下至60歲。當家長問及孩子為什么喜歡將時間用在電腦游戲中,而不愿用在學習上;學生會回答:因為電腦游戲好玩。試想:如果電腦功能只有打字,那么學生們還會沉迷于電腦中,一定不會的。而學生之所以不愿將時間放在學習中,因為在學習中學生找不到樂趣;如果將樂趣應用在語文教學中,相信學生更也樂于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只是停留于一問一答中,造成時間的浪費,并且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也是不利的。那么,這就需要教師怎樣能夠使課堂提問更具生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白公鵝》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說一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給予學生較大的想象空間,然后讓學生進行閱讀,并回答問題;這時學生們就會主動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展開評論。同學們可以各抒已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具有生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教師讀生字,學生默寫,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但是怎樣將新的活力注入生字教學中。筆者認為:讓學生之間互相聽寫、糾正,看哪一座學生準確率最高,最有默契。
通過這樣的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學趣味性,極大的吸引了學生學習興趣;將其視為一種游戲形式、游戲比賽;實現常規(guī)教學的“變臉”。
3 “給力”生活化寫作方式
現階段,學生語文寫作的培養(yǎng),多數體現在反復練習,積累閱讀經驗中。在寫作中,學生沒有思想構思或是啟發(fā)點,但是又不得不寫作時,會將其視作一種學習壓力,這與新課程教育理念“減負”背道而馳。那么,應該怎樣讓語文寫作更給一點呢?
筆者認為:可以從生活興趣入手。將語文寫作融入生活中,當學生有了真切的感悟是否可以在寫作中能夠有感而發(fā)。于是,在一次寫作中題目名為“我最喜愛的動物”,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帶領學生到動物園中觀察動物變化,在活動中同學表現積極,參與性較高,然后讓學生進行寫作,相對于這種真實的體驗,相對于一味的想象、感嘆更為真實,寫作更為深刻。
4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減負,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實,從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教育方法、教學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禁足、變臉、給力三方面將教學減負形象的展現出來,希望對小學語文減負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