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斌
“時下在各級各類的公開課競賽與展示中,校級公開課可能算是最尷尬的了:很多教師覺得它級別低、影響小、分量輕,不僅沒什么人愿意講,也沒多少人愛聽。”(2017年4月12日《中國教育報》)
為了增強校級公開課的吸引力,有的學校施行物質獎勵,有的設置精神獎勵,應該說這些措施都是好的;但依靠獎勵、表彰這些外部刺激來促進,還是只治標不治本,作用不大也難持久;畢竟學校發(fā)的補貼和證書,其“含金量”并不高。要讓教師愿上、想上、愛上校級公開課,更關鍵的還是要有好環(huán)境和好機制。沒有好的環(huán)境,教師之間很難有經常的融洽的有效的教學問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討論與反思,其專業(yè)成長也必將緩慢;同時,還必須建立良好的培養(yǎng)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的評價機制。有了好環(huán)境、好機制,就能把校級公開課打造成好平臺,更好地喚醒和激發(fā)教師自主發(fā)展的意識,變學校要求為自我追求,變不想上為爭相上,使人人都能在校級公開課這個小舞臺綻放大精彩,實現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