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艷
(浙江省奉化區(qū)溪口醫(yī)院婦產科,浙江 寧波 315502)
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的臨床分析
趙明艷
(浙江省奉化區(qū)溪口醫(yī)院婦產科,浙江 寧波 315502)
目的研究分析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期間我院手指的前置胎盤的產婦剖宮產胎盤剝離面出血的11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止血方式,觀察組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觀察兩組產婦的產后3 h以及12 h的出血量,以及產婦治療后的血壓、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等情況。結果實施不同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血氧飽和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脈搏明顯高于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出血量明顯降低,生命體征恢復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前置胎盤;剖宮產;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
近幾年隨著女性流產等問題的加重,妊娠前置胎盤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長,嚴重影響產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臨床中及時有效的止血方式是對產婦安全的有效保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特選取2016年期間我院手指的前置胎盤的產婦剖宮產胎盤剝離面出血的112例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期間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盤的產婦剖宮產胎盤剝離面出血的11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患者61例,平均年齡(29.5±1.5)歲,平均孕周為(39.1±0.2)周;其中初產婦為40例,經產婦為21例。對照組患者51例,平均年齡(29.2±1.9)歲,平均孕周(39.2±0.3)周;其中初產婦為34例,經產婦為17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本組采用常規(guī)的止血方式對產婦進行止血,在產婦分娩后,將25U的宮縮素進行宮內注射,同時把25U的宮縮素與500 ml的葡萄糖溶液進行混合,對產婦予以靜脈滴注,同時“8”字縫合止血,宮體注射0.25 mg安列克并宮腔填塞紗布壓迫止血,用宮內填紗方式進行止血治療,自產婦的宮底處開始,先將子宮下段部位進行填充,再填充產婦的陰道,依次對患者的宮頸、子宮下段、切口四周進行填充。
1.2.2 觀察組: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同樣采用宮縮素以及子宮按摩等方式止血,胎盤剝離后宮腔仍有活動性出血,需要將患者恩度子宮脫出腔外,雙手對子宮下段的前后壁壓迫,進一步下推膀胱,將子宮下段充分暴露,在子宮下段切口下2 cm左右的位置,從子宮左側闊韌帶進針,繞過子宮頸后方,從子宮右側闊韌帶出針,在子宮頸前方打結結扎;活動性出血仍未止住,再使用此方式縫扎一次,觀察無明顯出血,常規(guī)縫合子宮切口,術后常規(guī)擴宮頸。
兩組患者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的產后3 h以及12 h的出血量,以及產婦治療后的血壓、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治療后3 h、12 h的出血量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3 h出血量(189.8±25.4)ml,12 h出血量(281.5±21.3)ml;對照組患者的3 h出血量(227.4±29.8)ml,12 h出血量(357.8±31.2)ml;觀察組患者的3 h、12 h的出血量明顯小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情況比較
實施不同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血氧飽和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脈搏明顯高于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情況比較
前置胎盤是妊娠期產婦發(fā)生的較嚴重的并發(fā)癥,近年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長,這與現(xiàn)在女性工作壓力的增加、性生活不節(jié)、多次流產等有一定的關系[2]。臨產前置胎盤的產婦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先兆流血,對胎兒及產婦的生命安全都造成嚴重威脅。傳統(tǒng)治療采用的注射宮縮素,子宮按摩,宮腔填紗等方式治療效果一般。本研究中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可以對剝離面出血狀況全面的掌握并進行有效的止血,治療效果顯著[3]。
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采用子宮下段橫形環(huán)狀壓迫縫合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出血量明顯降低,生命體征恢復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1] 桂旭紅.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子宮下段止血方法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0,37(9):47-48.
[2] 趙素玲.安列克注射液預防剖宮產術中及術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8):156-157.
[3] 陳媛,周新娥,陳紅,等.宮腔紗條填塞法聯(lián)合欣母沛治療中央性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3,33(8):1381-1383.
本文編輯:李新剛
R719.8
B
ISSN.2095-8242.2017.009.16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