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奧斯汀是學界和批評界極具歷史價值的英國女小說家,本文從前人對《傲慢與偏見》中班內(nèi)特太太的指責出發(fā),著重就小說所描寫的那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她所在家庭對她的冷漠以及她隱藏的大智若愚三方面為她進行辯護。
關鍵詞:辯護;班內(nèi)特太太;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介:楊煬,杭州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2
簡·奧斯汀,女小說家,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為廣泛閱讀的作家之一。1775年生于英國漢普郡,雖然41歲就英年早逝,卻影響了一大批后來的作者。不僅如此,她的作品更是說明了前人作品存在的意義(Leavis 5)?!栋谅c偏見》于1813年首次出版,借著班內(nèi)特家女兒們婚戀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生活。其中,二女兒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曲折戀愛故事是小說的主線,因為他們起初對彼此印象極為不佳,而后才慢慢發(fā)現(xiàn)之中的誤會(小說出版前的曾用名為《最初的印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班內(nèi)特太太給人最初的印象也是不佳的:愚蠢、無知、不懂禮節(jié)、毫無美德,并且這樣的印象似乎已經(jīng)在人們心中長存了。本文從三個角度為她辯護:她身在一個極端父權的社會當中,大部分女人都沒有機會成為彬彬有禮的淑女,讀者不應該以現(xiàn)代的眼光去苛求她;她的所作所為或是思維方式非但沒有得到她睿智丈夫和兩個懂事大女兒的指正和幫助,還遭到他們的百般嫌棄和疏離;如仔細研讀文本,讀者能夠發(fā)現(xiàn)班內(nèi)特太太其實隱藏著大智慧。
一、班內(nèi)特太太是父權社會的受害者
小說所描繪的那個社會,世襲財產(chǎn)只能被男性所繼承。因此,如果班內(nèi)特家的五個女兒誰也不出嫁那么她們的父親死后,他們居住的房子就會過繼給遠親柯林斯,這樣的情況讓班內(nèi)特太太一籌莫展,而故事便從這里拉開了序幕。一位年輕富有的單身賓利先生即將成為班內(nèi)特一家的新鄰居,班內(nèi)特太太自然無法壓抑內(nèi)心的狂喜,趕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她的丈夫。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禮節(jié)要求下,若要與賓利先生結識為朋友必須由班內(nèi)特先生出面訪問這位新鄰居?!澳愕拇_應該去一次,要是你不去,叫我們怎么去。”(4)班內(nèi)特太太這樣要求他。光從這一點來看,讀者就足以瞥見當時男性主宰的社會。而且,在讀完小說之后,讀者便會有這樣的疑問:世襲的財產(chǎn)女性如能繼承,班內(nèi)特太太還會如此著急地把她的女兒們嫁出去嗎?她還會做出這些讓人貽笑大方的事嗎?當然,這樣的假設如若成立,也根本不會有這本小說的問世了。表面上,奧斯汀惟妙惟肖地勾勒了一個愚蠢、舉止不當?shù)呐?,而本質(zhì)上她卻是將矛頭指向了當時的社會。當時的女性一般都沒有什么機會接受教育。
十九世紀之前,人們覺得女性并沒有必要接受教育;如果她們過于聰明或是讀很多書,則會引來猜忌,對她們生活的安定帶來不利。(Faye 87)
即便是社會地位比班內(nèi)特太太高出許多的賓利小姐,有時候說的話達西先生也能不費力地看穿為一種“炫技”,這說明那個時代女性普遍缺少正式、有質(zhì)量的教育?!读瞬黄鸬纳w茨比》中尼克的父親這樣對他說道:“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保‵itzgerald 1)那么讀者們是否也不應該一味譏笑或是職責班內(nèi)特太太的‘愚蠢呢?
二、班內(nèi)特太太冷漠的家人不但不幫助還取笑她
小說一開頭,一個冷漠、尖刻的班內(nèi)特先生便已躍然紙上。他很清楚班內(nèi)特太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理解他話里真正的意思,卻把調(diào)侃、戲弄她當做樂事,這樣的行為真的符合他‘紳士的身份嗎?
“你半點兒也不體諒我的神經(jīng)衰弱?!?/p>
“你真錯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經(jīng)?!保?)
然而他只是說說而已,對他來說,這樣的一個妻子他恨不得躲得遠遠的。他寧愿把自己鎖在書房里享受他想要的“悠閑清凈”(49),在那兒他絕不希望被打擾,即便是發(fā)生了什么班內(nèi)特太太沒辦法處理好的事情。二女兒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之后,班內(nèi)特太太沒辦法只有闖入他的‘私人領域。事情處理完之后,她并不滿意丈夫的方式,而被妻子這樣質(zhì)疑他的判斷能力顯然是班內(nèi)特先生無法忍受的。
“好太太,”丈夫回答道,“我有兩件事要求你幫幫忙。第一,請你尊重我的判斷和決定;第二,請你允許我自由運用我自己的書房。我真巴不得早日在自己書房里圖個清閑自在。”(76)
班內(nèi)特先生完全有能力幫助妻子變得不那么‘愚蠢,而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然而,可悲的是不僅僅是丈夫,她的兩個聰明伶俐的女兒也經(jīng)常藏著一些小秘密,生怕母親知道了小題大做。當賓利先生和賓利小姐先后離開她們的郡并來信告知簡他們那一年都不再會回來時,伊麗莎白和她的姐姐就討論了一下這是什么意思。之后,她們
一致主張,這事在班納特太太面前不宜多說,只要告訴她一聲,這一家人家已經(jīng)離開此地,不必向她說明他走原因;可是班納特太太光是聽到這片段的消息,已經(jīng)大感不安,甚至還哭了起來,埋怨自己運氣太壞,兩位貴婦人剛剛跟她處熟就走了。(82)
的確,她們的‘預防措施不無道理,但母親終歸是母親,她們完全有能力將整件事情的原委解釋、分析給班內(nèi)特太太聽。一方面,她們放棄了母親的‘頭腦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她們又覺得她是個蠢女人。作為女兒,難得就不該幫幫她?
三、班內(nèi)特太太實為大智如愚
當大女兒簡受到賓利小姐的邀請到尼日斐花園吃飯,她想用家里的馬車,但班內(nèi)特太太已然有了主意。
“不行,親愛的,你最好騎著馬去。天好像要下雨的樣子,下了雨你就可以在那兒過夜?!?/p>
“這倒是個好辦法,”伊麗莎白說?!爸灰隳玫脺仕麄儾粫退貋??!?/p>
“噢,彬格萊先生的馬車要送他的朋友到麥里屯去,赫斯脫夫婦又是有車無馬?!?/p>
而且她知道丈夫因為農(nóng)活無法把馬騰出來給簡用,仔細一想她的思維是多么縝密。最后簡不得不騎馬去,而就在她出發(fā)不久天就下起大雨,第二天班內(nèi)特一家得知簡淋了雨身體不適。接著出現(xiàn)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班內(nèi)特先生開始怪罪妻子,他說若是簡病重或是死了,那這都是她母親的錯。沒想到這一次輪到班內(nèi)特先生大題小做,然而此時他的妻子卻是頭腦萬分清醒。
“噢!她難道這么一下子就會送命!哪有小傷風就會送命的道理。人家自會把她等候得好好的。只要她待在那兒,包管無事。倘使有車子的話,我也想去看看她?!?/p>
然后伊麗莎白也說她要馬上去探望姐姐,這些平日里極其聰明理智的人這時都是怎么了?當然這可以被理解為是小說劇情發(fā)展的必要,但這些細節(jié)說明了班內(nèi)特太太其實并不是一個蠢女人。
《傲慢與偏見》中的班內(nèi)特太太在讀者眼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愚蠢、無禮的女人,然而這得歸咎于當時由男性主宰的社會,大多數(shù)女性都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她的丈夫和兩個大女兒在完全有能力幫助她的情況下選擇了漠視甚至取笑;最后,細讀文本的讀者能夠發(fā)現(xiàn)她的大智若愚。
參考文獻:
[1]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00.
[2]Faye, Deirdre Le. Jane Austen: The World of Her Novels.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2002.
[3]Fitzgerald, F. Scott. The Great Gatsby.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9.
[4]Leavis, F. R.. The Great Tradition: George Eliot, Henry James, Joseph Conrad. New York: Faber and Faber, In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