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梗
摘 要:現代社會中,一些對老子哲學智慧不了解的人,往往誤解甚至故意曲解老子的“無為”思想,將這種高深的生命智慧簡單地以“無所作為”、“不管”、“由著”等來解釋、理解。本文針對這種世俗偏見,從分析老子“無為”的哲學思想出發(fā),闡述其“無為而無不為”的真正內涵,在真正理解老子“無為”哲學智慧的基礎上,使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思想得以更好地指導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實踐。
關鍵詞:老子;無為而治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1
一、王弼所理解的無為
無為而治,是所有學者對道家思想中理解產生分歧最多的內容之一,提倡“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最大特點特色,也是真正的大智慧,而且是對待全部智慧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就是對智慧本身的真摯、強烈,是關于人類生存發(fā)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聰明”。不少學者專家認為道家的“無為”理解為“不為”、“不去作為”、“不作為”。道家的“無為”不是指不作為、不做、不想不問、不思考不辯駁,而是指反對違背自然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的作為,強調要以按照自然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客觀實際、順其內心的方式去作為去辦事。事實上,道家的“無為”其實是“有為”,在一定意義上說,使人們學習和生活的過程,從“無知”發(fā)現“有知”從“熟知”到“求真”。老子所講的是“無為”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無為。而我們應該怎么理解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內涵呢?
現今對《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是王弼的解釋,王弼注:“順自然也?!薄盁o不為”是說沒有一件事情不需要作為就能夠到達成功,也不是每一件事做了就一定能成功。“無為而無不為”即是作為或者不作為都是做事做人的最高境界,處理好這兩者就是到達頂峰,這樣才是人生的境界,是對完善人生境界的意義與價值。
“無為”與“無不為”在某種意義上同義詞,是同一事物事情的兩個方面的體現,其實就是對待事物、自然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盁o為無不為”對以后諸家的思想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二、眾家所理解的無為指的是什么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結晶,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意義”的生命活動。如《韓非子·解老》云:“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譬諸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圣人以誅暴則福成……”。莊子所的表達思想雖然沒有這么明顯,但從其文章中也透露出這樣的思想。
關于“無為而無不為”的最明確解釋是司馬談。在司馬談看來,六家學術只有道家最能代表思想最高境界也是最為完美的。可見“無為”、“無不為”就是指不要違背萬事萬物的法則、自然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去做事?!盁o為而無不為”可理解為:當作為的時候就要當機立斷敢去為,不應當為的時候就不要為,一切以事物的本性和自然規(guī)律為標準,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梢哉f“無為”等于“無不為”。
三、無為是什么?
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貫串其全部思想。例如:《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边@也是說,只要是人都是善于變化的,不管是活著的花草樹木還是枯萎凋謝的花草樹木也是有自己生命里的表現。而失去了生命的人才不會感受到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變化。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边@就是說我們要遵守“中庸”之道,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追求理想的生活,超越一般人的想法,但又是在一般人的想法之中,這才是中庸之道,即實事求是,不為強求、遵循客觀道理、自然規(guī)律。
老子還講到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個從容易倒困難,從小到大的這個規(guī)律,應順應該規(guī)律行事才能夠確保做事能做好達到成功。如果違背這個規(guī)律就會犯錯誤,或者失敗。老子還說:“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边@是告誡世界上的人們做事做人對待身邊的事物要善始善終,不要違背于自然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應主動地去堅持去順應。否則就會失敗。它是同人類的存在方式——時間活動及其歷史發(fā)展密不可分的。
所謂“柔弱”而是指順應自然規(guī)律,按照自然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來做事做人,其實這種柔弱是非常有力量的、非常智慧、非常聰明的。這也是老子的思想的精華,是人與世界相互關系的自我認識。
按照以往多數人對老子無為而不為思想的解釋,老子的思想是一種消極怠慢的應對事物處理事情的措施,這其實是對老子思想一種很大的誤解。按老子的思想,時機未成熟時不要采取行動措施,一旦時機對了,就應當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這是非常符合行事規(guī)律的,這也是時代水平的把我和解釋人和世界相互關系的統(tǒng)一性,更是他對某種意向和對理想的追求。
四、結語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即:老子的思想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高舉遠慕的心態(tài)。他的主張并不是無所作為,什么事都不干,而是強調必須尊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自然客觀規(guī)律。做事情要順其自然,順其固有的一種狀態(tài)。因此,老子的無為思想其實是追求主觀與客觀規(guī)律、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
參考文獻:
[1]徐云龍、劉林生.中國歷史(湖南省初中歷史教材第一冊)[M].長沙:岳麓書社,2002(新1版).P35.
[2]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陳秉才.老韓非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老子.道德經[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