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麗,曾慧麗,肖卉
(吉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西吉安343000)
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及護理觀察
趙蘇麗,曾慧麗,肖卉
(吉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西吉安343000)
目的探討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及護理。方法選取手術患者3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0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予以加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結果在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方面,研究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分析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并為手術患者提供加強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臨床上有重要應用價值。
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因素;護理
切口感染可以說是外科手術當中的一種典型并發(fā)癥,臨床發(fā)生率比較高。統(tǒng)計顯示手術切口感染在醫(yī)療相關感染當中的比例約為20%?;颊咭坏┰谛g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容易延長他們的住院時間,一方面增加住院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誘發(fā)其他的嚴重并發(fā)癥[1]。從護理層面而言,分析手術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從而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本院在手術患者的護理過程當中,通過分析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并為手術患者提供加強護理,顯著降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吉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收治的手術患者300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33.2±1.6)歲,擇期手術患者236例,急診手術患者64例。將3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做好手術器材的準備并配合手術醫(yī)師的工作,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加強護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 術前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且做好備皮準備,通過術前評估患者的狀況,對于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提前做好準備。護理人員要在術前為患者做好皮膚消毒、抗菌沐浴以及毛發(fā)處理[2]。在患者病情允許條件下使用抗菌皂液沐浴,病情不允許的患者及急診患者,需要根據手術類型清潔其手術部位。需要備皮的患者盡可能避免損傷局部皮膚,并在術前做好備皮工作。
1.2.2 術中無菌操作術中無菌操作可以說是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徑。手術室需要盡可能選擇層流手術室。對于能耐濕以及耐高溫的手術器械與敷料,需要使用濕壓滅菌法滅菌,其他的手術物品也應當盡可能進行環(huán)氧乙烷以及低溫等離子滅菌,保證手術室使用的器械以及敷料為無菌狀態(tài)[3]。對于手術復雜以及預計手術時間>3 h的患者,應當盡可能安排在第一臺,并且通過應用層流手術間來降低接臺的次數(shù)。非層流手術間每天要常規(guī)消毒3次,同時每臺手術之后消毒20 min。接臺手術間隙需要自然通風20 min,從而稀釋手術室內的空氣細菌指數(shù),并嚴格遵守先無菌后有菌的手術原則[4]。
1.2.3 嚴格控制手術室當中的人員流動護理人員應當盡可能降低醫(yī)護人員出入的次數(shù)和非必要操作,必要操作的動作幅度也要盡可能小。同時要控制參觀手術的人數(shù),參觀人員要同手術醫(yī)生保持1 m距離,禁止參觀人員在手術過程當中來回走動。
1.2.4 積極配合手術操作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護理技能學習,熟練掌握各種常用設備使用的流程以及維護保養(yǎng),熟悉手術操作步驟,手術過程當中無菌臺面的手術器械需要分開放置,并且嚴格根據無菌要求傳遞器械,同時要提高傳遞的效率。在手術開始前需要為對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從而減輕他們的恐懼以及焦慮情緒,并為患者講解手術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降低因為患者因素而出現(xiàn)的手術時間延長問題[5]。此外要根據外科醫(yī)生的個人習慣建立檔案,改進手術配合熟練程度,同時增配特殊器械,便于醫(yī)生完成手術操作。
1.3 感染診斷標準對兩組手術患者切口進行術后檢測,可疑切口感染的患者進行切口分泌物的涂片或者是細菌學檢查從而確認。手術室手術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為衛(wèi)生部感染監(jiān)控組制定的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方面,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23例(15.3%),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2例(1.3%),研究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結果比較(n)
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年齡因素。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幾率要高于<60歲的患者,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自身狀況比較差,往往常合并有基礎疾病以及其他的危險因素,并且老年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手術耐受性差,容易出現(xiàn)術后切口感染。第二,切口類型。手術切口的類型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切口感染風險。Ⅰ類切口屬于清潔切口,患者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幾率較低;Ⅱ類切口嚴格護理,也能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Ⅲ類切口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問題。此外切口長度也同感染率相關,推測是因為長切口導致患者的肌肉以及皮下組織暴露,加大發(fā)生感染的幾率,并且長切口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問題。第三,引流管情況。放置引流管的作用是將患者組織間積聚的血、膿以及液體導引到患者的體外,避免術后感染而影響到切口的愈合。不過引流管接觸組織容易出現(xiàn)壞死,降低組織的病原體抵抗力,同時引流管也為細菌提供進入患者的通道,加大感染風險。第四,手術時間。手術時間同切口感染發(fā)生有一定關系。手術時間長意味著切口暴露的時間長,細菌污染手術切口誘發(fā)感染的風險就會加大,并且手術過程當中的牽拉會導致切口附近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加重患者的組織損傷并降低其抵抗力。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針對這些因素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并為手術患者提供加強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臨床上有重要應用價值。
[1]沈振.糖尿病并發(fā)闌尾炎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防治[J].當代醫(yī)學,2015,21(6):68-69
[2]黃顯實.腹部腫瘤患者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4,50(34):58.
[3]高新云,羅曉明,施安娜,等.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19(6):496-497.
[4]項大業(yè),連永生.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2(6):1150-1152.
[5]馬俊英,康會霞,馬明娜,等.降低外陰癌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探討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7(8):702-7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