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摘 要 普通高中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大學語文教學也應相應改革。在觀念上要明確學科性質,并舉人文性與工具性;在態(tài)度上要足夠重視,提升課程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課程研究;在課程設置上應增設選修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在具體教學方法上要靈活機動,且兼顧學生專業(yè)特點。
關鍵詞 新課改 大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工具。語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個體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從目前大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分析來看,他們的語文基礎不夠牢固,需要加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能夠不斷地夯實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活力。
1大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1有些院校對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院校的大學語文課時日益減少,甚至取消了課程的設置,造成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缺失。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很難展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從而影響進步。
1.2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單調
語文教學的手段和方法過于單一,采取的大多是"填鴨式"教學,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無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盡管不少高新技術被運用到了教學中,但由于教師認識的不足以及課件更新不及時等原因,教學手段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很難真正發(fā)掘出語文這門學科所蘊含的審美情趣、情感價值以及人文氣息。
1.3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加強
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性的課程,很多教師認為從事專業(yè)化的課程教學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就現(xiàn)實意義而言,有利于他們的薪資待遇的提高,有利于職稱評定,因此從事大學語文教學的教師有些是非中文專業(yè)的老師,有些是學校剛招聘的年輕教師,這就導致了語文教學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師資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不僅阻礙了大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師的進步與成長。
2完善大學語文教學的良好對策
2.1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
大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要,而且利于大學語文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首先,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具有人文性的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另外一方面則是借助開放式的教學手段,如主題性的語文拓展訓練活動、詩歌比賽等形式,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不僅夯實了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人文素養(yǎng),而且為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埋好了伏筆。其次,要注重在教學中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如在語文作品分析中,把與作品相關的時代特色以及文化內容告知學生,讓學生對文學作品有著更深層次的把握,以便找尋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在課堂教學中將個體的思考、文化知識點和現(xiàn)實有機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再次,在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學生情感的培育,在貼近學生情感世界與心靈世界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就要求大學語文教師要以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形象以及積極飽滿的熱情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一個好印象。
2.2借助多媒體信息網絡技術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信息網絡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yè)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大學語文教學要想增強時代性、技術性,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多媒體信息網絡技術融合進來。(1)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媒介讓教學內容變得活靈活現(xiàn),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內容可以不依托于語文課本,如可以在班級播放知名人物記錄、哲理性電影、生活中的感人事跡等,讓大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去感知語文知識的魅力和作用,在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同時也督促了大學生朝著更加正確的軌道邁進。(2)為了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一套科學的考核體系,內容既能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對語文名篇的理解程度,又能考察學生平時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以及平時所參加的各種語文活動,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良好的改革參考。(3)為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建立班級專屬的網絡平臺,通過QQ、微博、微信、博客等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以親和的形象獲得學生的支持和擁護,鼓勵學生積極說出對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看法和建議,從而為師生關系的融洽、大學語文教學的完善提供不可替代的活力因素。
2.3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
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之外,還要創(chuàng)新考試模式,將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張試卷"定勝負"的考試模式轉變成多方式綜合的考試模式,具體包括課堂討論、期末考試、課程論文以及學生課堂表現(xiàn)等多個方面,體現(xiàn)出每個學生不同的閃光點。再者,可以嘗試運用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社團活動與課外活動開展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如開展以"保護民族文化、守衛(wèi)精神家園"的課外活動,讓大學生自由發(fā)揮,在活動中可以朗誦詩歌、歌唱愛國名曲、分享優(yōu)美文章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借助實際的行動來傳承人文精神,弘揚民族文化,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比在課堂中單純講解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要好很多。
2.4提高大學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
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引進優(yōu)秀人才、提高薪資待遇、拓展教師教學工作評價指標等措施,引導專業(yè)教師積極、主動融入到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去。與此同時,學校要給予教師更多參加培訓的機會,通過推薦優(yōu)秀教師出國深造、語文教學技能專業(yè)培訓、輪換教學、開展教學交流會等方式,讓大學語文教師接觸到更多的知識與領域,從而為教學的開展注入所需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趙亮.淺談大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J].當代教育科學,2012(13).
[2] 陳俊.關于大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麗水學院學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