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敏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較難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使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同時符合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旨在探究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為今后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本文將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兩方面進行探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差的個性特點,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單調的教學模式大大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求知欲的展現。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枯燥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有效幫助學生培養(yǎng)數學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課堂,以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積累知識、探究學習方法。
(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
數學知識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往往思維能力較差,理解力有待逐步提高。因此,他們通常會感到數學題抽象、難以理解。而數學知識的生活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數學問題,或是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能夠教會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使他們打消對數學的畏難情緒。
(三)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只將教學的重心放在考試上,而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課程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領悟所學知識的意義和用法,導致大批高分低能的學生出現。將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把所學的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系,能夠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對日常生活的思考,并不斷嘗試將所學的書本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循序漸進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不斷提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一)巧設例題,使其生活化
將數學問題置于日常生活的背景中,使數學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巧設例題,將數學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方法。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這門學科,認識數學學習的意義,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以典型的追擊問題為例,可這樣設計例題:
“甲乙兩位鄰居同時從家中出發(fā)沿相同方向前進,在步行15分鐘后,到達距出發(fā)地800米的一家超市,此時甲發(fā)現錢包落在家中,于是返回。而乙花費10分鐘購物后用20分鐘的時間返回家中。甲取回錢包后再前往超市購物后回家。問:乙比甲早多長時間到家?”這樣的問題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緊密聯系,學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會帶著興趣好奇去解答。諸如此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例題,教師可靈活引入教學。
(二)運用多媒體優(yōu)勢,拓展生活化素材
多媒體技術已逐漸走進教學,成為廣泛被采用的教學工具。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細節(jié)化的特點。許多多媒體教學資源以視頻、圖片的方式,涉及更多生活化教學素材,更加直觀形象地演示數學知識、展示解題過程,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內容,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進行課程主題的引入,或是通過短視頻、課件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來挖掘可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素材,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思路。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通過合理的教學情境的引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特定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多樣,如,有趣的故事背景、活躍的互動游戲,等等。在講解不同的數學內容時,教師可設置特色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或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檢驗,這就使得在小學數學中促進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更加多樣。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的基礎上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勵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四)巧妙進行提問,提高學習積極性
課堂提問,這一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既可引導學生緊跟教師思路,又可協助教師更好地營造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同時,在課堂上適時恰當提問,也是引入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重要方式。進行提問要講求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達到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以三角形性質的講解為例,在講授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特點時,可以向學生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物體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樣,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的關注聯想,能夠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擺脫了機械刻板的記憶學習。在提問中要善于啟發(fā),在學生思路不清晰時及時引入類似的生活化問題,幫助學生緊跟教師思路思考,減少開小差的現象,這將使得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視教學的反饋
反饋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反饋極為重要。在進行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過程中,小學教師要重視對相關教學方法反饋情況的了解。此外,小學生普遍自制力較差,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難以自覺去回顧檢查。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及時通過作業(yè)、問卷等形式反饋了解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情況,也可通過反饋了解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教學的生活化。
三、小結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以及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自身教學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助力學生更好地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唐荷意.中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及其實施[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陳瑛,李德海.從生活中學習數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2012.
[4]孫至斌.數學教學生活化淺探[J].數理化學習,2008,(02).
[5]連航娥.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