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國際貿易已經呈現了新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國際貿易地理》已經不再適應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應當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面對今后將要步入的社會?!皡⑴c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的目標,從而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新時期的合格人才,針對學生的需要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促進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
1 參與式教學模式相關概念概述
1.1 參與式教學設計
參與式教學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Astin提出學生投入到學術活動中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的學生參與理論,也可以稱之為卷入理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人才成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的因素,這也促進了教育環(huán)境的轉變,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成為了學生最為關注的教育方式。因此,參與式教學設計在這種環(huán)境下誕生了,其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為教學出謀劃策,通過通力合作和互相討論來加強師師、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實現學生和教師一起為課堂努力的狀況。
1.2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參與式教學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涉外商務等專業(yè)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是介于國際貿易學與經濟地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學習《國際貿易地理》,可以幫助學生從經濟地理的視角來理解國際貿易萌芽、發(fā)展的經過,以及目前全球國際貿易的地域分布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對幫助學生擴大視野、應對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秶H貿易地理》課程參與式教學設計就是教學過程具體實施之前,教師依據相關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以現代教學理念為引導,以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為目的,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系統(tǒng)計劃《國際貿易地理》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國際貿易地理》學習創(chuàng)設最優(yōu)環(huán)境而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系統(tǒng)規(guī)劃與安排教學活動的過程或程序。參與式《國際貿易地理》教學設計就是倡導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鼓勵學生積極為教學設計獻計獻策,師生間相互交流、就《國際貿易地理》課堂的設計相互討論,共同完成完整的《國際貿易地理》教學設計。
2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參與式教學的基本理念
2.1 參與式教學具備民主決策性
參與式教學主要是教學設計采用的是師生決策的互相分享,而非教師獨斷專行,教學設計應當是由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和教師合作完成的。以往的教學設計往往都是教師一人完成,學生只要負責聽講,不能參與到其中來。教師是教學設計的生產者,學生是教學設計的使用者,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決策者和主宰者,課堂體現的是教師自己的意志。而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在課程設計中全程參與,提供自己的課堂設計意見,學生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體。
2.2 參與式教學具備過程導向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通過教師預設目標,在課堂上圍繞這個目標而做出具體的教學行為。所以,傳統(tǒng)教學通過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的教學目標來采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并以此來決定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這個目標,是否是成功的課堂。但事實上,現如今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書本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要想讓學生在日后能夠順利地進入社會,就必須運用現代信息來解決現實的需要。因此,參與式教學的導向性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自己來提出相關的問題、收集相關信息來分析問題,這就是參與式教學的過程導向型。
2.3 參與式教學具備學生本位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是知識本位教學方式,主要是重視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容易忽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而只關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夠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本質需求。參與式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性,讓師生之間充分交流,從而體現學生的意愿,教師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體現教育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這就是學生本位性的體現。
3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參與式教學的模式建構
3.1 準備階段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地理》課程的參與式教學必須事先進行準備。在實際的準備過程中,可以按照如下幾個步驟展開:
(1)確認教學目標,制定參與式教學的設計任務。
(2)建立活動規(guī)則,和學生開展討論,最后各人分配任務。例如,某些學生負責制定計劃,某些學生負責收集相關資料,某些學生負責總結,某些學生負責任務分配。
(3)制定初步的參與式教學計劃,確定和完善設計方案。
(4)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來。
(5)在準備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指導,讓他們更有自信的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
(6)分組。根據不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參與能力、個性特點等來進行劃分。例如,教師通過“以中國某產業(yè)的發(fā)展脈絡為例,談談中國在該行業(yè)中貿易政策的應用”這個題目來考驗學生的個性和參與能力,不同小組極有可能選擇有代表性的同一產業(yè)。這種撞題現象看似不妥,但可以發(fā)現不同小組的思路、觀點和角度有著區(qū)別。
3.2 學生的自主行動階段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必須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學習到什么知識,正確地去分析學習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學生在分析之余,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來制定學習目標,這個目標不應當超出自己學習能力范圍之外,而是需要符合自己的學習能力。當學生了解到什么是最適合自己時,就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提前預習,歸納出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最符合自己的需要,思考應當如何參與到教學設計中去,最后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這個階段要做的是和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并幫助學習進行自我分析。雖然說整個學生自主行動階段主要的對象還是學生,但是并不意味著放任自由,教師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而當學生遇到困惑需要幫助時教師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參考建議,為學生打開思路。步驟可以如下:
(1)學生的自我展示,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包括自己的學習需求、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
(2)師生交流,老師充分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
(3)調查分析。師生互相合作制定情況調查表,對相關信息進行登記。
3.3 獻言獻策階段
當學生在自主行動階段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例如,在設計“國際貿易統(tǒng)計指標”部分,可以事先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經濟貿易數據,要求學生借助工具實時計算出指標結果,并對其進行分析評價,提供自己的教學意見。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調查問卷、學生日記、師生對話、意見或建議書、討論會來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在此過程中必須做到不偏不倚,不僅要讓優(yōu)質生發(fā)言,更要讓后進生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應當包容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
3.4 合作設計階段
在獻計獻策階段己經產生許多觀點和看法,本階段要做的就是整理所有的看法和意見,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并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該如何著手去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階段,教師和學生可采取以下的方式去合作。
(1)教師制定初稿,學生通過閱覽初稿對教師的參與式教學設計初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來進行整理并在合理范圍內修改自己的初稿。
(2)修改完畢后,開展討論會,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派出幾位學生進行匯總和整理,從而形成新的教學方案。
(3)教師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圖書館、網絡上、數據庫里廣泛收集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人文地理環(huán)境、經濟地理環(huán)境、城市港口、對外經貿等資料,從而完成設計。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提出建議,讓學生不斷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學設計。
3.5 評價階段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教學設計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在完教學設計完成后進行,但是參與式教學不同,評價可以在教學設計完成后、教學過程中或者是課程結束后進行,不同時期的評價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因此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采取在何種階段進行評價。例如,學生做出“國際貿易統(tǒng)計指標”部分教學設計時,其中學生會要計算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后,對數據進行評價,有的學生認為評價可以是時序分析的角度,也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是主要貿易大國的外貿依存度指標進行橫向對比。因此,評價方案的制定是參與式教學最重要的方面,制定了良好的評價方案有利于實事求是地認清參與式教學的實際教學交過,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的評價,每種評價都應當交替進行,讓學生能夠在廣泛的評價中學習到更多內容,也能不斷地掌握一些新的知識點。
3.6 反思反饋
反思是為了找到參與式教學的不足,認識到其中的優(yōu)點,從而在下次的設計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每一次都上升一個臺階。教師和學生都必須要學會如何反思,教師可以得到如何開展參與式教學的更多經驗,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而學生則可以學習到更多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思想,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獲得更好的課程體驗。在反思之后,還應當不斷地吸取他人對自己提出的批評和建議。
4 結語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參與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弊端,通過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激活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更能夠認清自己的學習需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最終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參與式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也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獨特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莫大的益處。
基金項目: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kg20160634);紹興市2015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skg1607)
(作者簡介:蔣江林(1982- ),女,浙江省諸暨市人,碩士,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