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對預算支出情況開展績效評價,是《預算法》對各級政府、部門和單位提出的要求。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財政支出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了較大提高。論文分析當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基礎工作尚需完善、績效目標管理應更科學、績效監(jiān)控常有缺位、績效評價質量有待提高、評價結果應用不完全等問題,并提出向筑牢四個關口、保障績效評價的質量和效果,突出三個導向、建機制補短板破難題的相應對策。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budget expenditure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udget law” to the governments, departments and units at all levels. In recent years, all regions in China actively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the fiscal expenditur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use efficiency of fiscal fund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se problems are: basic work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lack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 the quality of performance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build four passes,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o highlight the three orientations, to build mechanisms and make up the short board to break the puzzle.
【關鍵詞】財政;績效評價;問題對策
【Keywords】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45-02
1 引言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指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單位)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包括基本支出績效評價、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績效評價貫穿部門預算的全過程,從預算編制到預算執(zhí)行的不同階段進行評價、監(jiān)控,對于有效提升財政支出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工作尚需完善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工作基礎,包括地方和部門領導重視程度、評價制度建設、內部職責分工、標準化項目庫建設與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等主要內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指出,各級財政部門和各預算部門(單位)是績效評價的主體。而實際工作中,由于績效評價經費難以保障,部門(單位)內部還存在自己揭自己短的片面認識,評價指標體系尚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各預算部門(單位)對績效評價的主動性不高,難以形成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單位)之間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2 績效目標管理應更科學
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績效目標報送不及時;績效目標與本部門(單位)職能以及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缺乏相關性;績效目標數量、質量、成本、效果、支出水平、目標實現(xiàn)程度等全面性體現(xiàn)不夠充分;績效目標未經充分論證、測算和全面評審,缺乏可行性;以及績效目標批復、調整程序運行尚不規(guī)范等。
2.3 績效監(jiān)控常有缺位
工作中往往重績效目標申報、重績效評價,而忽視績效監(jiān)控的計劃和組織實施,以及對出現(xiàn)績效偏離時的應對與調整。
2.4 績效評價質量有待提高
影響績效評價質量的主要原因是,部門(單位)自評缺乏公正性,第三方評價獨立性機制尚不健全,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和全面性尚不充分,評價項目的選擇缺少規(guī)范,評價經費保障不足等。
2.5 評價結果應用不完全
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評價結果信息公開不充分,獎懲機制尚不健全,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項目預算、人員考核等方面掛鉤應用還不完全。
3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出現(xiàn)問題的完善對策
3.1 筑牢四個關口,保障績效評價的質量和效果
①支出項目庫建設與管理。全面系統(tǒng)地建立支出項目庫,將全部項目支出一一編報績效目標,經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核(評審)通過,方可進入支出項目庫成為入庫項目。申報部門預算支出項目時,只能從項目庫中篩選和產生。對項目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在績效監(jiān)控和績效評價中定性或定量結果不再符合入庫標準的項目,退出項目庫。新增項目及時組織申報、審核(評審),符合條件及時補充入庫。
②建立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在重點評價階段,以及鼓勵部門(單位)在自評階段,選擇有資質、信用好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績效評價[1]。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要重視建立結合部門(單位)實際、科學合理的個性化評價指標體系;要充分發(fā)揮第三方評價的獨立機制,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信用評級,并實行動態(tài)管理;要加大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有效保障績效評價經費落實。
③充分發(fā)揮績效監(jiān)控的作用。對涉及重大項目、重大資金、重大工程的財政支出項目,進行績效監(jiān)控。可以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分季度或實施月度監(jiān)控??冃ПO(jiān)控的主要內容,要涵蓋績效目標的運行趨勢分析,績效目標進度狀況測評,及時發(fā)現(xiàn)績效運行過程中有無偏離,若指標分析出現(xiàn)偏離預警,則靶向定位偏離點、定量偏離度,有針對性地提出糾偏措施。若情況復雜或出現(xiàn)政策性因素影響,則應啟動程序調整績效目標,或按程序中止或終止項目的運行。
④評價結果公開與應用。首先,除涉密信息外,要加大績效評價結果的公開力度,在部門(單位)網站、政府網站、財政績效評價專門網站,逐步公開績效評價的項目內容、過程和結果,以信息公開、社會監(jiān)督促進財政、部門(單位)重視績效評價,規(guī)范績效管理。其次,將績效評價和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結果,建立部門(單位)項目支出保留、整合、調整和退出機制,并切實予以落實。
3.2 突出三個導向,重在建機制、補短板、破難題
①突出問題導向,建立績效評價與內控體系和管理會計有機結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都是以《預算法》為根本依據,圍繞“預算”開展工作;單位層面和業(yè)務層面的風險點與控制,是提高管理績效的有效方法。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指出,管理會計活動是單位利用管理會計信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規(guī)劃、決策、控制、評價等方面服務于單位管理需要的相關活動,評價是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績效評價和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強化以預算為主線的內控基礎,探索管理會計提出的業(yè)務與財務融合運行,形成三方合力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②突出標準導向,補足評價指標體系分類指引的短板。在財政部發(fā)布的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按照財政支出功能分類,探索制定績效評價指標分類指引,以科學、規(guī)范、標準的分類評價指標指引,指導各地提高績效評價和績效管理水平。
③突出結果導向,破解追責問責的難題。首先,建立獎懲機制,對評價和評級結果較好的,績效目標合理、績效監(jiān)控和績效評價結果優(yōu)良的項目優(yōu)先支持或予以表揚;對達不到績效目標或績效監(jiān)控與績效評價結果較差的,可給予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不進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應根據情況調整項目或調減項目預算,直到取消該財政支出。其次,將績效評價與從嚴治黨、依法行政相結合,與落實財政監(jiān)督責任、部門主體責任相結合,對相關組織和責任人追責問責。
【參考文獻】
【1】寇琳琳.健全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北方經貿,2012(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