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乃
到日本后聽人說,日本的習慣,是飯后茶畢均攤付賬,算到小數(shù)點后幾位才罷休,且男女平等??偸前胄虐胍?,覺得友人夸大其詞。直到我親眼看見過后,才確信無疑地咽著口水壓驚。
一次到漢堡店用餐,鄰桌是一對年輕的戀人。只見他與她面面相對,男的雙目緊盯著桌上的兩個漢堡,兩杯可樂,一包炸土豆條。屈指算著各自該均攤多少錢。不知道是腦力不夠,還是小數(shù)點后的四舍五入太難算,只見他嘴里翻滾著一堆數(shù)字,兩個眼珠子快要垂直跌落到土豆條里。
對面的女伴一臉焦慮,擔心男友算不過賬又不便插嘴幫忙,多少顧及男人死要面子的秉性。好半天,男的才算好了賬,只見女的把該攤的錢遞給男友,松口氣,于是倆人才四目相視,滿面柔情地吃起漢堡。這對20歲左右的情侶,吃著說著,忽見男的又臉肉僵硬地對女友說,她應再付他10日元才對。女的順從地再掏出錢包,摸出一枚硬幣放到男友的面前。
分錢必爭,管你是爹媽還是情人,這就是日本社會的習俗。如果此劇換在中國東北,我想女的非把兩個漢堡像手榴彈一樣投向男人不可,然后拂袖而去。換了香港女人,更會從嘴里直射“導彈”,把男人擊倒。后來,我又親自經(jīng)歷過一件斤斤計較的瑣事。那是我留學日本幾個月后的事情,留學生會館里的一位日本男生,約我去東京西郊的公園賞秋。平日里在餐廳,他總是和氣地先跟我打招呼,常和同桌邊吃邊聊。不像那幾個日本女學生,搬進館里住的目的,就是找白人男生練英語。我愉快地答應了這個叫下田的日本男生的邀請,周日跟他去郊游。
約好地鐵車站售票口見,當我如約趕去時,下田手里握著自己的車票,等我買票。因為要中途換車,我站在售票口,仰著脖子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價格換算表。我轉(zhuǎn)身向下田求援,讓他再買一張票,我付錢給他。下田卻伸手先取了我的錢,才去幫我買票。
平生最厭惡的小氣男人,偏偏讓我在一個本該浪漫的日子里碰上了。為了不失信,我心中極不情愿地草草結(jié)束了那天的短旅。后來,我雖然仍禮貌地與下田打著招呼,卻再也提不起興趣去碰撞他那對原本還算可愛的小眼睛。一顆微型小氣彈,炸得我心灰意冷,遠遠地拒絕了他的熱情追求。
年復一年地在日本住下來,入鄉(xiāng)久了,俗也就隨得多了。一次和幾個女友吃午餐,結(jié)賬時,那個叫田中太太的太太(臺灣人,隨夫姓叫田中太太)遂心應手地從包里掏出個小計算器,聚精會神地算了起來,我和另外兩個日本太太耐心地守在收款機旁。可能是小數(shù)點后的數(shù)字不好算,只見田中太太的兩道眉毛,扭成了一條麻花。另外的兩個日本太太像和尚打坐,聲在肚里,運氣暗算??粗齻€女人的辛苦,我忍不住大概算了個數(shù)報給田中太太,被她搖頭否決,直到大家攤派不差一二日元才罷休。回去的路上,田中太太用她那沒有卷舌音的普通話,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在日本,大家誰也不能欠誰一分錢,越是親朋好友越要算得清楚。你要準備一個袖珍計算器,隨身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