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 要:20世紀70年代,項目后評價廣泛地被其它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所接受和采納,成為檢查其投資活動效果的重要依據,并成為國家政府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關鍵詞:項目;后評價;組成
1.背景
我國的項目后評價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1988年原國家計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投資建設項目進行了后評價,這也標志著后評價在我國的正式起步;
2004年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及出資人陸續(xù)出臺后評價工作辦法及細則,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才在我國得到了逐步的推廣,并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后評價機制。
2005年,國資委出臺了《中央企業(y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指南》(國資發(fā)規(guī)劃[2005]92號),進一步明確了中央企業(y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后評價工作,指南指出,企業(yè)是投資主體,也是后評價工作的主體,要求中央企業(yè)要制定投資項目后評價年度工作計劃,選取一定數量的投資項目開展后評價工作,國資委每年督促檢查中央企業(yè)后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后評價工作的開展情況。
2008年,國家發(fā)改委出臺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印發(fā)中央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發(fā)改投資〔2008〕2959 號),各級投資主管部門分別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出臺了后評價管理辦法,由此,項目后評價工作正式進入各企業(yè)的議事日程。
2008年原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出臺了《投資后評價(暫行)管理辦法》(南車股份劃[2008]37號)。
我公司于2010年也正式出臺了《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戚機藝[2010]146號),使企業(yè)的重大投資項目走向了后評價的正常軌道。
最近,我公司對總投資近4億元人民幣的“交流傳動內燃機車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技術改造”進行了為期數個月的后評價工作。從市場調研、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實施過程、驗收、運行各個階段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對項目的目標、資金來源及到位情況、制度建設和管理、技術水平及設備工藝水平、節(jié)能、環(huán)保、職業(yè)健康、消防、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當前運行狀況及盈利能力、項目當前還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客觀的、公正的、實事求是的綜合評價,同時對公司目前的決策和投資管理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通過這次后評價工作,雖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但公司上下感到對公司今后的投資和發(fā)展是極其有利的,嘗到了甜頭。這次的后評價工作也為我公司下一個“內燃機車產業(yè)化提升”建設項目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2.概述
在項目完成并投入運用一年之后,有資質的專業(yè)人員獨立開展的對項目的決策、審批流程、實施過程、運行效果、投資效益和社會影響等進行系統(tǒng)的、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價,最終形成完整的書面報告的一種活動,叫做項目后評價。
3.功用
項目后評價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用:
(1)幫助提高企業(yè)未來建設項目的決策水平
建設項目后評價是站在完成后的角度上對項目進行的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總結,在后評價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前期工作和決策的得失,檢驗和判斷前期所做出的預測是否準確、合理,由此可以通過項目后評價來完善項目決策的流程和方法,通過后評價信息的反饋、后評價報告的提報最終幫助企業(yè)提高未來建設項目的決策水平,這一點是后評價工作開展后體現(xiàn)出來的重要作用。
(2)幫助提高企業(yè)未來建設項目的質量
通過建設項目后評價,可以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修正原先不適合或落后的市場分析、評價方法、評價指標或參數,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一份有檔次的項目后評價報告出臺,可以直接地幫助企業(yè)提高未來建設項目的質量,更好地保證企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降低投資風險,確保投資與管理的良性循環(huán)。
4. 后評價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在開展后評價工作時,主要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獨立客觀原則
后評價工作的開展,需要有資質的第三方單位獨立進行,不受業(yè)主、投資方以及施工單位的干擾,以確保后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如果沒有獨立性,就難以保證后評價的公正性。獨立性應該貫穿于整個的項目后評價過程中,包括資料的收集、現(xiàn)場的調研、報告的編制,評價計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后評價報告的客觀性。
(2) 科學性原則
后評價的計算以及后評價的分析應該運用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予以指導,盡量利用客觀的定量的數據進行評價,不摻假,堅持實事求是講科學。
(3)實用性原則
后評價給出的建議應該具有實用價值,這樣才能使得后評價成果對決策起到指導和借鑒作用。
(4)透明可信性原則
后評價報告應該具有透明度和可信性,在引用數據、資料和評價標準時,數據和資料應該是可靠的,評價標準是有出處的,并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5)反饋原則
后評價工作最終要將評價的結果反饋到決策部門,幫助其完善項目決策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今后項目立項以及決策水平。
5. 現(xiàn)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后評價工作普遍處在一個被動應付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上下重視程度不足
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在國外已有多年歷史并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我國,后評價仍然是一項較新的工作。自上而下,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后評價意識還沒有完全滲透到企業(yè)管理者的腦海中;由于后評價工作不能帶來太多的直接效益,因此企業(yè)管理者的主動性自然就不高;再加上任何投資項目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足,企業(yè)管理者極其擔心推動開展后評價工作后會暴露問題造成影響,所以開展后評價工作普遍沒有積極性。
(2)人員不規(guī)范
由于企業(yè)管理者的認識不能到位,造成企業(yè)不能積極主動來推動后評價工作開展,但又礙于有文件規(guī)定,所以應付傾向比較突出,更不愿意化錢去找有資質的專業(yè)隊伍來開展此項工作,便不分輕重全部交由內部人員或機構來完成,影響了對后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公正性、全面性,到頭來根本起不到后評價工作的指導作用。
(3)對后評價工作的切入點存在爭議
部分專家認為,按照項目周期管理要求,對投資項目的管理應該是一個全過程的動態(tài)管理,因此對項目的后評價,實際上應當在項目決策完成后就隨即開始,而不應該到項目完成后再進行。而在現(xiàn)有的實際管理制度、文件中,后評價卻是項目周期中的最后一個“運營階段”的工作任務,就拿國家發(fā)改委出臺的《中央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來說,辦法中就明確規(guī)定,"在項目竣工驗收并投入運營一定時間后,國家發(fā)改委按照后評價工作計劃下達后評價任務。"辦法中的這個規(guī)定也就表明了在我國建設項目后評價是一種靜態(tài)評價,并不是對項目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評價和管理,所以有專家便認為這個不符合項目周期管理的要求,因此說,在目前對后評價工作何時切入還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議。
6. 提升后評價工作的措施
目前,要對后評價工作進行完善和提升,需要以下幾點:
(1)及時完善配套制度
目前,我們的項目后評價工作還只處于初級階段,不僅在實踐中沒有充分重視項目后評價的作用,并且相關的政策也還不夠完善,而國際上已經將項目后評價作為保證投資有效的重要手段。實踐也證明,凡是堅持做好項目后評價工作,就能夠保證項目運營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以后的項目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所以各級政府及企業(yè)應該轉變觀念,真正從思想上提高對項目后評價的重視,及時完善各項配套制度,為項目后評價工作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通過后評價的逐步開展,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存在的程序不到位、操作不規(guī)范、工程變更多、超概算、部分項目建設質量較差、投資效益不明顯、工程建設領域案件一發(fā)多發(fā)的現(xiàn)象。
(2)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后評價人員的培養(yǎng)
各級政府和企業(yè)就應該加大在人員、研究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正確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在項目建設上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者還應設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從失敗和不足中尋求經驗,這樣不僅能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對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更是事半功倍。
(3)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學習
應加強相互間的交流與學習,虛心向在項目后評價工作上做得好的企業(yè)、機構學習,借鑒好的后評價經驗,提高后評價工作整體水平。
(4)后評價成果共享
要搭建立一個后評價工作信息平臺,建立后評價項目數據庫,今后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通過查詢得到相應的或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避免再出現(xiàn)之前出現(xiàn)過的錯誤。
7. 結語
我國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仍處于初步階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大家應該繼續(xù)學習,不斷思考,共同促進后評價工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項目評價管理 周鵬、徐玖平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8年1月.
[2]工程項目投資決策 馮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8年4月.
[3]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 李慧民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9年9月.
[4]項目投資決策分析 夏恩君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