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郭思樂教授提出:“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其關鍵是從內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彼奶攸c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作為生本教育的實行者——教師,應該自覺地放下“就范式教育”的指揮棒,拿起牧羊的鞭兒,把學生趕到綠油油的大草原上,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啃著清新的草兒。當然,教師手中的小鞭子要時刻注意發(fā)揮應有的權利,引領學生始終能吸收到新鮮的營養(yǎng),并且引領學有余力的學生學會儲存營養(yǎng),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快樂地在知識的大草原上盡情馳騁。
一、充分下放“權利”,還學生真正主體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能會擔心學生這個沒學到,那個沒學好,或者擔心自己設計的教學任務當堂完不成,于是就強制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去學習。這樣,教師用緊箍咒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壓制了學生的天性,削弱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限制了課堂新資源的生成。教師意識到這一點后,就應該充分下放“權利”,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自由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造。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因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久遠,如果枯燥地講解,學生可能是兩眼空洞洞,大腦空白白。因此上課伊始,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想弄明白的問題:挖井人是誰?井在哪兒?為什么要挖井?為什么要不忘挖井人?然后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如果找不出答案,就讓學生反復讀書,并適當補充毛主席的故事,引領學生一直找出問題的答案為止。這樣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究、閱讀的興趣。教師這樣下放“權利”,學生也學得開心,學得有滋有味。
二、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還學生學習激情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學習,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適合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26個音序時,學生對于字母的大小寫就是記不清,或d和D的方向寫反了,或j和J分不清誰帶點,有幾個學生就灰心喪氣了。面對此種情況,可以結合學生喜歡直觀動感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改變方式和手段:d和D,看,大寫的D把大肚子一挺,學生就興奮地把肚子一挺,哈哈,學生就記住了;j和J,因為J長大了,就不需要戴帽子了。學生興奮了,教師繼續(xù)啟發(fā):自己回去看看,其他的大寫字母怎樣用這種方法記???于是,學生就展開了一系列的想象:q和Q,小點就是小腳,圓圈就是足球,用腳踢球;Y,就是一個小樹杈;B,就是三根小木棍。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
三、虛心站對“位置”,還學生學習信心。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教師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從成人的角度給予支持和鼓勵?!斑@個建議太精彩了!”“你的觀點真令我佩服!” “來,老師和你握握手?!边@些激勵性的話語,能讓學生始終充滿信心。當然,如果教師的鼓勵和評價能個性一點會更好。例如,在教學《誰和誰好》這首兒歌時,學生早就背過了,因此就可以引領學生仿寫,并對仿寫得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和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試想,在這樣的激勵下,學生能不愿意學嗎?能沒信心學嗎?所以,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始終給學生學習的信心,學生經常感受教師帶給他們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學生的個性才會逐漸得到張揚。
四、精心設計“教學”,還學生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巧妙設計教學,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減少無效勞動。例如,在教學請、情、清、青、睛、晴這幾個字時,教師就可以把這一課的課文和第四課的《猜謎語》一塊進行教學。這樣,既有學生感興趣的兒歌,又有學生感興趣的猜謎語,兩課并做一課,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還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注意力會長時間集中。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五、注重引導合作“自學”,還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對于合作學習,首先要做好小組長的培養(yǎng),然后由小組長做好組內成員的評價。通過創(chuàng)設有利于溝通和合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符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因為鞋子的合適,腳舒服就會忘了在鞋中;因為季節(jié)的合適,花兒開放就會忘了在園子里??傊?,在生本教育的過程中,因為教師的教育方法合適,學生就會忘記學習的辛苦,真正做到“教育無痕”,這才是生本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