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楠睎
北京時間3月16日凌晨,在紐約蘇富比的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上,一件編號為602的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紋盞以109.2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約合人民幣750余萬元。而這并非建盞近年來的首次熱賣,像去年9月,一件遞藏有序的建窯油滴天目茶盞在紐約佳士得的拍場上以1170.1萬美元成交,按當日匯率換算約7800萬元人民幣,改寫了建窯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今年拍賣的這只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紋盞雖與去年的南宋油滴天目茶盞相比有較大差異,但依舊保持著建盞熱度不減的態(tài)勢!
其實,近幾年建盞在市場的受重視程度逐年遞增,尤其是最近一兩年,更是顯現(xiàn)了“井噴”之勢。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今人對飲茶文化的重視,對宋人生活的推崇,在市場中,碗、盞、茶器等小件精品表現(xiàn)不俗。而最能展現(xiàn)茶文化的盞也首當其沖地書寫著一波波的行情。
| 背景顯赫 |
在紐約佳士得拍場刷新紀錄的這件建盞,來源十分顯赫,曾經(jīng)是日本黑田家族與安宅的舊藏。黑田家先祖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將領(lǐng),曾為豐臣秀吉效力,與日本茶圣千利休是好友。而后又經(jīng)前日本大公司安宅產(chǎn)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社長安宅英一珍藏,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的國寶級油滴建盞也曾是“安宅舊藏”,足以代表其分量。而后又成為眼光獨到、專注于宋瓷收藏的大家臨宇山人的囊中之物。這些傳承記錄都證明該盞是件不可多得的傳世名品,具有尊貴的遞藏背景。
這樣的傳承和該盞本身的品質(zhì),自然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視。1935年,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重要美術(shù)品”,納入國家保護范圍,本來是絕不允許流出日本國的。后來日本的文物保護法律修改,允許一些文物注銷舊有認定。2015年,該盞的“重要美術(shù)品”認定注銷,才得以在國際市場流通。
7800萬元的建盞會讓少人咋舌,但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這只油滴盞能刷新紀錄,不僅因為傳承尊貴、品質(zhì)出眾、重要美術(shù)品流出等因素,還因為建盞的價值長期以來,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認知,隨著人們認知的逐漸深入,價格也在一路走高。雖然類似的油滴建盞珍品現(xiàn)身市場的幾率并不大,但是精品建盞的高價迭起也會令普品在市場上的熱度升高,整體建盞的市場也會水漲船高。換言之,這只破紀錄的建盞,不但刷新了建盞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也會刷新很多人對建盞的認知。
| “曜變”最為珍貴 |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建盞都能有不菲的身價,此前建盞拍賣的最高紀錄是2011年5月在倫敦蘇富比拍場上的一件建窯銀針兔毫束口盞,約合人民幣1175萬元。珍稀品自然會拍出天價,而一般普通的宋代建盞大多在幾十萬元至百萬元左右。
建盞作為古代飲茶器理應(yīng)數(shù)量不少,但是歷經(jīng)千年的時間輾轉(zhuǎn)能流傳至今的本來就不算多,而在流傳下來的建盞中,精品則更是少之又少。建盞的燒制是土與火高難度結(jié)合的藝術(shù),在宋代,要燒制幾千萬件才能偶得一兩件最珍貴的曜變盞,燒制上百萬件才得一兩件油滴盞,兔毫盞雖次于以上兩種類別,但花紋分明、發(fā)色周正的兔毫盞也十分難得。因此,高價的誕生也印證了那句五字箴言:“物以稀為貴”。
那么,精品建盞是如何評判的呢?換言之,哪些要求是精品建盞的必備要素呢?首先,建盞的品種十分重要。據(jù)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肥穬岳镉涊d:“曜變是建盞之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現(xiàn)世僅存的幾件最為珍稀的曜變盞都被博物館所珍藏,而能在市場流通的油滴盞在數(shù)量上要少于兔毫盞,以致每每出現(xiàn)都頗受重視。例如,與天價油滴建盞同為臨宇山人遞藏過的一件南宋建窯兔毫盞,在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244萬港元易主,論品相、來源等均為上乘,可價格卻差之千里。
其次,器型周正、發(fā)色青黑、斑紋明顯等也是定位一件優(yōu)質(zhì)建盞的必要條件。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因斑紋的品質(zhì)拉開價格距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在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專場”上,一件建窯兔毫茶盞則拍出了584萬港元的價格。此件建盞發(fā)色純正,斑紋清晰,型制完美,以高價易主,名副其實。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則是藏品的來源是否清晰,有傳承或出版著錄則會為其加分不少。隨著安思遠舊藏、琵金頓舊藏、玫茵堂舊藏、坂本五郎舊藏等專場的火爆成交,名人珍藏專場也越來越成為市場中的品牌。而回顧建盞市場上的高價拍品,也都有“名人遞藏”的標簽。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拍出的最高價建盞是來自于日本藤田傳三郎男爵收藏,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308萬港元成交。這些名人或機構(gòu)的藏品,意味著經(jīng)過了一重把關(guān),多了一層保障,同時也為它增加了文化內(nèi)涵和故事性。
目前在市場上,過千萬元成交的建盞僅3件,過百萬元成交的不足10件,且一半是在近兩年所創(chuàng)造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市場上成交的建盞有近130件,相較2015年多出近一倍的數(shù)量。
| 大道至簡 |
其實,建盞在古代就是文人雅客珍之又珍的瓷器品種。不僅被文人士大夫所喜愛,連宋徽宗都親自作詩贊嘆“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xiāng)”。建盞在當時眾多茶具中“脫穎而出”,與當時盛行的斗茶之風有關(guān)。所謂斗茶,即以茶葉碾制成粉末,將之放入茶盞中以水注點,用狀如小炊帚的竹制茶筅擊拂攪拌,泛起的白沫保留得越久說明茶品越高。而建盞的“重、大、黑”恰好符合斗茶的要求,“重”指上手厚重沉穩(wěn),易于茶粉攪拌;“大”指口大底深,方便攪拌后觀賞;“黑”指釉色深,不僅能襯托出白色的湯花,看起來黑白分明,獨特的釉色還能在飲茶過程中供人賞玩,再加上胎釉含鐵量高易于受熱,厚胎和胎內(nèi)蘊含細微氣孔,更加易于保溫隔熱。
建盞在宋代一度成為世人所重的名瓷,但隨著明朝朱元璋廢龍鳳團茶興散茶,斗茶、點茶之風逐漸消退,建盞也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谝恍v史原因,前些年國內(nèi)市場對宋瓷的認知多止于五大名窯,對建盞的認知度也不如海外市場高。
但自從茶藝由中國傳到日本,存世量少且精美的建盞一直都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目前日本留存的建盞中,最頂級的當屬4只“國寶級”非賣品,分別藏于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大阪藤田美術(shù)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的3只曜變天目建盞,和曾為豐臣秀吉家族所有、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的一只油滴天目建盞,而這4只國寶建盞里,又以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所藏的品相最為完美,其流經(jīng)德川家族、稻葉家族和巖崎家族等名門望族世代呵護,方保存至今。據(jù)了解,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所藏的曜變天目盞,購自大正年間(1912年-1926年),其耗資之巨令人咋舌。大正年間,1日幣等于1塊大洋,120日幣就可以在東京購買一處小別墅,在當時能擁有100日幣資產(chǎn)便可稱得上富有階層,而這只曜變天目盞在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7萬日元,相當于千余套別墅價格的總和。
如今,小小建盞已受到了不少藏家的廣泛關(guān)注,隨著越來越多人對其追捧,這一曾經(jīng)的“冷門”藏品必將會書寫更多的輝煌與價格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