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皮兒
請不要欺負流一個星期血還不死的生物
為什么男生明明在染色體上比女生弱小那么多,卻依然強壯有力地成為種族的主導?這是因為上帝忌憚女人的力量,所以給她們設定了一個每月持續(xù)掉血的系統(tǒng),導致HP值常年不滿,打怪得的錢都去用來買藥買零食導致裝備和經(jīng)驗跟不上?;貞浺幌滦W的時候,還沒開始掉血的她們把男孩欺負成什么樣?
這當然是一個段子,卻充分地說明了“大姨媽”對女孩子的影響是有多么的大!
大姨媽,大概是小姑娘們最頭疼的事情之一了。其不受歡迎的程度,估計和數(shù)學差不多。哪怕是一年一次也好啊,就當是多看一臺春晚,可它偏偏是一個月一次。于是很多人開始咒罵月亮,因為她們認為月經(jīng)的周期來自于月亮的引力影響——月球繞地球一圈,月相的盈虧就變化一輪,人體的生理也就循環(huán)一次。
實際上,月球繞地球一圈是29.53天,而人類女性的月經(jīng)周期平均是28天,更別提不同的女性這個時間也不盡相同,單個女性自己也經(jīng)常不太穩(wěn)定。哪怕單就數(shù)字來看,也算不上真正的“一個月一次”,好嗎!
就算是我們不在意這種差異,把大姨媽視為“一個月一次”,那么月球到底能夠通過引力影響人體嗎?
雖然大海的潮起潮落有一部分的確是受了月球引力的影響,但海洋的重量特別大,人體的重量比月球小得多,而引力并不是對大東西作用大,對小東西作用就更大的,而是重量越小影響越小——否則我們每天都會是血液拍打著血管激起朵朵血浪,一路涌動著去上學了。實際上月球的引力對人體的作用微乎其微,公交急剎車給你的澎湃感都要大成萬上億倍。
如果月球真的能夠精準地影響人的生理周期,那它也就能影響別的動物。看看其它哺乳動物,很多都會有周期性的流血。根據(jù)美國天文學家喬治阿貝爾的統(tǒng)計,這些動物的數(shù)字是這樣的,“負鼠28天,豚鼠11天,羊16~17天,豬20~22天,牛和馬21天,獼猴24~26天,黑猩猩37天,大種鼠和小種鼠為5天”。
你看,和我們親緣算比較近的黑猩猩還不如一只負鼠更接近人類的生理周期一點。
所以,大姨媽的周期決定因素是復雜的,月球幾乎是其中最可以忽略的一個,我們只是碰巧得到了一個類似每月一次的數(shù)字。如果月球?qū)θ梭w真有那么大的影響,那么相同地區(qū)的女性生理周期也會趨于一致,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亂得讓人頭疼了。
養(yǎng)只貓,就等于養(yǎng)了個大爺
沒有養(yǎng)過貓的人很難理解為什么養(yǎng)貓的人要自稱“貓奴”,因為,喵星人真的就是一個大爺!別指望它像汪星人那樣沒事就過來粘你,除非它想吃比你的午餐還貴的貓糧,否則能讓你摸兩下就是恩賜。
人類最早和貓一起生存,是因為貓喜歡抓耗子。據(jù)分析,古埃及最早養(yǎng)貓就是為了防止糧食被老鼠糟蹋。人類也許是想利用這一點,把貓變成“另一種忠犬”,卻無奈地在貓奴化的不歸路上一去不返。不僅古埃及人拜貓成癡,我國兩千多年前的《禮記》也記載了拜貓儀式:“心苗,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笨?,貓和捕獵野豬的老虎是一同被供奉的。
除了農(nóng)戶和倉庫之外,文人的書籍家具也很金貴,不能給老鼠用來磨牙。陸游寫過一首詩:“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貍奴就是貓,雖然聽起來像下人,但更像一種貶義詞褒用的愛稱,一個自己沒錢還想著給喵主子添置貓窩和小魚干的鏟屎官形象躍然紙上。
家貓不只捕鼠,還會被這種捕獵的沖動驅(qū)使,抓在自己活動范圍內(nèi)的各種小動物,很多時候是為了玩,并不一定吃。
明朝開國名相劉伯溫寫過一個《趙人乞貓》的故事:趙國有一人,家中有鼠患,便從中山國討來一只貓,過了一個月老鼠沒了,但家里的雞也被貓糟蹋光了。兒子想把貓扔了,他的父親作為資深貓奴極力制止:“雞沒了大不了沒雞吃,貓沒了連糧食也吃不上,衣服家當也會被老鼠啃壞,你選哪個?”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貓對于農(nóng)業(yè)社會有多重要外,還告訴我們?nèi)祟悓ω埖钠茐牧κ嵌嗝词譄o策——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忍不住努力愛它們。
為什么呢?喵星人為什么就不能像汪星人對主人那樣言聽計從呢?這是因為貓并不是一種完全被馴化的動物,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不會被人類馴化。
賈雷德戴蒙德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針對動物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則: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這句話乍一看好像是廢話,但它道出了關于動物馴化背后的機理:馴化不是無中生有,動物骨子里必須首先有足夠的可能與人類親近的行為特性。比如汪星人之所以忠誠和善于看家護院,是因為它們還是狼的時候就習慣了等級森嚴、領地意識濃厚的群居生活。人類只不過利用和強化了這一點。
貓就沒有這種底子??茖W家給對貓的基因做了測序,發(fā)現(xiàn)野貓絕大部分與野性相關的基因特性都在家貓體內(nèi)保留了,比如隨時準備獵殺,極強的野外生存能力,優(yōu)秀的夜間視覺等等,即便它們在你家根本用不到這些東西。換句話說,除了長毛變短、短毛變長這種討人類歡心的障眼法之外,野性還是難馴。
但人類顯然已經(jīng)適應了這種相處模式。有研究認為,貓求食時發(fā)出的咪咪聲的頻率和人類嬰兒的哭聲有很大重合,人類聽到這種聲音就會迅速做出反應,拿出貓糧或者小魚干雙手奉上。
——鬼知道它們是從哪兒演化來的這套本事,但怎么看都像人類被喵馴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