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輝+左小祖咒
乍聽這名字,是不是一臉懵?酒會聽音樂,魚還得按摩,豈不是駭人聽聞嗎?然而,在工匠的眼里,若不是費盡心思,是做不出絕佳美味的。只有將細節(jié)做到極致,才能造就工藝的神話。
幾年前,一本名為《水知道答案》的書風靡亞洲,該書作者用122張通過顯微攝影拍下的水結晶照片,試圖展示,水不但會聽音樂 ,還會根據(jù)所聽的音樂變換模樣。聽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水結晶就美麗工整,而聽了“渾蛋”或者“煩死了”,它的結晶便破碎而零散。這本書的作者叫江本勝,來自日本。
作為水的兄弟,酒,也有著對音樂的鑒賞力。聽著恰當?shù)囊魳丰劤鰜淼木聘煤取_@是我在參觀過一個酒廠之后才知道的奇異觀點。這個酒廠,位于日本。
記得我們一行人在酒廠聽到音樂的時候,無一不在感慨日本工人的福利,沒有人意識到音樂的聽眾居然是酒。那個酒廠主要釀造的是清酒(日本叫作甜酒),其釀造過程很是講究。不僅在原材料上精挑細選,在釀酒過程中也需要給酒播放音樂。
按照“科學”的說法,酒的結晶會受到環(huán)境中聲音的影響:如果聲音悅耳,結晶就能呈現(xiàn)出更漂亮的形狀;反之,酒會鬧脾氣。但是這樣的理論在《水知道答案》出版后受到挑戰(zhàn)。反對者提出水的結晶形狀僅與濕度有關,而且江本勝在取樣的人工操作上存在漏洞。既然“科學”不夠科學,我就更傾向于相信酒廠老板更感性的說法了:清酒是有靈魂的,音樂能讓這樣的靈魂升華。
跳出“酒真的能聽音樂嗎”的爭論,“聽音樂的酒”這件事其實更值得討論,因為它真的太“日本”了。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就是這樣,萬事都追求極致。這樣的思路在商業(yè)上造就了許多“功夫在詩外”的堅持,不管顧客是否能看見,只要生產者認為是對的事情,就一定會堅持。
紀錄片《壽司之神》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叫小野二郎的日本料理人。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做壽司。片子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章魚必須按摩一個小時才能上桌?!痹囅?,哪個顧客能單憑舌頭分辨出一片只按摩了半個小時和一片按摩了一個小時的章魚?老頭不管,“一個小時”是他必須堅持的事。
學過日車茶道的朋友都知道,與其說日本茶道是喝茶文化,不如說是泡茶文化。不僅僅是水溫或浸泡時間,你用哪只手開門,進房間后走幾步,先邁左腳還是右腳,這些細節(jié)到不能再細的東西,“繁文縟節(jié)”的日本茶道都有明確而不能變通的規(guī)定。試問,左手端起的茶和右手端起的茶之間,喝起來有什么分別?日本茶藝師不管,該用右手的就得用右手,左手就是不行。
逛過日本物產店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這些東西,不買不行啊。產品的包裝都相當精致,漫不經心地看去只覺得美,仔細研究一下,獨具匠心。
聽音樂的酒和按摩一個小時的章魚,這些細節(jié)只是浮上水面的秘密。對于把細節(jié)做到如此極致的日本人來說,更多的秘密還藏在“詩外”。信或不信,外國人花在島國的鈔票可以做證。記得在酒廠聽到那些音樂時我就在想,我要是酒,也必將努力變得好喝起來。
(摘自中信出版社《別生氣,我又不是在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