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玲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75-01
在人類文明的浩浩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文字,就是其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小學低年級教學應(yīng)該以識字為主,通過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白肿逦淖R字” 是四川省井研縣教育局的一項教改實驗成果。它以民族性、規(guī)律性、教育性、趣味性為特色,構(gòu)成了獨有的風格。筆者試從教育實踐的角度,就“字族文識字”的優(yōu)勢談幾點體會。
一、字族文的編排特點利于識字
《字族文識字讀本》以字族文為主,以拼行會意三字文、變形變義三字文為輔。如:要學習碼頭的“碼”,螞蟻的“螞”,媽媽的“媽” 和打罵的“罵”這四個生字,就以他們?yōu)橹鲃?chuàng)編了字族文《小畫家》:
我愛畫飛馬,夢里騎馬走天下。
我愛畫碼頭,碼頭風光美如畫。
我愛畫螞蟻,來來去去忙搬家。
我愛畫媽媽,媽媽養(yǎng)育恩情大。
教我懂道理,對我從來不打罵。
不忘媽媽情,畫幅媽媽心頭掛。
不但富有情趣,而且以字歸族,以族設(shè)文,增強了針對性。要學習“旱”、“尖”、“明”、“塵”這幾個會意字時,就抓住會意字的特點,創(chuàng)編了拼形會意三字文:
日干旱小大尖日月明 小土塵
不但讓學生掌握了漢字拼形構(gòu)字的基本方法,還為學生提供了漢字組合的基本模式。在閱讀教學中,可采用以讀帶識,以識促讀,把學習生字,練習朗讀,認識事物融為一體,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大量漢字,在學生的潛意識里,會有定位識字的印象,所以字族文出現(xiàn)一串有關(guān)聯(lián)卻又有區(qū)別的字,加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加快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字族文識字的優(yōu)點非常豐富,我們在學習中要注意積累這樣的韻文,豐富語文漢字學習的渠道。因為我們提倡在閱讀中識字,情境識字。
二、字族文識字有利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字義
“字族”是由母體字繁衍形成的形似、音近、義聯(lián)的字類家族。“字族文”是以某一字族為基礎(chǔ)而編的課文。例如:
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
請你保護小青蛙,他是莊稼好衛(wèi)兵。
生字是由母體字“青”帶出來的子體字“晴、請、清、睛、情”。這一字族的每個生字都含有“青”,而“青” 在這里起表音作用,即這五個子體字韻母都是“ing”,這樣就建立了形與音之間的聯(lián)系。當小學生看到字形時,就能聯(lián)想到字音,聽到字音后馬上聯(lián)想到字形。然后通過對偏旁的分析,解釋偏旁的表意作用。“清”是清水的“清”,與水有關(guān)系,所以用“氵”旁,“情”是心情、感情的“情”,表示心理活動,所以用“忄”旁(它是心的變形),“晴”是晴天的“晴”,它與太陽有關(guān),所以是“日”字旁,其他以此類推。采用這種識字方法教學,可以簡化兒童識記漢字字形、字音的心理過程,簡化識字組塊,通過聯(lián)想求同與變形求異,加深對字形與字音的掌握。在這里只是零散的學習偏旁的表意作用,并通過偏旁建立形與意之間的聯(lián)系。在常用偏旁三字文中再系統(tǒng)的學習偏旁的表意特點。如:
左耳旁,表土山。 丘陵地,陡坡險。
右耳旁,多地名。 成都市,鄭州城。
尤其是在辨別字意中,有時漢字的區(qū)別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根據(jù)不同的意思選擇不同的漢字,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二而字族文識字的編排就有效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在誦讀中,學生不但明白了左耳旁、右耳旁表示的意義,反過來,還可以通過字義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特別是在同音字的選用上,更能體現(xiàn)字族文識字法的優(yōu)越性。如:選“峭”和“俏”填空時,在“懸崖(峭)壁間,不時有可愛的小猴兒出現(xiàn)”這個句子中,因為峭壁與山石有關(guān),所以學生很容易選擇山字旁的“峭”字。
漢字的音、形、意三者間辯證而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在字族文識字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正是字形類聯(lián),字音類聚,字義類推,簡化了漢字的識記時間,便于鑒別,利于拓展,使教學時間獲得節(jié)省,從而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大量漢字,提高了識字效率。
提高漢字的學習效率,自然提高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而只有在興趣的激勵下,孩子們才能增加有意注意的時間,記住漢字并運用漢字。
三、字族文識字有利于學生提前閱讀,提前寫作
識字是兒童掌握書面語言的前提,是學習的先導,是智力開發(fā)的工具。一般地說,學生不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就無法積累知識、開發(fā)智力,也就無法閱讀和作文。
小學階段是大腦發(fā)育最快的時期,特別是七、八歲的兒童,記憶力、模仿力相當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我教的實驗班學生利用字族文識字法,在兩年內(nèi)輕松愉快地掌握了2500個生字,二年級結(jié)束時,實驗班學生人均識字2423個,識字率為97.05%,聽寫率94.28%,識字能力達到小學五、六年級水平。
識字能力的增強,促進了讀寫能力的提高。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語境理解字詞含義,閱讀欲望強烈,閱讀量大,實驗班四個學期課內(nèi)閱讀量共達42萬字,比普通班多讀27萬字。
識字量的增加,極大地拓寬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與能力,學生認的字多了,自然就喜歡閱讀,同時,在閱讀的時候,又能呈現(xiàn)漢字,加強學生看見漢字的幾率,同時又促進了漢字的認知。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復(fù)習鞏固漢字,比學生單純地學習漢字,更有趣味,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識字教學歷史悠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在長期的識字教學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衍生出多種識字方法。
總之,字族文識字,不僅在內(nèi)容上設(shè)計科學,而且在形式上豐富多彩,體現(xiàn)了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在掌握了這種識字方法的同時,需要大量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最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這也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在大量的語文學習的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