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夏銘 劉 芳
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3
當前,高校的實踐教學形式有參觀見習、實(試)驗、模型制作、實踐操作等。實踐模式基本為:教師制訂并發(fā)放實訓指導書,師生進入實訓室,學生觀摩教師的操作或者演示;學生操作;提交成果或者作品;教師審批。
建工、建材實訓項目的耗材多且量大、操作時間長,成本高,重復性差等,導致很多實訓無法開展,也很難直觀有效地展示給學生。
高校間實驗資源的擁有情況是不均衡的;傳統(tǒng)實驗室受限于場地和時間的制約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實驗資源共享不僅提高共享度和受益面,也節(jié)約教學成本。
建筑工程系中心實訓室已經建成使用,錄制有大量的實訓操作視頻,收集有往屆的大量優(yōu)秀作品、實訓報告和影像資料。部分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果及項目建設成果也可應用到微信平臺和師生共同分享。
移動終端技術的實踐教學平臺使師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接收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實驗信息和資訊,縮短了師生對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利用時間。
(1)移動終端技術平臺建設改變實訓教學方式,隨時隨地實現教和學。實現了教學載體智能型轉變,實現“學習無處不在,資源就在身邊”的移動學習模式。
(2)移動終端技術平臺的功能全面。移動終端技術平臺的實訓教學具有網絡化、開放性和簡單性等特點,學生隨時隨地下載查看相應的實訓內容和操作步驟。
(3)移動終端技術平臺為現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工程實踐條件。信息化元素可以融入實踐實訓類課程,實訓課程信息化教學組織、實訓條件建設的加強能更好地為實踐教學提供極大的幫助。以網絡化、遠程操作的模式提供了線上工程實踐的機會實現了實踐環(huán)節(jié)整體網絡化:解決了優(yōu)質實驗資源網絡化共享的問題,提升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移動終端技術平臺由教學管理平臺和實驗管理平臺兩部分組成(見表1)。
根據功能劃分為實驗資源管理系統(tǒng)和實驗教學管理系統(tǒng)。
實驗資源管理系統(tǒng):實驗資源在實驗室內,將實驗資源提供給互聯網上的遠程用戶,遠程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到實驗資源。確切地說是可以遠程共享的虛擬實驗仿真系統(tǒng),學生可以根據所選的課程實驗自由設計實驗線路和實驗內容,完成實驗要求。
表1:移動終端技術教學平臺模塊功能表
實驗教學管理系統(tǒng):是針對教師和管理員而言的,主要完成對實驗課程的組課、排課、學生實驗進程監(jiān)控、學生實驗報告處理以及實驗資源整合和實驗數據處理等內容。
根據使用對象劃分分為教師端、學生端以及后臺處理系統(tǒng)。教師端:提供給教師上傳下載實驗資料、評閱實驗報告、監(jiān)控學生實驗進程等。學生端:提供給學生下載實驗資料、自由選擇實驗項目、提交實驗報告等。后臺處理系統(tǒng):則提供了統(tǒng)一整合實驗資源、保存實驗檔案、實驗報告查重等。
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可以將實踐教學與移動學習相結合,從而彌補傳統(tǒng)實踐教學的不足,智能移動終端為依托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在設計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將是是平臺建設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陳穎.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對策[J].信息與電腦,2017(21):197-198.
[2]周百靈,劉冬華.網絡平臺下的土木建筑類教學研究[J].安徽建筑,2017(1):33-34.
[3]朱士中,陳鳳,先曉兵,張爾喜.基于移動終端和條碼技術的實踐教學管理平臺研究[J].軟件工程,2017(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