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月香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董浜幼兒園
成品·半成品·替代品
——幼兒園游戲材料投放三部曲
文/沈月香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董浜幼兒園
陶行知先生認為: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一般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的游戲材料,正是這樣的幾把鑰匙,鼓勵著幼兒獨立自主地去探究,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獲得發(fā)展。因此,在幼兒園活動區(qū)中,材料的投放成為影響活動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提供體現不同年齡段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能讓幼兒自發(fā)地通過游戲獲得發(fā)展,更是促進游戲發(fā)展的驅動力。
小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而他們的游戲水平還處于比較低級的模仿和擺弄階段,尚不會利用廢舊材料來自制玩具。因此,精致的成品玩具以其鮮艷的顏色、精致的造型、悅耳的聲響等深深吸引著幼兒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首先,精致成品玩具可以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開設了新的游戲區(qū)域——城鄉(xiāng)公交228。與以前不同的是,這次老師自制了一個形象非常逼真的方向盤。游戲開始了,扮演小司機的君君一下就握住方向盤開車了。他的舉動馬上吸引來很多男孩子,紛紛搶著學開車。大家不斷對司機說著:“我要去方塔東街!”“我要去虞山公園!”“我要去尚湖!”游戲開展得既熱鬧又井然有序。記得我以前也曾經讓幼兒以一個圓形呼啦圈代替方向盤,結果他們有的把它套在身上玩套圈游戲,有的把它放在地上玩滾圈游戲,并沒有真正將之想象成小汽車的方向盤,但這次投放的一個形象逼真的方向盤卻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扮演小司機的興趣??梢?,越是形象的材料越能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適合小年齡幼兒的游戲需求。另外,我們在娃娃家用洗衣機的外包裝紙盒、彩色即貼紙、把手等制作了逼真的衣柜,用塑料水龍頭及包著白色亮光紙的餅干盒制成的組合式洗手池等,孩子們非常喜歡,經常能看到他們在這里洗菜、洗手,玩得不亦樂乎。而理發(fā)店中,小巧逼真的梳子、剪刀、推子等理發(fā)用具,毛巾、洗發(fā)膏等洗滌用具,理發(fā)師用的小圍裙、顧客用的小圍兜等角色服飾,都能充分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并體驗游戲的快樂。
其次,玩具的分階段投放可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應該提供更多的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形象化玩具,但一下子呈現過多的材料又容易讓幼兒注意力分散,不利于游戲的深入,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表現分階段投放各種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如果教師只提供娃娃、衣服、食物等物品,那么相應地,幼兒的游戲就只能停留在抱娃娃、喂娃娃吃飯等情節(jié)上,等新鮮感一走,孩子們就會無所事事地擺弄那幾樣玩具。這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材料,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游戲的欲望。于是我在游戲前引導孩子們討論:家中買來的菜會放在哪里儲藏?憑著孩子們對現有生活經驗的回憶,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老師,我們家買回來的菜都放在冰箱里?!拔覀兗业谋淅镆惨恢庇泻枚嗟臇|西,還有蛋糕、水果呢?!薄拔覀兗乙灿斜洌墒沁@里的娃娃家里沒有”……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自然而然地一只精致的仿真冰箱在娃娃家安家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豐富的材料能很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們對游戲的需要。于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和孩子們討論娃娃家中需要添置什么新家具:電磁爐、豆?jié){機、調味盒、吸塵器、拖把、冰箱里的事物等,在家長們的幫助下,開始了新一輪的材料收集,大家把家中的閑置不用的瓶瓶罐罐洗洗干凈帶來了,生活中原本不起眼的自然物也帶來了,既豐富了我們的游戲材料,更深化了孩子們的游戲內容??梢哉f,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游戲行為的多樣性。
皮亞杰曾經提出理論:“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對幼兒來說是打開他們智慧大門的鑰匙,材料的投放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逐步地豐富和及時地更新決定著游戲的開展是否能滿足幼兒的種種需求,是否給幼兒帶來真正的收獲。
一段時間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已由簡單的跟隨模仿發(fā)展到主動積極地參與,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對游戲材料單純的擺弄,此時正是增加半成品材料的最佳契機。為此,我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供幼兒在游戲中自主選擇,以適應幼兒不斷提高的游戲水平的需要。
1.提供具有操作性和開放性的材料。
陶行知曾直言“不會種菜,不是孩子”。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積極地動手,游戲區(qū)的材料提供也由原來精致的成品玩具改成各種可供操作的半成品玩具,孩子們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自己動手制作玩具。例如小吃店中經常能看到的關東煮,已經熟悉游戲材料和規(guī)則的他們已不再滿足于按顧客要求出售一串串食品這種簡單機械的操作活動,此時給他們提供各式肉丸、豆干、鵪鶉蛋、竹簽等,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根據顧客的需要自制一串串小點心,就能充分激發(fā)出幼兒的探索性。而小吃店中的各式小點心也只提供少量成品,卻有很多顏色各異的橡皮泥、彩色紙、海綿片、細竹簽等材料,這樣,幼兒便可以根據顧客的要求,制作各式點心。他們在兩片海綿之間夾上各色彩紙做成漢堡包,用橡皮泥搓成小圓球插在細竹簽上做成各種關東煮的食材,在卷成筒狀的紙條外包上紅色塑料紙充當火腿腸……這些都是充分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因為在制作各種點心時,幼兒要不斷地思考如何制作點心的各個部分,漢堡的次序怎么安排,如何讓各種點心更美觀,以吸引小顧客的眼光等問題,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就不斷進行了積極的探究。
2.根據游戲發(fā)展,隨時調整游戲材料。
大家都知道,新材料投放太多幼兒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此時,教師就要注意觀察幼兒游戲的情況,按需要隨時增減材料,引導游戲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推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例如:隨著秋季的到來,我們的開展了主題“傘的世界”,孩子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傘狀植物,有了這樣一個前期經驗,我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你們去過菜場嗎?菜場中除了和我們游戲區(qū)一樣的蔬菜外,還有什么?大家最統一的意見:菜場里有許多像一把把小傘的菌茹類食品,大家開始有了在菜場增加出售菌茹的想法。但新鮮的菌茹時間長了容易腐爛,畫出來的菌茹又是平面圖形,失去了菌茹的立體感,然后大家又開始商量尋找既不會爛掉又能與真實菌菇有相同質感的替代物。在老師的提醒下,孩子們都認為用我們平時制作投擲球的報紙來制作菌茹,而且能根據涂上的不同顏色和團紙球的大小來做成各種不同的菌茹。于是,廢舊報紙,顏料,還有扎緊紙球的線團也加入了菜市場的后臺。咋一看,還真的很像,菜場的生意也由此好轉了起來。同時,我們還在游戲中投入了電子券,可以讓幼兒進行“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孩子游戲的興致更高了。
可見,在幼兒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教師提供材料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鼓勵幼兒熟悉材料,引發(fā)游戲行為是游戲初期的目的;鼓勵幼兒探索,深入發(fā)展幼兒的游戲行為是中期的思路;后期則鼓勵幼兒主動設想并努力實現之。
著名教授楊振寧曾指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睂嵺`證明,幼兒動手實踐機會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成人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制約著幼兒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發(fā)展。為使幼兒真正成為材料的主人,同時滿足孩子們日益發(fā)展的游戲需要,我們建立了材料自選區(qū),將原先要分類投放到幾個區(qū)角的材料集中放在一個區(qū)域內供幼兒自由選擇。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材料自選區(qū),有助于幼兒打破區(qū)角界限,創(chuàng)新材料玩法。
例如:有一次孩子們吃完水果后剩下的柚子皮,我覺得扔掉太可惜,一時又想不出可以放在哪個游戲區(qū)域,就把它們進行烘干消毒處理后放在了自選材料區(qū)。沒想到一到游戲時間,大家就發(fā)現了材料區(qū)的這些新成員,有的孩子將已經處理好的柚子皮拿到理發(fā)店,戴在頭上當燙發(fā)工具;有的孩子將五彩泡沫球插到柚子皮上,賣起了“冰糖葫蘆”;有的孩子用網袋把柚子皮裝起來,在水果店中出售……受孩子們的啟發(fā),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動手,將原來普普通通的柚子皮,做成了精致的燙發(fā)頭罩、形象逼真的冰糖葫蘆……材料區(qū)的設置,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養(yǎng)成了主動尋找替代物,獨立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在設置材料自選區(qū)時,我們從方便整理和取用出發(fā),將材料分類擺放。我們和家長一起收集了許多5L的空油瓶,剪去上半部分,做成一個個材料桶,里面擺放不同的物品,如彩紙箱、碎布箱、塑料制品箱、紙制品箱等。一目了然的擺放方式既方便幼兒拿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又能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綜合利用各種材料,還有利于幼兒自己整理,增強自理能力。
在游戲材料自選區(qū)的整個設置過程中,我們重視了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過程的體驗價值,更重視了游戲材料與不同孩子的多元碰撞,使孩子們在不同玩法的自由探索中獲得了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游戲區(qū)就是為了教育而主動創(chuàng)設的,經過教育價值篩選和重構的游戲空間,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我們努力從滿足幼兒的游戲愿望出發(fā),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游戲區(qū)域,更重視了材料提供的年齡特點,從成品、半成品到替代品,不同的游戲材料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需要,有效地推動了幼兒游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