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德強 Pang Deqiang 毛伙南 Mao Huonan
參數化建模技術在輔助建筑設計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發(fā)展時間短暫,發(fā)展速度卻令人嘆為觀止。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形態(tài)各異的建筑中,或多或少都有參數化軟件的設計輔助。在各種常用的參數化輔助設計軟件當中,R h i n o c e r o s和G r a s s h o p p e r組成的設計平臺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最為流行的一套設計平臺,這主要得益于R h i n o c e r o s建模軟件強大的造型能力和G r a s s h o p p e r獨特的可視化編程建模方式。
本項目為公司在新加坡承接的一個海外重點項目,其外形就像是一個船體(圖1~4),幕墻面積1 0 0 0 0 m2。由于立面造型復雜,特別是有個船體的造型,加上土建施工方沒嚴格按圖施工和設計,有比較大的出入,必須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糾正。本案就是要糾正土建的誤差和優(yōu)化建筑的立面效果,用參數化來解決幕墻施工設計中的問題。
圖1 項目效果圖
圖2 項目立面圖
圖3 項目平面圖
圖4 項目剖面圖
作為幕墻施工單位,要把設計師的意圖和想法實現到現實來,必須完善幕墻施工圖。但通過圖紙,我們很難在二維的平面上看出個究竟。因此,必須進行三維空間建模。這里,我們用Rhinoceros的平臺對設計院的圖紙進行校對。
將每層的平面圖紙導入到Rhinoceros中(圖5),對每層的輪廓線進行描繪。通過對比分析,最終確定以8層的平面輪廓為標準進行輪廓處理(圖6)。
根據甲方要求,幕墻的剖面斜率要保持一致的3.5°傾角;同時,還要滿足建筑紅線的規(guī)劃要求(圖7)。另外,根據目前工地現場已經完成的4層結構面實測數據,施工的實際偏差還不小。而此刻,工地為了趕工期,正在忙著搭建第5層的腳手架。時間緊迫,必須在搭建5層結構模板之前,把幕墻的模型給定下來。
但是設計院提供的圖紙有缺陷,加上甲方趕工的時間倉促,這就給幕墻的設計施工帶來了困難。通過對圖紙的大致分析,我們對該造型有了概念。這是一個倒橢圓臺造型,對于這種非線性的造型,通常的二維C A D的表達方式是難以表達出來的。
為了方便施工,節(jié)省材料成本,板塊必須盡可能少,決定將板塊做成等腰梯形。但是,要達到等腰梯形的要求,且每個板塊夾角大小一樣,那這個弧必須是圓弧才可以。根據這個思路,最終就把橢圓造型分解成3部分:大弧段部分由大圓弧去擬合,小圓弧段由小圓弧去擬合,它們的連接部分再用圓弧段去擬合。也就是說,整個橢圓造型是由3個圓弧構成的。圖8為擬合的三段弧線段。
2.3.1 外表皮構建
(1)利用圖8的3條線段進行模型構建,這些都是在參數化建模的環(huán)境下完成的(圖9)。
(2)利用這3條輪廓線進行偏移,定向移動,再放樣生成表皮(圖10)。
(3)對生成的表皮進行檢驗,看其跟之前的結果有沒有碰撞(圖11)。
(4)通過對偏移尺寸的控制,將表皮的最外邊控制在建筑紅線之內(圖12)。必須將外圍的輪廓線往里偏移450 mm。
圖5 導入的各層平面圖
圖6 8層平面圖
圖7 規(guī)劃紅線圖
圖8 擬合的三段弧線段
圖9 G H構建表皮的邏輯關系圖
圖10 生成的表皮造型
圖11 驗算外輪廓和紅線的關系
圖12 在G H中調整尺寸
2.3.2 碰撞檢測
將外表皮建完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檢測表皮和結構之間會不會碰撞。
(1)重新抽取每層的結構輪廓線(圖1 3),具體的位置對應每層的標高。由于設計院圖紙的原因,原設計的結構有誤差,使得幕墻超出了建筑紅線,必須重新根據紅線來定義結構。因此,現在抽取的結構線就是實際施工的結構線。
(2)抽取完結構線之后,就要對幕墻的表皮進行劃分。根據節(jié)點的剖面進行玻璃板塊的定位,并根據定位線,提取到G H插件中(圖1 4、1 5)。
(3)通過表皮的分割,得到了凈玻璃板塊(圖1 6)。這些的工作也全是在參數化的平臺中完成的。
(1)為了方便下單,需要對板塊進行編號,對三維空間的板塊進行攤平(圖1 7、1 8)。
(2)由于有絕大部分的板塊是相同的,為了節(jié)省設計者的時間,必須把相同的板塊進行分類。不過,在分類之前,首先要給板塊進行編號(圖1 9~2 1)。
(3)最終,我們得到了不同的板塊。提取每個板塊的編號、尺寸、對角線和角度等信息(圖2 2、2 3),生成數據表格(圖2 4、2 5)。
(4)把邏輯關系通過Grasshopper表達清楚之后,其后續(xù)工作基本都是自動生成,就可以批量下單了,大大節(jié)省了設計者的時間。
圖13 樓層的各層結構輪廓線
圖14 玻璃剖面圖
圖15 GH中對玻璃進行分割
圖16 玻璃板塊分格透視圖
圖17 GH中對板塊進行攤平的邏輯關系
圖18 攤平的玻璃板塊
圖19 GH中對板塊進行編號的邏輯關系
圖20 帶編號的玻璃板塊
圖21 GH中對板塊進行歸類的邏輯圖
圖22 帶有編號、尺寸、對角線、角度的板塊
圖23 板塊放大圖
圖24 GH中輸出表格的邏輯圖
圖25 生成的數據表格
回顧整個建模過程,需要手工完成的部分就是導入平、立、剖面和節(jié)點大樣圖。在確定輪廓線之后,其他的步驟均可以交由G r a s s h o p p e r插件來完成,通過編寫邏輯關系,實現參數化的建模,極大地提高了幕墻設計和施工下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