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陽光 豌豆
我曾想留在那里
喜歡去捕捉路上的風景,那些瞬時的美,是溪水釀花,瑰麗無比,讓我久迷心竅。
從烏魯木齊趕往天池的路上,車子在渺無人煙的荒漠里,一路疾馳。雖是晚上八九點鐘,天空卻晴得閃閃發(fā)光,太陽和云朵依然相互簇擁,干凈溫潤、曼妙輕柔。故鄉(xiāng)所在的北方彼時是炎夏,而我所在的北方,是陽光飽滿但又涼爽怡人的天堂。
禾木在哪里呢?在我的心尖上。去禾木的路,是極曲折但又極美的。路兩邊水草豐茂,是一片片天然牧場,遠近可見一群群牛羊在悠然地吃食或休憩。我忍不住動心、恍惚,我是在那寂寥又擁擠的塵世嗎?這一方天地,在人性與人情之外,在世俗和時間之外,多么美好!
美麗的傳說中,白樺樹是閨中少女,云杉是挺拔的小伙子。車窗外的它們擁在一起,長在一起,溫暖繾綣,浩浩蕩蕩。驀然之間,我想變成一棵白樺樹,靜靜地站在這片林木中,等待我那遠方的愛人。
第二次想留在新疆,是看到了禾木的河流、鵝卵石、草原、圖瓦人家、炊煙、牲畜、晚霞……我坐在木房門前架在小花小草腳邊的“木橋”上,曬著大朵大朵的云,曬著清澈的藍天、和煦的陽光,旁邊有一只母雞在踱步覓食,不遠處,一輛摩托車停在院子的木柵欄旁,屋子里彌散著馬奶酒的獨特清香……那一刻,我定格在照片中,我留在了禾木。
再憶及,那些時光在路上——
去喀納斯,在藍天下,數白云朵朵。
去魔鬼城,黃土奇異縱橫,鬼城蒼茫迷人。
去賽里木湖,牛羊成群,湖泊璀璨,幕帳點點,繁星滿天。
去那拉提,薰衣草寧靜爛漫,草原清泉密布。
去巴音布魯克,芳草碧連天,蒙古包像雪蓮花一樣綻放。
去火焰山,《西游記》重現,駝鈴聲漫漫;去吐魯番,葡萄顆顆密簇、寶光晶瑩。
而一路上遇見的各民族的獨特習俗、飲食風格、淳樸笑顏,是那塊時光中最美的花田。
新疆,有真正的大天大地大景大美,我去過一次,不止震撼,還有遺憾。我曾寫日記記錄:
“那個地方成了我心中的隱痛,只因為如此的美,才會讓我感到如此的痛。別人走過了便是走過了,而唯獨我,讓那段記憶成了我的災難,成了我無法跨越的美和痛的極端。
“我寧愿是那里的一棵白樺樹,禾木人家院子里的一株蒲公英、一排木柵欄,賽里木湖邊的一只小駱駝、一叢野草、一塊石子,或是那山間荒坡上的一頭小牛、一朵小花……”
它籠絡過我的心,我曾想留在那里;至今,我也寧愿留在那里。
賽里木湖畔:風月不語,我成為一個笑談
到達賽里木湖時,已是下午三四點。
一下車,最先迎接我們的,是撲面而來的風。它們一陣接著一陣,帶著湖水清淡潮濕的氣息,輕輕地吹,吹開一層神秘的面紗,吹來一個柔軟而清涼的夢。夢的主角,就是夕照下的賽里木湖,而我們,是遠方慕名而來的一批觀眾。
遠處是黑黝黝的山,山腳環(huán)著幽靜柔美的賽里木湖,猶如一位陷入沉思的少女,而粼粼的波光都被夕陽鍍上一層金色,那是她多情而嫵媚的眼神嗎?讓人越看越著迷入神,越看越身心淪陷。
在開著淡白菊花、伸著細枝白絮的草地上,小伙伴們忙活開了——有的端著相機,給一只只邊悠閑吃草邊散漫打量游客的駱駝拍照合影,給一棵棵舉著小花尋找風影的野菊拍特寫;有的一路小跑,來到湖邊脫下鞋子,用腳感受湖水的涼意和沙石的按摩,一旦興致來了,還與近處的小伙伴相互潑水嬉戲;愛撿石頭的呢,炯炯有神的目光在草叢里、在湖邊、在石頭縫里游弋,眼睛里閃現過失望也盛放過驚喜……
不知不覺,余暉走了,晚霞謝了,遠遠近近的美景,也在緩緩落下的夜幕中,陷入一片黑屏。眾人踏進早已訂好的湖畔農家小院,帶隊的李老大說,這幾天大家東奔西跑的,也沒吃好睡好,今天晚上在這美麗的賽里木湖畔,大家好好放松放松,盡情地吃喝,盡情地唱歌跳舞……歡樂時只需歡樂!
簡單洗漱之后,眾人入座兩桌,菜肴一盤接著一盤上滿桌,酒杯滿上,笑臉滿上。也許難得第一次遠行,酒量一般的我,被熱鬧的氛圍帶領著,喝得兩眼迷離,不知今夕何夕,喝到眾人都到外面踏著維族民歌載歌載舞了,我才戀戀不舍地離席……
半夜,躺在蒙古包里,身體發(fā)燙,胃里翻江倒海,我輾轉反側睡不著,幾欲嘔吐。無奈之下,拿起鋪頭的一瓶純凈水,借著昏黃的燈光,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路過睡得正酣的同伴,打開簡易的木門,繞到蒙古包后面,在明晃晃的月光下,在砭人肌骨的夜風中,喝水解酒。
就在我吐得昏天黑地之際,蒙古包里傳來一陣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剛才誰出去了?還是有人進來了?我迷迷糊糊地聽到有人開門了!”
“就是——看!門還敞著呢!”
“誰?誰開的門啊?”
我在帳外,不失時機地應答:“我!是我!”
一個聲音厲聲問:“你是誰?”
“我是誰?我是我!”如此哲學的一個問題,我“帶醉”之人,也只能如此作答。
“快看看誰少東西沒有?出去看看到底是誰!”李老大提醒大家。
“出去看看?這荒山野地的,你不抄家伙就敢出門?帶上家伙!”在大家心神不定的關鍵時刻,年齡最大的楊老師頗有心得地提醒道。
很快,一個仁兄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木棍找到了我!
那一夜,在賽里木湖畔,我除了留下一段殘缺記憶,還留下一個被同伴們津津樂道的笑談。
在禾木:抵達遠方,找見內心的自己
在布爾津小城短暫休整之后,第二天一早,迎著朝陽,我們踏上了一條風光綺麗的美景大道。
藍天白云,碧水綠草,空氣干凈得讓人不好意思大口呼吸。在一路不可多得的美景中,一顆心竟貪婪到希望時光靜止,又矛盾到希望司機開得快些再快些。因為,大道的終點便是更美的禾木村。
禾木到了!終于到了!一條曲曲折折的瀝青路,在群山谷地間時隱時現,像一根電話線,一頭連著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一頭系著水豐草美的安寧樂土;又如同一把彎刀,清晰地把小小的村落分開。
路兩邊,具有圖瓦人標志的一座座人字形的小木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碧綠的草地上。簡易的木柵欄門上,掛著客棧店家的名號不一的招牌。院中各色的小花、成片的綠地、古銅色的木房,和成群結隊的牛羊與遠處的青山綠林、藍天白云,勾勒出一幅大美的田園畫。
安排好住宿之后,我和幾個同事出了客棧,一起去了村西面的小山坡。一路上,有怯生生地看著游客,又按捺不住好奇來來回回奔跑的小狗;有穿著花花綠綠的民族服飾的家庭主婦,在一臉平靜地忙碌或三兩結伴地談笑風生;有悠閑吃著草兒的牛羊;有伴著嗒嗒的馬蹄聲回家的村民;還有晝夜不息嘩嘩流淌的禾木河……
過禾木橋,踏木棧道,走土路,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如果體力充沛,不駐足貪戀途中風景,半個小時便可登頂。山頂,平坦開闊,使人眼界、心胸頓開,又有藍天綠地暈染過來,小小的白花開成一片片,蝶蜂你追我趕,蹁躚起舞。
都說“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其實辜負了美景也不可寬恕。我自覺有點幸運,不辭舟車勞頓,千里迢迢,風塵仆仆,終于抵達了夢中的遠方;似乎又有點遺憾,不知道自己身處的,是一段花事生機盎然的開端,還是余韻裊裊的尾聲,不知道在遼闊壯美的大自然面前,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
在藍天的懷抱中,清風嬉戲白云,像小孩子玩積木,高興時堆得有模有樣,失望時,一腳踹得七零八落;白云下的群山松林,遠近高低各不同,像塔峰,像衛(wèi)兵,像一根根戴著斗笠的小蘑菇,個個一身綠,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圖瓦人家的裊裊炊煙,已爬上屋頂,在微風中似一條條玉帶輕盈起伏,更是一個牧民回家、牛羊歸圈的信號。
不趕時間,我和三五同事慢條斯理地沿著一條羊腸小道,有說有笑地走下來,無崎嶇難行之苦,無勞累疲倦之意。而雜亂叢生的灌木,像好客的主家,在路兩旁伸著手,與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一一道別。
到了客棧,店主已安排好飯菜,于是三五成群入座,就著簡單的圖瓦農家小菜,就著各自的喜聞樂見、笑話段子,津津有味地吃著,你來我往地喝著……直到酒杯、菜盤見底,天色由明亮到暗紅再到漆黑。
酒終人散,晚風來伴。我不勝酒力,便盛了一碗冷湯醒酒,加一點兒辣椒粉,加一點兒醋,加一點兒對千里之外的妻兒的思念與牽掛,五味雜陳,竟也喝完了。
在遠方的美景里,在喧鬧的氛圍中,我很容易隨波逐流,拾取一份悅己的快樂,只是夜深人靜、一個人久不能寐時,才發(fā)現最美的風景線——不過是讓我留在你身邊,或請你來到我面前,低頭抬眼,都有一張笑臉。
遠方的美輕盈縹緲,美得適合做夢,最好一覺不醒。然而,在路上,出發(fā)、不斷出發(fā),是開始下一場夢的不可逾越的一環(huán)。
在喀納斯,不過是到此一“游”
抵達喀納斯時,是上午十點多,碧空如洗,天藍似海,白云三三兩兩成片成堆。我與小伙伴們也三三兩兩,說說笑笑,亦步亦趨,排隊、檢票、入門。
在成片的白樺林、成坡的小黃菊、一山接一山的綠意鋪就的視野里,在舒適輕快的景區(qū)區(qū)間車上,在景區(qū)導游生動有趣的介紹中,一個人很容易面臨“智商余額不足”的尷尬境地——美麗傳說記不全,景點特色記不清,只記得,車子向前,心向前,想象力超前。畢竟,最美的景,如雷貫耳的“大場面”還在前方。
走走停停,是賞景的節(jié)奏。于是,在神仙灣停下、在臥龍灣停下、在月亮灣停下,每一站、每一灣都使人流連忘返,又不能免俗地拍照——拍人、拍景、相互拍合影,把這“到此一游”中的最重要一條,不厭其煩地做一遍,再做許多遍。
沿著平坦的木棧道,穿過一棟棟造型別致的黃色小樓,在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店里,給遠在家鄉(xiāng)的親朋逐一寄出寫著三言兩語的明信片,吃簡單營養(yǎng)的自助餐……這些零碎“小菜”逐一搞定之后,讓人胃口大開的“大餐”——傳說中的喀納斯湖,終于大方又大氣地擺到面前。
偌大的喀納斯湖,由兩座青幽幽的大山捧著,盛迎著無數游客欣喜的目光,也含蓄地吸納著云影鳥鳴。碧綠的微波之上,儼然一個大舞臺,在觀眾一陣陣嘖嘖的贊嘆聲中,金色的陽光在自由地表達著片片的驚喜。
女伴們多乘坐游艇,深入湖中央,近距離領略湖光山色。我和幾個男同胞,沿著湖畔小路,邊走邊看,稀稀疏疏的白樺林、云杉錯落有致,還有躲在低處、自成一景的喬木,還有自在開謝、鋪滿路邊的小花草。而陽光像一支神奇的畫筆,在高高的樹林間,在零星散開的花草上,留下一幅渾然天成的杰作;落筆之處,又像顏色家族的一場小聚會,橘紅、金黃、鵝黃、淺綠、碧綠……一道道色彩斑斕的明光暗線,美到相機照不完,內存裝不下。
之后,去了觀魚臺。一路上,天空藍白清澈,陽光萬道激烈,花草鋪滿視野,臺階高低重疊。在五次三番地走走停??纯粗?,總算到了制高點——觀魚臺,一個木質小樓臺。站在上面鳥瞰喀納斯,湖形如一位屈膝側臥的女子,碧綠是它最豐富的表情,幽深是它最微妙的語言,讓每一個前來的讀者怎么都讀不厭、看不夠、賞不完。
湖面、湖水以及湖畔上的一樹一木一花一草一石一階,都令人心曠神怡。而你汗流浹背的窘態(tài),風吹日曬的攀登之苦,此時此地也都不足道哉。下山也不輕松,但你已身體力行、心想事成,再吃點兒苦、受點兒累,不過是加深一些此行的記憶而已。
不只是記憶,不只是自己,這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在這繁美的新疆“到此一游”,都好像一個容器,盛過酸甜苦辣,盛過悲歡離合,也釋放過精彩與美麗,釋放過希望和溫暖。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來不及細細把玩,來不及與大美的新疆、新交的朋友逐一鄭重告別,我已踏上歸途,但仍不時回首——
你在邊疆,我回中原,
你守擁廣袤草原大美山湖,
我終要回到鋼筋水泥的叢林,繼續(xù)朝九晚五,
未來回回把火火坐夠兩天一夜,把汽車坐得塵土飛煙。
陪稱把沿路感想,變成了答案,
陪你把深夜孤單,變成了勇敢。
把過往翻遍,把心事盤點,
心中想的念的,還是你最靠前。
不管未來有多長遠,
山高水長再漫長,
路途遙遠,期許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