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清遠連南的排瑤山歌是瑤族文化中的智慧結晶,承載著排瑤的民族記憶、文化底蘊和教育傳承。排瑤(八排瑤)分為東三排和西五排,東三排主要包括油嶺排、南崗排以及橫坑排。 二者的音樂風格、時調、唱詞等均有著很大區(qū)別,本文以東三排的山歌為主要考察對象,試圖分析其山歌表現(xiàn)的排瑤生活內容、音樂形態(tài)、歌詞曲調特征等。
[關鍵詞]排瑤山歌;音樂特征;東三排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4-0031-07
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清代廣東詩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曾有“謠俗最尚歌,男女雜沓,一唱百和”的詩句。作為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分支,山歌在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重大活動中都缺少不了歌唱,諸如祭祀祖先、還盤王愿、婚喪嫁娶、結親訪友都會以歌代言,或傳達情感,或活躍氣氛,山歌曲調多種多樣。因此,瑤族兒女從小就開始學習唱歌,每年的除夕之夜長輩都會聚集家中幼童并教會他們唱歌。平時,老人們在茶余飯后喜歡唱敘事長歌,往往一首敘事長歌就唱一個晚上,如同山間潺潺的溪流,娓娓動聽。排瑤山歌是排瑤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文藝活動,是他們溝通心靈、交流生活經(jīng)驗的主要方式,無論是在生產勞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戀愛、婚姻、走村串寨、探親訪友、迎賓送客等等方面,上自天文地理,下至生活瑣事,遠道盤古開天,近言眼前所聞所見,都可用山歌來表達?,幾逡荒曛杏性S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瑤族人民們都會縱情高歌,以歌傳情。
東三排包括油嶺排、南崗排以及橫坑排。東三排的山歌比起西五排的山歌,種類更為豐富多樣,曲調靈活多變。東三排的山歌主要以長調為主,高亢嘹亮廣闊,宛如站在群山之巔暢唱。而西五排的山歌多為低吟,曲調低沉悲壯,以吟唱為主。
由于東三排的山歌種類較為豐富,因此我們把山歌按照種類細分,去研究東三排山歌的音樂特征與文化內涵。
一、勞動歌.
勞動山歌多是在山野外唱的歌。歌唱內容以勞動生活為主。勞動歌包括了《出路歌》(又稱爬山調,瑤語音譯為“央祖晶”)、《打獵歌》(瑤語音譯為“本苗晶”)和地頭歌(如:《砍柴歌》和《四月插秧行對行》 )。
1《出路歌》。排瑤人民生活在崇山峻嶺中,地勢險峻,他們在上山勞作時,當看見對面山頭有同胞,便會唱起出路歌,互相打趣鼓勁,使自己更有興趣地干活,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競賽場面。出路歌通常為男子所唱,在爬山途中遇見異性時,即興而唱,引起對方注意,在歌聲中贊美對方勤勞,表達仰慕之意。出路歌曲調高亢遼闊,卡農式的演唱,造出回聲效果,節(jié)奏自由,時長不限,用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消除疲勞。出路歌調式多為五聲宮調式,例如mi do mi,do re do等,使得歌曲具有更加明亮的性質,情感的表達更加大膽。
2《打獵歌》,顧名思義,就是上山打獵時所唱的歌曲,多由男子演唱。打獵歌演唱的場所分為兩種,一是在上山打獵前所唱,演唱的是獵手召喚兄弟朋友一起結伴上山打獵的情景。二是完成狩獵歸家的路上,放聲高歌,表達收獲的喜悅與興奮,并表達對大自然的謝意。打獵歌曲調歡快俏皮,歌詞即興性強,語言幽默風趣,一般由男子獨唱。
3地頭歌的典型例子為《砍柴歌》和《四月插秧行對行》。
《砍柴歌》是山上砍柴人所唱,通常為男女聲對唱。此歌演唱的是砍柴時的情景,一邊勞作一邊娓娓道來,讓自己忘卻勞累,樂在其中。《四月插秧行對行》演唱的則是在田間勞作時的情景,并在歌詞中祈求來年五谷豐登,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地頭歌因是在地里田間勞作時所唱,常須彎腰弓背,因此地頭歌中便會捎帶了哼鳴的唱法,使得演唱之人無須消費太大體力又能抒發(fā)情感。
二、情歌.
在排瑤山歌中,情歌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情歌主要有男女對唱的《謳莎幺》《謳波雷》和女聲獨唱或小組唱的《歌樂堂歌》《送個風車表心意》等。
情歌在排瑤山歌里數(shù)量最多,即興性最強,特點最鮮明,大致分為三種。
1長調情歌。此類情歌是在勞作、過山過坳、隔山相望和隔河相對等距離相對較遠的情況下,向心儀之人表達愛意的歌曲。特別是在瑤族的情人節(jié)——玩坡節(jié)那一天,隔著山坡、田野,長調的情歌便會是表達心意的不二之選。如上文中的《出路歌》,也可歸為情歌,由男子先唱,唱時用食指塞住兩邊耳孔,用真嗓放聲唱,好讓遠處心儀的姑娘聽到以撩撥姑娘答歌。若是男女對答合意,就會在山野里尋聲邊唱歌邊靠攏,直至會面一起唱歌談愛。若不合意便會邊唱邊離,越唱越遠。此類歌多是即興發(fā)揮,男女同唱一調,多為宮和徵調式,曲調開朗高昂熱情,節(jié)奏自由,歌詞大膽真切,多運用夸張、比興的手法,這大大增強了歌曲的藝術感染力。他們常常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而唱,沒有時間限制,因此即興性就強了很多,同時,他們也會加入本土的元素,例如方言、心儀女子的喜好等,以更直接地袒露自己的心意。
2夜下情歌。這是阿貴哥(未婚男青年)在夜晚,來到心儀的莎幺妹(未婚女子)的吊腳樓下,約她談情說愛時唱的情歌。這種情歌由于是近距離對唱,只要求對方聽得見又不至于影響女方家人休息,因此歌聲微弱溫柔,多為羽調式,曲調清幽柔和,娓娓動聽,仿佛輕聲吟唱,猶如水之微瀾。歌詞細膩委婉,多象聲詞,以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歌詞還具有口語化、非方整的特征,其內容是即興的,主要是對自身家世的介紹以及對對方的愛慕等。其中,多為阿貴哥通過對生活的敘述,運用借喻的手法,傳遞對莎幺妹的愛意,討得歡心。例如《謳莎幺》的歌詞如下,通過“穿過九個村寨十條街”“從日上樹梢走到月亮下山”“點著火把心火熱風溫暖”的描繪,形容了阿貴哥對莎幺妹的執(zhí)著追求和艱辛。
男:尼哎,今天這個晚上啊,我兄弟伙計們,陪我穿過九個村寨十條街
來到了你的窗前,我從日上樹梢走到月亮下山啊
點著火把心火熱風溫暖,尼哎,出來說說話吧美麗的莎幺妹
女:尼哎,你們英俊又誠實,講的字字是真話,句句都在理
我是又害羞又興奮啊,要我如何睡得著,怎么沒有思念呢?
男:漂亮又懂事的莎幺妹啊,假如真的有心,咱們不怕敞開心懷
若是真有緣分,送個你的花腰袋來戴,我的項圈送你定情可好???
女:尼哎,俊小伙子講得這么好,可否多說點呢
尼哎,這個夜晚啊…….
3歌樂堂歌?!案铇诽谩笔羌埢L車的意思?!陡铇诽谩窞榕暘毘蚝铣磉_的是莎幺妹與自己的閨蜜聚集在吊腳樓上,迎風搖著自己親手做的紙花風車,唱起優(yōu)美動聽的歌樂堂歌,向閨蜜吐露少女心思,同時也為吸引自己心儀的阿貴哥注意,一起玩耍。這也是排瑤青年談情說愛的途徑之一。此歌為民族調式中的角調式,因此這首情歌較其他類情歌更高暢而清和,歌曲的音在高下清濁之間,讓聽者心情舒暢。且此歌由女孩子吟唱,因而更具有了柔和之色,宛如潺潺流水。明亮的宮調式體現(xiàn)了阿貴哥的簡單樸實與光明磊落,而較之柔和的羽便體現(xiàn)了沙腰妹的細膩柔情,女兒家的嬌羞態(tài),二者的交替,恰恰就是瑤族情歌的你儂我儂。歌詞主要內容為表達心意,言語更為羞澀、含蓄,運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莎幺妹想要表達自己的焦慮,婉轉地先說自己已將紙花風車制作好,如此精美,自己穿的服裝如此靚麗,轉而訴說自己在這吊腳樓上等了許久,也不見阿貴哥來的焦急心情。如下譜例2:
三、酒歌.
瑤家人在迎賓送客時所唱的歌即為瑤家人口中的酒歌,可分敬酒歌與勸酒歌兩種。每每家中賓客至,瑤家男子一邊倒酒一邊即興演唱,演唱的正是瑤家人口中的迎客歌(敬酒歌)。而勸酒歌則由瑤家女子來演唱,她們心思細膩,一旦發(fā)現(xiàn)有客人不勝酒力想推卻手中之酒,她們便會巧妙運用自己的好嗓子說服客人。
瑤族同胞都特別好客,無論走到哪家門口,他們都會把你當作客人請進家門,拿出美酒美食熱情招待?,幾逋g和諧相處,鄰里鄉(xiāng)親無論誰家有事,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私地給予幫助。正如當?shù)氐闹V語: 跨進門檻都是客。進門一碗酒迎得貴人來,只要來到一家門前,瑤家便以酒當茶歡迎賓客,主人取出酒壇,滿滿地斟上一碗酒迎上去,一手端著酒碗,一手搭在客人肩上,說一聲“吼卻羅”,就把一碗酒送到客人的嘴邊,并唱《敬酒歌》以示敬重: “伙計呃——漢人開門迎客敬茶水,瑤家以酒當茶敬你一杯。這是盤古皇留下的古規(guī),讓我們歡歡喜喜喝個醉。”通過歌聲,表達瑤族人對客人到來的喜悅和歡迎。一曲瑤族敬酒歌“美酒清,美酒捧來敬客人; 好酒待客千杯少,一道飲酒共談心”,唱出了瑤族人民內心的善良與熱情?,幾迦嗣裨跉v史上受到許許多多的壓迫,但他們依然保持著熱情好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無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朋友,只要來到瑤家,就會用歌聲將客人迎進門熱情招待。
瑤族的好客是瑤族人民生活環(huán)境、歷史境遇、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反映,也是瑤族人民共同的生活及思想行為準則,因此瑤族社會的社會公德良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偷盜之事極少發(fā)生,真心熱情地對待朋友。瑤族人待客時的一曲曲瑤歌表達著瑤族兒女的熱情,一句句真誠而質樸的歌詞傳達出瑤族人民的摯誠,通過這一首首熱情的瑤族民歌連接起主客之間的情感,讓瑤族社會更加文明和諧。
四、風俗歌.
瑤族的風俗活動較多,風俗歌在這里主要是特指婚喪祭祀禮儀中的歌,如婚俗歌,喪事歌,祭祀歌。
1婚俗歌又包括有:《求婚歌》(譜例3)、《哭嫁歌》《送嫁歌》《勸嫁歌》《認親歌》和《賀喜歌》等。內容和漢族一樣,只是唱的場合略有差異,例如,漢族多數(shù)出嫁前唱《哭嫁歌》,排瑤卻在婚宴酒過三巡后,新娘走到舅父面前唱《哭嫁歌》,舅父和叔伯們便唱《勸嫁歌》。
該歌由男生和女生對唱。在排瑤人眼中,互贈了定情信物之后,便是定親,因此歌詞中有提到男方想要女方的歌樂堂(紙花風車)作為定情信物,其寓意便是求婚。
2喪葬習俗上的《哭喪歌》,多是語言音樂化的念誦哭禱,與漢族甚至其他瑤族支系也大不相同。因為排瑤喪俗奇特,他們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逝者斷氣時,立即將其扶起端在座床沿懸空垂腳。子女到齊后將其洗漱穿衣打扮,安坐在“老人椅”上,用草繩和繩帶固定,猶如活人,然后移至廳側,讓人吊唁,孝女守在逝者身邊念誦哭詞,出殯連椅一起抬著上山。送葬隊伍悠長,沿途路祭號哭??迒矢杪?、土炮鞭炮聲,令人寒粟。
3祭祀歌,為祭祀活動中專為祈求祖先、供奉各個神祇時所唱的歌,此類歌一般在舉行宗教儀式中用,大致可分為兩幾種:一是“神唱”,內容以敘述神的來歷為主,多為“跳神”時用;二是《盤王大歌》,是較嚴肅的祭神之歌,內容多而龐雜。排瑤人民崇拜盤古王和祖先、崇拜自然。因此,祭祀歌具有自然崇拜、有靈崇拜和巫術信仰等特點。其內容多為感恩盤古王、感恩祖先,稍奇特的要屬請神和送神,例如在婚禮、葬禮等黑白喜事上以及節(jié)慶日,由先生公(排瑤的法師或巫師)所吟唱。祭祀歌均使用本族的古語方言,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排瑤語言也與時俱進,排瑤古語僅剩年長的先生公懂得,歷來沿用師徒傳承的方式,將排瑤古語以及祭祀事宜傳承至弟子身上。正因其本土語言聲調衍化的旋律,祭祀歌中習慣地采用各種切分節(jié)奏和三連音及同度音反復。
五、教育歌.
依照瑤族傳統(tǒng),瑤民自幼就開始學習歌唱,通過民歌教育瑤族年輕一代,這就是瑤家人口中的教育歌。一種為學堂教唱,另一種為長輩教晚輩唱。學堂還未走進瑤寨前,青少年對瑤歌的了解早已在長輩們的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這種不受場合約束的潛移默化的教授方式更為瑤族青少年所接受。早先就有長輩哄小孩入睡(搖籃曲)或嬉戲玩耍(嬉戲歌)的場景,瑤家祖先就在這一場合逐漸開始了對小輩普及瑤族歌曲。他們不受人數(shù)的限制,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這種潛移默化的說唱不分任何場合,只要家中長輩閑暇,這種學習傳唱便可進行,傳授對象并不僅限家中小輩。他們演唱的內容,大到天文地理,小至生活瑣事,瑤族的老一輩們嘔心瀝血將瑤族的精華通過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直至如今。學堂的出現(xiàn),進一步擴大了教授層面,讓更多瑤族青少年能了解自己的文化。眾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朗朗上口的民歌,在瑤民族群中起到交流信息、傳授知識、教育族人的重要功用,而這種無時不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為鑄就瑤族人民團結、堅毅、勤勞善良的民族性格特征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諸多處世為人的道理、禮儀都是在歌唱中被認識和掌握的。
六、歌堂歌.
瑤族民歌中的祭祀禮儀為每年的農歷十月十六,即聞名中外的耍歌堂。在這一天,瑤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盛裝,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祭祀祖先。歌堂歌就是瑤族“耍歌堂”或是“坐歌堂”儀式中所唱的歌,是瑤族民歌中最為突出的部分。其中,《呦嗨歌》(譜例4)是以男聲領唱男聲應呼和唱的歌堂歌。這種歌領唱可一人、兩人,如果兩人領唱,則輪流各領唱一段。領唱每一句的前面,都冠以號召式的呼喚句?!哆相烁琛非{高亢悠揚,以do、re、mi、so、la五聲組成羽調式,結構為兩句領唱加眾和的一句襯詞歌腔反復演唱。領唱常因字數(shù)或語音的改變而有變化,而眾和樂句則較固定。他們唱的都是瑤家人一年豐收的喜悅,展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贊美,更是表現(xiàn)出他們對于美好明天的憧憬。“歡鬧歌”是瑤家人在耍歌堂演唱的另一種特色民歌,瑤語“混丟晶”。歡鬧歌反映的是瑤族男女老少在耍歌堂的喜慶活動中,手舞足蹈的歡樂場景,通常為拉歌的形式,且為集體對歌。這種慶祝的方式,往往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帶[JP3]動現(xiàn)場所有人的注意力,將現(xiàn)場的氛圍推至另一個高潮。另一種為“男子漢歌”,瑤語“哥頓晶”,這種歌,一般是耍歌堂時,瑤族男性成年禮上所唱的歌,由先生公領唱,男生小組合唱。他們唱的是生活的喜怒哀樂,以及成年后對人生的追求等。
七、敘事歌.
敘事歌演唱的瑤族人民的生活常態(tài)以及發(fā)生的事情。具有悠長歷史的游耕生活,培養(yǎng)了瑤族人民勤勞勇敢的性格尹樸實、深厚的情感,這些自然地在瑤歌中體現(xiàn)出來。他們所歌所唱的都是他們生活中的真實感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氣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靈活的句式,復沓的章法,其藝術風格樸索自然。歌曲長短不二,句式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即興性強。由于瑤民們在生產生活中喜歡彼此唱和,興致勃勃時,還會用一個簡短的曲調,反復詠唱,從而達到抒情達意的作用。
例如《賣牛歌》、《豐收歌》(瑤語稱為“豐夫晶”)以及《搭良歌》等,《賣牛歌》和《豐收歌》主要內容講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狀態(tài),《搭良歌》講述的是在盤王和盤王婆的生日那天的盛況。二者區(qū)別為真實性和想象性。這就體現(xiàn)了瑤歌中的想象性。這類敘事歌多為宮調式三聲音階:do re mi,更為明顯地描述生活和事情,便于記憶曲調,引起別人的注意。歌詞通俗易懂,口語化強。
例如《賣牛歌》歌詞:
(語氣詞)黑月剛發(fā)黑,有錢買得到好??瑹o錢只能買破爛咯
黑月剛發(fā)黑,買到黃牛耕田地咯,買到水??删毚赡嗫?
《豐收歌》歌詞:
今年生產真正好,油嶺兄弟糧食多
稻谷多來玉米長,黃豆多來番薯大
堅決跟著共產黨,個個勁頭大。.
歌詞演唱的便是農民豐收的喜悅場景,一般為小組演唱,更能表現(xiàn)出大豐收時的熱鬧和興奮。
又如帶有神話想象的《搭良歌》歌詞:
今天是七月七瑤族開唱節(jié),
為我在此開歌咯,
手持快板把歌唱。
一唱盤古王開天地,
二唱盤古娘締萬物嗨,
三唱太上老君保太平,
今唱七月七來開唱節(jié),
歡歌笑語唱起來咯!.
歌詞中帶著對盛況的想象,唱出了排瑤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也表達了排瑤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決心。
八、傳說歌.
傳說歌包括了兩個種類:歷史歌和故事歌。
1歷史歌,排瑤山歌的重要部分。題材圍繞著民族來源、民族斗爭史、盤古王締造萬物和先民與自然界的斗爭等。排瑤的歷史歌謂之“古晶”,“晶”即“歌”,亦古歌。由于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過口語心授將瑤族的發(fā)展史以講古歌的形式一代接一代流傳下來。古歌是史詩,歌詞格律長短不一,不押韻但講究排比、詩體自由。最有代表性的是《盤古王歌》《八排來歷歌》和《神州唐郎白公》等。這些長歌內容嚴肅,結構完整,是研究瑤族社會歷史的寶貴資料。例如《神州唐郎白公》,唱的是東三排油領排唐姓家族祖先的歷史,其歌詞如下:
講就講咱們的神州唐郎白公給你等后輩的人聽聽
唐家土司,唐君為六郎,唐鬼為九郎,唐巧為三郎
均是神州街里最先出世的瑤族祖先
咱們的神州唐郎白公,配著刀,手提斧
走呀走到湖南邊,去呀去到廣西尾
在山嶺上遇到房姓兄弟
房姓兄弟讓舍妹嫁給我們的神州唐郎白公
這樣才有了道幸東光唐四公
唐四公法承四郎
有了強壯的法海面公
這才有了唐姓眾位人家.
古歌曲調多是do、mi、so、la四音列或so、do、la三音列,其中三音列古歌較獨特,羽調式,音調樸實、節(jié)奏緩慢且?guī)в邢禄?,特別是句尾的下滑音尤為突出。
2與具有真實性的歷史歌不同的,便是具有神話色彩性的故事歌。
瑤族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如《冬比》《水淹天》等。
《冬比》歌中講述的是瑤族阿貴哥唐冬比和盤王之女盤莎十三妹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古老的時候,瑤族小伙唐冬比遇見了下凡的盤莎十三妹,兩人墜入了愛河。后來盤古王知曉消息后,命天兵天將將盤莎十三妹帶回了天上,使得相愛的二人不得不分離。后來抵不住思念之情,唐冬比在盤莎十三妹回天庭的地方跳起了瑤族的長鼓舞,跳了七天七夜,終于被盤古王看見。盤古王非常喜歡長鼓舞,于是把唐冬比召上了天庭,為盤古王獻舞,從此唐冬比和盤莎十三妹便在一起了。而在他們消失上天庭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山洞,洞口立著兩尊天然的石像,后人便把此洞命名為鴛鴦洞,瑤族里相愛的青年男女皆會來到此洞對歌、談情說愛,祈求姻緣順利。
九、辦事歌.
辦事歌在現(xiàn)代的排瑤中已鮮少用到,因為自古以來演唱的主要為辦瑤長、族長等德高望重之輩商討問題乃至派出代表談判、處理公務、調解糾紛之用,通過說唱的形式娓娓道來,析事因委,闡明道理之后做出決定,等同于律師的辯護或法官的判決。
辦事歌以唱的形式去解決協(xié)調問題,對比于說話,更能表達演唱者的想法和感情,讓聽者更為贊同自己的想法,深得人心,不容易產生誤解。
辦事歌多莊重、嚴肅,因此曲調大多為五聲宮調式,結尾多為sol-do或do-sol-do,是為完全終止的樂段,更加具有莊重的色彩。歌詞相比起其他種類的瑤歌,更為嚴謹,口語化減少,用詞多為解決處理事情的專業(yè)用語。
因辦事歌流傳的層面是較為有身份地位的上流社會,導致當代已不太有排瑤人民會演唱,只剩下鮮少的高齡民間藝人懂得一二。如何去傳承與發(fā)揚,這著實是排瑤面臨的一大問題。
結語.
探索并了解排瑤山歌的更多信息,對宣傳、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瑤族人民的文化遺產具有深刻的意義。而瑤歌的發(fā)展與未來不僅需要瑤族人民的共同參與,也需要更多音樂工作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因為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過口頭語言來達到傳承的目的,所以在這些老藝人離我們而去時,很多東西也隨之消失。而在歷史長河中,瑤族文化經(jīng)過“文革”等磨難還能一直流傳至今,也足以展現(xiàn)其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歷經(jīng)歷史的挑選而得以沉淀下來的“珍寶”,而且山歌一直是維系排瑤民族凝聚力的一個獨特媒介,它早已經(jīng)以其獨特的方式深深地潛藏在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經(jīng)久不衰。加之在
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深信瑤族山歌會有一個明亮的未來。
謹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研究排瑤山歌的音樂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作用。
讓我們祖國的瑤歌和熱愛瑤族民歌的人們,通過聲音,把瑤族山歌傳遍中國
乃至世界,不僅是瑤胞的心愿,也更是我們中華子孫的共同心愿。我們民族
的瑰寶不斷地得以傳承和發(fā)展更是我們迫切看到的,我們音樂工作者傳承和
發(fā)展先輩留給一代又一代的珍貴遺產,是我們歷史的一種使命,同時,為增
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們責無旁貸。
[參 考 文 獻].
[1]趙旭超.天黑后的排瑤情歌《謳莎幺》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6(08).
[2] 黃曉梅.析廣東瑤族民歌[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3] 唐發(fā)武.瑤歌初探[J].民族論壇,1992(02).
[4] 沈茜.瑤族民歌禮儀文化初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