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90年代初期,音樂傳播的技術還不像今天這么發(fā)達,對歌唱家以及歌唱藝術的欣賞了解和研究,其途徑還比較單一和落后。主要依靠收聽錄音機播放的盒帶、看錄像機播放的錄像帶,那個時候,大家除了對國內一批老歌唱家,比如:李光曦、胡松華、郭蘭英等有所了解以外,就是通過廣播電視和錄音機欣賞到胡曉萍、張建一、詹曼華和里迪拜爾等一批從國外獲獎的青年歌唱家美妙的歌聲。9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相對先進方便快捷的CD、VCD和DVD——光盤,港臺歌星和國外歌唱家隨之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莫華倫——這位來自中國香港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就是在這個時期進入了筆者的研究視野。
[關鍵詞]歌唱家;莫華倫;歌唱藝術成就;文化使者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8-0005-04
一、莫華倫——功勛卓著的男高音歌唱家
眾所周知,培養(yǎng)出一位名副其實的男高音歌唱家,是非常難的,在聲樂教學中,其成功率也相對低于其他聲部。因此,聲樂界也常常把男高音戲稱為“難高音”。但是男高音作為聲樂藝術各個聲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聲部,與其他聲部相比,男高音以他特有的嗓音生理構造,所產生的獨特而巨大的藝術魅力、所塑造的迥然相異的藝術風格,可以毫無夸張地說,男高音集合了高遠大氣、金屬明亮、粗狂陽剛以及優(yōu)美和抒情等藝術特點于一身,其藝術創(chuàng)造上的諸多鮮明特性與強大優(yōu)勢,使得其他聲部無法比擬。也正是這樣的多元綜合藝術特點強烈的吸引人們的審美情趣,當然也不乏使得許多研究和實踐男高音的人們對于男高音既充滿愛意,又充滿了遺憾和糾結,感受到探索高音的艱苦卓絕的不乏其人。每每唱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要么糾結得“望高興嘆”,要么望而卻步——失去信心……
為什么男高音——高音(本文泛指美聲唱法)這么難?這是一個歷史沉重話題,也是中國聲樂家們一直在努力學習西方唱法的優(yōu)長為我所用,并結合中國語言習慣規(guī)律以及中國人的審美要求,即展開了“土”“洋”結合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從20世紀新中國成立初期直至當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雖然,曾有中央音樂學院的郁宜萱和沈湘、南京藝術學院的黃友葵、上海音樂學院的周小燕、四川音樂學院的郎毓秀等一批優(yōu)秀的聲樂教育家,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探索,他們分別把中國的京劇唱腔技巧巧妙地融入到美聲唱法的教學當中,從而,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特色的“土洋結合”道路。相繼培養(yǎng)出一批男高音歌唱家,隨后,為了更好地學習西方的美聲唱法,國家又公派歌唱家到西方留學。
那個時期,林俊卿、婁權貴、藏玉炎、吳雁澤、李雙江等一批歌唱家都是男高音心目中的偶像和追隨者。
改革開放之后,又出現(xiàn)了范競馬、程達以及戴玉強、魏松、張建一、鄧小俊等一批男高音歌唱家,新時期,后起之秀薛浩垠、王傳越、張英席等相繼出現(xiàn),為當代男高音帶來一股股新鮮的血液。但是我們僅僅就數(shù)量上看,仍能夠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女多男少”或者“女強男弱”的無奈現(xiàn)實。因此,無論是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出現(xiàn)一位非常成功的男高音歌唱家,對于中國大眾來講都顯得是那樣地彌足珍貴。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聲樂文化生態(tài)之下,歌唱家——莫華倫以他漂亮宏大的高音魅力以及大氣磅礴的歌唱氣勢、高大帥氣的舞臺形象、激情四射的歌唱熱情,一經出現(xiàn)立刻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并在現(xiàn)代傳媒技術廣播、電視、光盤等的有力助推下,莫華倫的名字很快就走進中國聲樂界以及大眾的藝術視野。記得當年,筆者聽到莫華倫的演唱之后,就曾斷言:莫華倫——這顆耀眼燦爛的美聲領域冉冉升起的明星,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位歌唱大家。
果然不出筆者的預測,莫華倫以戲劇加抒情男高音的精彩登場,不僅為當時的男高音歌唱領域注入一股新鮮的活水,更為中國聲樂藝術界增加新的發(fā)展動力,特別是對于后來的中國的男高音歌唱藝術產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這種影響力具備很強的輻射力,以至于今天還在延續(xù)……
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直莫華倫的歌聲在國內到處傳播的時候,那個時候,筆者還在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做聲樂教師,跟隨我學習的一位學生叫景曉軍,是一位條件非常好的男高音,其嗓音條件與莫華倫有些貼近。當時,我就給他推薦莫華倫,并要求他課余時間一定要多聽莫華倫的歌,認真細致的研究莫華倫的歌唱方法和藝術風格,甚至研究莫華倫從吐字發(fā)音到聲音控制以及氣息運用等每一個歌唱細節(jié)。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十分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這位學生在研究莫華倫的歌唱藝術的歲月里,與其他眾多聲樂人,伴隨著莫華倫的歌聲成長前行,并一同成為莫華倫的鐵桿粉絲。
時至今日,我所教授的這位男高音在聲樂藝術上取得了不小藝術成績,如今已經是洛陽聲樂家學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了。當他聽說我要寫一篇關于歌唱家——莫華倫的藝術評論文章時,非常興奮,欣然答應與我一起整理,20世紀90年代,師生共同研究莫華倫的那段難忘的藝術經歷。
他充滿激情的談道:郭老師您還記得嗎?當年,跟隨恩師您學習聲樂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階段,總是在高音小字二組g上面徘徊和糾結。突然有一天,您向我推薦了一位來自香港的男高音,您說:你知道嗎?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一位歌唱家,他叫莫華倫,他的聲音很漂亮,高音非常方便,你應該多聽、多模仿,這樣對你的高音解決一定會有所幫助。按照老師的指引和教導,我立刻購買莫華倫演唱的《重歸索連托》《今夜無人入睡》等作品的演唱光碟,當我聽到他那美妙的歌聲、看到了他帥氣的外表,我有一種強烈預感,在不久的將來,我不僅能夠突破高音,而且,我與這位世界級的男高音歌唱家,定能夠結下藝術之緣。
莫華倫音色渾厚,富有戲劇性的感染力,加上俊朗的外表,在國內外的歌劇舞臺上是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戲劇男高音。特別是當我聽了他演唱的《女人善變》和《今夜無人入睡》很是激動,也備受啟發(fā)。稍后,我又通過中央電視臺看過他主演男主角阿爾弗萊德的歌劇《茶花女》,我深深地為他華麗的音色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所折服。從此以后,莫華倫這個名字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不斷地琢磨體會莫老師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風格,尤其敬佩的是,他既有美聲唱法的統(tǒng)一認知,又能堅持自己的風格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對于多種語言的嫻熟的駕馭能力,特別是對于中國歌曲的語言的準確把握和清晰自然的表達方面,更是令人難忘!我是全國莫華倫成千上萬鐵桿粉絲中的最牛人之一。在此后的聲樂藝術道路上,我開始沿著老師的藝術軌跡,在舞臺上鍛煉自己,并取得一定的藝術成果,在繼續(xù)探索聲樂藝術的基礎上,還開辦了自己的聲樂培訓中心。在學習聲樂的道路上,始終沒有忘記仔細研究和琢磨莫華倫老師的演唱方法技巧語言和表演,并堅持運用到演唱和教學實踐當中,得到了聲樂同行和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的認可。
近幾年,我又和洛陽的幾位同仁發(fā)起成立了洛陽市聲樂協(xié)會,很榮幸地擔任協(xié)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洛陽市聲樂協(xié)會的目的也是在于提高推廣和普及美聲唱法在基層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廣大洛陽聲樂愛好者的一致好評。協(xié)會還專門組織大家開展了討論關于莫華倫老師演唱風格技巧和他作品的專題會,大家一致認為莫華倫老師技巧精湛,演唱激情四射很有生命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莫老師的身上汲取藝術營養(yǎng),從而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演唱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
這么多年過來了,我和我的聲樂同仁一直默默地關注著莫老師在國內外的歌劇舞臺上的每一次演出和文化交流藝術活動。我們是莫華倫——從一位年輕的歌唱者,怎么樣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崇高,并成為一位大歌唱家的歷史見證者。我們由衷地為莫老師感到敬佩和贊嘆。
事實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許多歌唱者的初期學習也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每一位歌唱家的成長都離不開模仿。比如:著名男高音普拉契多·多明戈曾到一所音樂學院學鋼琴、和聲和作曲,然而他始終沒有正式學習聲樂。很明顯,他是稀有的無師自通而具有巨大成就的歌唱家之一,但別的歌唱家、音樂家對他的成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讓我們來追溯一下指引他走向一顆明星的發(fā)展道路吧。 [1]
當記著問道多明戈:在聲樂技巧方面你還接受了任何其他的影響嗎?他說道:卡魯索的唱片對我影響很大,那種音質,不可估量的聲音力量。我常常聽他的各種唱片。我可能會一味地模仿他而學成不三不四的樣子,但我沒有試著模仿卡魯索,我只試著探索他是怎么唱的。一天,當我錄音時,我在高音上仍然困難,我試著模仿他,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可以隨意自如地唱起來了。就在那一天我獨自走到鋼琴前,一下子唱了20個詠嘆調,因為我意識到這卡魯索的方法是建立在老的技術基礎之上的。那種方法是不浪費氣息的歌唱,而那也是蒂塔·魯福的歌唱方法。”[2]
顯然,多明戈雖然沒有跟他的前輩卡魯索學過聲樂,但是卻深刻地受到了前輩卡魯索歌唱藝術的影響。可以說,模仿奠定了多明戈后來取得舉世矚目歌唱藝術成就的基礎。那么,莫華倫——這位留學美國的歌唱家,在高校音樂學院美聲系統(tǒng)學習的基礎上,是否受到了諸如卡魯索、多明戈、帕瓦羅蒂等歌唱大師的影響?是否模仿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演唱?當下,究竟又有多少歌唱者(粉絲)在學習和模仿莫華倫的演唱?筆者雖然不敢妄加推斷其答案,也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但是,藝術文化傳承規(guī)律已經清楚地回答了我們:無論是哪一種藝術形式,要進步,就少不了相互借鑒;要發(fā)展,就少不了相互模仿,聲樂藝術也無例外,這是藝術文化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內在動力。
二、中外聲樂藝術傳播的文化使者
莫華倫,作為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幾十年來,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世人矚目。不僅如此,筆者以為,莫華倫既是一位歌唱家,又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中外聲樂藝術傳播的文化使者。我們可以循著他的藝術軌跡,清晰地探尋到這一點。
莫華倫自1987年,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的歐洲首演后, 這位世界盛名的香港男高音便曾于國際頂尖的歌劇院獻唱, 包括法國巴黎歌劇院、意大利羅馬歌劇院、澳洲悉尼歌劇院,意大利慱洛尼亞市立歌劇院、意大利熱那亞歌劇院、意大利巴勒摩歌劇院、法國尼斯歌劇院、法國里昂歌劇院、阿根廷科隆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德國萊比錫歌劇院、皇家丹麥歌劇院、葡萄牙國家圣卡羅劇院、西雅圖歌劇院、俄羅斯大劇院、波蘭華沙國家大劇院、意大利卡利亞里大劇院、西班牙畢爾巴歐歌劇院、馬羅卡的帕瑪歌劇院、法國南西歌劇院、挪威伯根歌劇院、拉托維亞國家歌劇院、立陶宛國家歌劇、夏威夷歌劇院、佛羅里達歌劇院、紐約卡奈基音樂廳、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柏林愛樂廳、東京三得利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廣州大劇院、韓國首爾藝術中心、布拉格、蘇黎士等地獻藝。
莫華倫還經常在各類重要的國際藝術節(jié)表演,包括意大利普契尼音樂節(jié)、維也納藝術節(jié)、德國威斯巴登藝術節(jié)、法蘭薩翁林納歌劇節(jié)、希臘藝術節(jié)、意大利馬提那凡卡藝術節(jié)、法國馬丁藝術節(jié)、里加歌劇藝術節(jié)、立陶宛藝術節(jié)、首爾藝中心歌劇節(jié)、北京音樂節(jié)、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新加坡藝術節(jié)、香港藝術節(jié)、臺灣藝術節(jié)等。莫華倫有一副優(yōu)美特殊的戲劇性抒情男高音(1yrica1-spintotenor)的優(yōu)勢、他所演唱過的歌劇角色超過60位。
最值得我們稱道的是,他致力為古典注入現(xiàn)代時尚文化元素,近幾年間,他除了擔任演唱之外,亦從事歌劇制作, 獲得高度贊揚, 他也是上海歌劇院、 上海交響樂團及中央歌劇院的顧問, 曾于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及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參與演出及制作《羅密歐與菜麗葉》《卡門》《波希米亞生涯》《魔笛》《茶花女》《蝴蝶夫人》《杜蘭多》。2004年, 莫華倫與內地著名音樂公司正大國際音樂制作中心和資深演出公司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推出中國首張古典跨界雙專輯《雙峰對山寺二水分流》,并在同年獲得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最佳美聲男演員獎。隨后推出合共7張個人專輯,包括《滿江紅》《星光燦爛》《莫先生》及臺灣版的流行歌曲等。
莫華倫作為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在歌劇創(chuàng)作演出中創(chuàng)造出令人羨慕的藝術成果。他在系統(tǒng)學習西方美聲唱法的基礎上,借鑒諸多歌唱家的藝術風格,無論是大氣磅礴的戲劇表達還是細膩柔和的抒情,他都能夠游刃有余、駕輕就熟。他幾乎塑造和表演了西方大多數(shù)常演不衰的經典歌劇人物形象,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為一位亞洲歌唱家,扮演西方歌劇人物,即,用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既要講好西方故事,又要準確的詮釋西方人物的情感、形象以及心理等方面,其難度可想而知。事實證明,莫華倫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西方!這種征服是靠高超的演技和歌唱技術來實現(xiàn)的。
可以毫無夸張地說,莫華倫在歌劇表演藝術方面實現(xiàn)了超越時空、超越地域;突破自我、突破歷史的一個嶄新高度!
事實上,歌唱者對人物的情感很難做到像生活中表達自己心情時那樣,顯示出一種貼切、準確、自然、平常。[3]然而。莫華倫在運用發(fā)揮嫻熟演唱和表演技巧的前提下,每一部歌劇都將自己全身心地融入每一個人物的心靈深處,融入所塑造的人物之中,從而創(chuàng)造出與其相互貼近的人物真實的生活再現(xiàn)之中,形成劇中真實、自然以及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最佳表演狀態(tài)。莫華倫以扎實、高超的聲樂藝術功力和生動的藝術感染力,塑造了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歌劇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和難忘的印象。
歌劇的表演,歌劇人物感情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聲樂來完成的,聲樂的演唱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劇中人物感情表達得準確與否。一個歌劇演員倘若表演水平很高,聲樂水平卻跟不上,仍是無法成功地塑造人物。事實上,成功地塑造歌劇人物形象需要高水平的聲樂體現(xiàn),而聲樂技巧是高水平體現(xiàn)所不可缺少的。[4]
由于莫華倫長期演唱外國歌劇,積累了豐富的歌劇藝術表演藝術經驗,難能可貴的是,他將這種藝術經驗很好地轉換運用到演唱外國藝術歌曲、中國歌劇、藝術歌曲以及民歌方面,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和大眾的廣泛認可和贊譽。尤其是在運用美聲唱法演唱中國歌曲,特別是演唱地道的地方民歌方面,可以說,藝術水準和藝術造詣幾近完美,均達到了非比尋常的高度。
按理說,有他這樣豐厚的藝術資歷和藝術成就,本可以吃吃老本——坐享其成,像一些歌唱家一樣,到各地辦聲樂大師班,講講課,享享清福啦。然而不然,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
我們看到,近幾年,莫華倫和戴玉強、魏松組成了中國“三大男高音”聲樂團隊,依然活躍在中國的聲樂舞臺,在全國許多地區(qū)巡回舉辦獨唱音樂會,并深入到抗戰(zhàn)紀念地、工廠、學校舉辦抗戰(zhàn)歌曲專題音樂會和歌唱工人專題歌曲音樂會以及中國民歌專場音樂會。每到一處,都受到觀眾熱情歡迎。其藝術探索精神和藝術氣魄實屬難能可貴,可圈可贊??!特別是三大男高音演唱會,在致力于推廣和普及美聲唱法,傳播中國民歌等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鮮為人知的是,在演出任務那樣繁重的情況下,莫華倫還兼任香港、澳門、福建等大劇院的藝術總監(jiān),并親力親為策劃各種藝術形式的演出事宜,以及導演中外歌劇作品。
讓我們再看一下莫華倫的各種藝術兼職情況:
香港歌劇院藝術總監(jiān)、福建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連續(xù)擔任13屆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2000年至2013年) ,也是回歸后澳門特區(qū)政府委任首位華人藝術總監(jiān),現(xiàn)任是藝術顧問。 他在2003年創(chuàng)辦了香港歌劇院并擔任藝術總監(jiān)至今。
近幾年,莫華倫并出任福建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為《托斯卡》《卡門》《波希米亞生涯》等引進國際藝術家及布景制作,2017年《波希米亞生涯》擔任導演。他也引薦福建交響樂團來港演出,為大型歌劇及音樂會等為國際歌唱家伴唱,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合作。
莫華倫的足跡幾乎走遍世界著名歌劇院,飾演超過60歌劇角色。
2007年,自北京國家大劇院落成及正式運營以來, 他多次與之合作演出。同時, 自首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舉辦至今, 他一直擔任其藝術委員會委員, 并在多屆北京國際音樂藝術節(jié)中登臺演唱 。
2007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內地著名歌唱家劉歡、廖昌永與莫華倫合作獻上的“三大美聲震撼、道遙音樂會”,受到廣大觀眾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2009年,他在著名導演張藝謀執(zhí)導的大型觀景歌劇《圖蘭朵》中擔任男主角,演出盛況空前,中國元素與現(xiàn)代科技的巧妙融合更為歌劇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空間。
2011年,莫華倫參與演出包括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蝙蝠》及原創(chuàng)歌劇《趙氏孤兒》、福州大劇院的原創(chuàng)歌劇《土樓》、香港歌劇院的原創(chuàng)歌劇《中山·逸仙》,出演孫中山一角, 并由他統(tǒng)籌制作。2012年3月,莫華倫更為香港歌劇院引進中國國家大劇院著名原創(chuàng)歌劇 《趙氏孤兒》參與演出,為香港與內地藝術文化交流更趨成熟。
2011年,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魏松組成“中國三大男高音”,并以“北京旅游形象大使”身份赴國內外舉辦多場演出,包括2011年底于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江山如此多嬌”——中國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北京音樂會、 江山如此多嬌——北京旅游新年音樂會; 2012年在美國林肯中心啟動的全球巡演、同年底英國皇家娛樂綜藝晩會100周年紀念盛典中的演出等在國內外贏得了觀眾的廣泛喜愛和良好聲譽,包括受到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內在的多國首腦和政要的接見 。
由于莫華倫對港澳地區(qū)各方面情況非常了解, 了解華人心態(tài)及喜好, 由他擔任音樂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使音樂節(jié)進一步走近澳門市民,達到藝術普及化的效果。他既引進了世界一流的古典藝術家和歌劇,也引進了音樂劇、流行音樂、民族音樂、世界音樂、實踐音樂、爵士樂等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國際音樂節(jié)里邊,真正做到了雅俗共享,讓音樂節(jié)成功地走向世界,把澳門的國際形象推向高峰。在澳門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他能夠把演出帯到不同的世界遺產的地點演出, 讓觀眾能夠更享受和體會到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的獨特之處和比起鄰近地區(qū)的優(yōu)越性。
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到現(xiàn)在已有27屆,他擔任了其中13屆總監(jiān), 經歷了音樂節(jié)過半的歷程, 對音樂節(jié)有巨大的貢獻和了解, 對鄰近地區(qū)、 國內的音樂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結合與內地的共同發(fā)展和資源共享, 把音樂節(jié)的項目和內地多個音樂節(jié)聯(lián)合在一 起,做成一個巡演,這樣就可以把成本降低。他充分利用他的國際國內的網絡,把做好的、最適合的節(jié)目帶到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 而且用最好的預算來支配整個節(jié)目安排。 因為他有豐富的管理和舞臺制作經驗, 音樂節(jié)在世界上的聲譽是眾所周知 。
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在保證節(jié)目質量的高品位和高規(guī)格的基礎上,在融貫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xiàn)代、國家和民族等方面作出更深層的開拓,莫華倫做為藝術總監(jiān)不論是宏大輝煌的歌劇、歌詠真善美的大合唱, 還是輕巧精美的室內樂、 大眾熟悉喜愛的流行曲目, 都是經過精心選取的上乘之作。
作為制作人,莫華倫在排練《塞爾維亞理發(fā)師》及《奧賽羅》時,與羅馬歌劇院合作,布景服裝道具等均由意大利船運來港, 歌劇制作費更達700萬港幣。積極為社會服務,他自2015年起獲委任為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及珠海市政協(xié)委員, 促進兩地與香港交流發(fā)展。
近年來,除歌劇表演與創(chuàng)作外,他更加注重與內地的音樂交流及合作,并在音樂教學方面投入巨大精力。他是北京市文藝志愿者,經常參加基層的慰問演出。
祖國大陸地區(qū)古典音樂事業(yè)蒸蒸日上, 以及國內外音樂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與多元化,更激發(fā)了莫華倫參與到祖國音樂藝術國際化發(fā)展事業(yè)中的熱情與靈感。他盡最大之力將祖國的音樂藝術成就與蓬勃發(fā)展的藝術成果帶出國門,向世界推廣, 同時帶回世界各地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與創(chuàng)作經驗,在音樂創(chuàng)作、演出、人才培養(yǎng)等諸多方面推動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因此,莫華倫獲得了包括意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勛章、法國藝術騎士勛章、世界杰出華人獎(香港特區(qū)政府榮譽勛章)、世界廣府人“十大杰出人物”、“京華獎”等幾十個重要獎項。還兼任香港歌劇院藝術總監(jiān)、福建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澳門國際音樂節(jié)藝術總監(jiān)、珠海華發(fā)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顧問、中央歌劇院顧問、上海歌劇院顧問、廣州大劇院顧問、華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客席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客席教授、西南大學客席音樂教授、香港特區(qū)政府港臺文化合作委員會委員等職。
幾分努力,幾分收獲,無論是各種沉甸甸的獎項還是各種藝術兼職,那是實至名歸、令人仰慕。讓我們?yōu)槟A倫喝彩!讓我們?yōu)槟A倫祝福!祝福他在舞臺上引吭高歌,大放異彩,永葆藝術青春!
[參 考 文 獻]
[1][美]杰羅姆·漢涅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M].黃伯春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87.
[2][美]杰羅姆·漢涅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M].黃伯春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89.
[3]劉慶蘇.音樂戲劇藝術——歌劇[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0:400.
[4]郭建民,趙世蘭.聲、 字 、情 、表 、形 、真、境——歌唱與表演理論審美延展[J].當代音樂,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