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_@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B.現象是事物本質的表現
C.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一切認識都是從直接經驗發(fā)源的,這說明
A.每個人的認識都依賴于直接經驗
B.認識歸根到底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C.書本知識并不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D.只要參加實踐就能獲得正確認識
3.列寧的物質定義表明,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A.無限多樣性B.客觀實在性
C.空間廣延性D.客觀規(guī)律性
4.世界觀是
A.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B.人們對自然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C.人們對社會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D.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5.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內容是
A.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B.時間和空間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C.物質和運動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D.自然和社會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6.在認識論上,一切唯物主義都堅持
A.反映論B.矛盾論
C.實踐論D.先驗論
7.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的
A.有條件性、有限性
B.客觀性、一元性
C.有條件性、有用性
D.客觀性、無限性
8.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對社會歷史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是
A.地理環(huán)境B.人口數量
C.人口素質D.生產方式
9.社會形態(tài)是
A.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tǒng)一
10.階級斗爭是
A.階級社會發(fā)展的最終動力
B.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唯一動力
C.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D.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11.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依據是
A.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
B.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D.人口因素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1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是
A.相互替代
B.相互包含
C.相互補充
D.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13.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所遭受的最大的壓迫是
A.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
B.民族資本主義的壓迫
C.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D.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
14.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存在著進步勢力、中間勢力和頑固勢力,黨對頑固勢力采取的策略方針是
A.發(fā)展B.孤立C.消滅D.爭取
15.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標志是
A.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C.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6.毛澤東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這是一個總方針。具體到科學文化領域所采取的方針是
A.團結—批評—團結
B.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C.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
D.統(tǒng)籌兼顧、適當安排
17.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唯一正確和科學的態(tài)度是
A.堅持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原創(chuàng)性
B.馬克思主義理論神圣不可侵犯
C.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D.靠引證馬克思關于某一問題的某一論述來解決問題
1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現實依據是
A.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B.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
C.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D.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
19.認清中國的國情,最重要的是認清
A.自然資源狀況
B.人口數量與結構
C.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
D.社會的性質和所處的發(fā)展階段
20.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所制定的奮斗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
A.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總體小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D.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1.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其性質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B.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變革
C.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鞏固和發(fā)展
D.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22.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
A.經濟體制改革B.政治體制改革
C.科技體制改革D.教育體制改革
23.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緊緊圍繞
A.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行
B.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進行
C.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進行
D.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進行
24.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這一體系的特點是
A.互聯互通、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B.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C.互利共贏、各方協商、安全高效
D.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合作
25.我國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當前,適應和引領新常態(tài)必須
A.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規(guī)范收入分配
B.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C.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D.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加快對外開放
26.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為
A.輔助性作用B.替代性作用
C.補充性作用D.決定性作用
27.現階段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決定因素是
A.公有制經濟的資產規(guī)模
B.公有制經濟的市場競爭力
C.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
D.公有制的性質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28.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
A.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目標
B.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總目標
C.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
29.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A.為人民服務B.集體主義
C.誠實守信D.愛國主義
30.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要
A.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
B.大力發(fā)展經營性文化產業(yè)
C.大力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
D.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31.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時代精神的核心是
A.愛國主義B.求真務實
C.艱苦奮斗D.改革創(chuàng)新
32.國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措施體現了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C.再分配注重公平
D.再分配注重效率
33.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這兩大主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這是由于
A.南北發(fā)展差距不斷擴大
B.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
C.人口增長失控,資源被破壞,環(huán)境惡化
D.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引起的戰(zhàn)爭此起彼伏
34.實現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前提是
A.實現兩岸三通
B.促進兩岸關系良性互動
C.發(fā)展兩岸經貿關系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5.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由
A.黨的指導思想決定的
B.黨的路線決定的
C.黨的性質決定的
D.黨的綱領決定的
36. 2015年7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5年底前我國一項社會保障措施將覆蓋所有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保參保人,支付比例超過50%。這項措施是
A.疾病保險B.慢性病保險
C.工傷保險D.大病保險
37.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紀念抗戰(zhàn)勝利
A. 50周年B. 60周年
C. 70周年D. 80周年
38. 2015年9月16日,第34屆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決定中國的一個城市獲得2022年亞運會舉辦權。這個城市是
A.北京B.杭州C.上海D.廣州
3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6年1月27日發(fā)表聲明,宣布該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中國正式成為IMF
A.第一大股東B.第二大股東
C.第三大股東D.第四大股東
40. 2016年6月23日,歐洲一個國家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結果有超過半數的投票者贊同脫歐。這個國家是
A.德國B.法國C.英國D.意大利
二、辨析題(41~4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41.資本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之一。
42.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所以只要生產力發(fā)展了,就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三、簡答題(43~45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43.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怎樣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4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5.簡述我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
四、論述題(46小題,20分)
46.辯證否定觀包括哪些內容?在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問題上如何堅持辯證否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