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8月,飛來峽水利樞紐發(fā)生接近50年一遇洪水,為建國以來8月份同期最大洪水。對本次洪水降雨、洪水量級、洪水調(diào)度及決策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并對飛來峽水利樞紐防洪管理提出建議,為進一步發(fā)揮樞紐防洪效益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降雨分析;蓄洪調(diào)度;動庫容影響;效益分析
飛來峽水利樞紐位于北江干流下游清遠市境內(nèi),控制流域面積34097km2,是防御北江洪水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受臺風“尤特”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2013年8月15日至18日,北江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飛來峽水庫遭遇了建庫以來第二大洪水,壩址洪峰流量17200m3/s(接近50年一遇),為建國以來8月份同期最大洪水,洪峰流量略小于“06.7”洪水(洪峰流量17400m3/s)。按照省防總調(diào)度命令,飛來峽水庫蓄洪調(diào)度,削峰滯洪,水庫最大出庫流量16200m3/s,最高蓄水位26.23m,為水庫建成以來最高蓄水位,防洪調(diào)度統(tǒng)籌考慮了上下游防洪利益,取得較好的防洪效益。
1、降雨分析
1.1 降雨情況
從8月14日起,北江流域陸續(xù)開始降雨,15日凌晨北江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至18日降雨才有所減小,19日本次降雨過程結束。據(jù)統(tǒng)計,最大72h平均雨量武水239mm,湞水154mm,連江327mm,滃江329mm,韶關至壩址區(qū)間326mm,飛壩上266mm。
1.2 降雨特點分析
1)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小。在本次降雨之前,北江流域已持續(xù)干旱較長間,北江流量偏小,日平均500m3/s左右。
2)降雨量大。飛壩上平均最大24h降雨量達到111.1mm,三天降雨量達到266mm.
3)降雨強度大。據(jù)統(tǒng)計飛壩上最大12h、24h、48h、72h雨強分別為5.6mm/h,4.6mm/h,4.3mm/h,3.7mm/h。
4)降雨范圍廣,具有全流域性特點,本次為全流域降雨,僅湞水降雨量偏小,但平均降雨也達到154mm,相對降雨中心為連江、滃江流域及庫區(qū)。
5)局部地區(qū)出現(xiàn)超標準降雨或超歷史記錄降雨。
2、洪水過程分析
2.1 壩址流量及合理性分析
壩址流量從15日2時500m3/s開始起漲,19日5時,出現(xiàn)壩址洪峰流量17200m3/s,漲水歷時99h。流量從15500m3/s漲至17200m3/s,歷時19h。洪水過程摘錄如表1。實測最大一天洪量14.3億m3,實測最大三天洪量36.4億m3,實測最大七天洪量55.5億m3。
2.2 入庫流量過程分析
本次洪水白石窯水庫18日14時出庫洪峰7940m3/s,長湖水庫17日20時出庫洪峰3400m3/s,連江高道站19日11時洪峰流量8990m3/s,為有記錄以來最大洪水,庫區(qū)區(qū)間洪水過程難以準確把握,根據(jù)經(jīng)驗,區(qū)間洪水過程取連江高道站流量*0.2計算,則合成入庫洪峰流量為20500m3/s,小于飛來峽水庫設計50年一遇入庫洪水洪峰流量20900m3/s,與“06.7”洪水入庫洪峰20500m3/s相同。
2.3 入庫洪水合理性分析
水庫建成后,壩址洪水過程難以準確把握,特別是水庫蓄洪調(diào)度后,更無法找出實際的壩址洪峰流量,只能從入庫洪水判斷洪水量級。水庫運行后,水庫出庫流量是能夠確定的,從表2主要指標分析,本次洪水三天出庫水量36.61億m3,入庫水量36.4億m3,初時庫水位20.05m,末時庫水位21.31m,相應入庫水量應較大于出庫水量,水量相對誤差為0.3%;本次洪水七天出庫水量55.96億m3,入庫水量55.5億m3,初時庫水位21.27m,末時庫水位19.34m,相應入庫水量應較小于出庫水量,水量相對誤差為0.2%。說明表1中壩址流量數(shù)據(jù)是可靠的。
洪水量級主要與“06.7”洪水的對比來分析(表2),從降雨量來分析, “13.8”洪水最大24小時降雨量小于 “06.7”洪水降雨量,但最大72 h降雨量略大于 “06.7”洪水降雨量;從起漲流量來看,“13.8”洪水起漲流量為500m3/s,小于 “06.7”洪水起漲流量1100m3/s;從入庫流量分析, “13.8”洪水洪峰流量與 “06.7”洪水入庫洪峰流量相同;從三天洪量、七天洪量來分析,壩址“13.8”洪水洪峰流量均略小于壩址“06.7”洪水洪峰流量;從連江口水文站最高水位對比分析,“13.8”洪水連江口水位29.1,“06.7”洪水連江口水位29.9米。綜合分析“13.8”洪水量級略小于“06.7”洪水。
從北江主要大洪水洪峰洪量對比可知(表3),“82.5”洪水橫石站洪峰流量最大,但“94.6”洪水3天洪量、7天洪量最大,對飛來峽水庫防洪最為不利,“13.8”洪水無論是洪峰流量,3天洪量、7天洪量均小于50年一遇,是1953年有實測資料以來的第4大洪水,為1915年有調(diào)查洪水以來的第6大洪水。
3、水庫調(diào)度分析
3.1 設計調(diào)度規(guī)則
設計的飛來峽水庫調(diào)度規(guī)則有:1、“經(jīng)驗湊泄”15000m3/s,將北江大堤洪水控制站石角站的100年一遇洪水削減為50年一遇洪水(17600m3/s);2、“經(jīng)驗湊泄”16000m3/s,將100年一遇至300年一遇洪水削減為100年一遇(18800m3/s)。3、當能夠準確預報壩址至石角站區(qū)間洪水和壩址洪水時,以 “理想湊泄”石角站安全泄量為目標,根據(jù)預報區(qū)間洪水大小,控制飛來峽出庫流量在15000至16000m3/s。
3.2 水庫調(diào)度分析
根據(jù)調(diào)度規(guī)則,當發(fā)生洪水時,水庫及時進行預泄調(diào)度,騰空庫容,8月18日當預報壩址流量將超過15500m3/s,可能達到50年一遇時,判定如果水庫不進行削峰蓄洪調(diào)度,下游清遠段20年一遇以下堤防防洪形勢不容樂觀,。因此,管理處上報省防總的調(diào)度方案時,推薦水庫蓄洪方案。
由于受動庫容影響,水庫蓄洪時庫水位變化與靜庫容計算成果有較大誤差。根據(jù)經(jīng)驗,制定方案時引入有效庫容利用系數(shù)這一概念,即蓄洪時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庫庫容與靜庫容的比值,其為水庫庫水位的函數(shù),隨著蓄水位升高而相對增大,預計蓄洪最高水位不超過26.5m,回水長度約25km。
4、水庫調(diào)度影響分析
4.1 水庫調(diào)度對上游影響分析
8月21日,洪峰剛過,管理處對水庫庫區(qū)沿程最高水位進行調(diào)查,水庫最高蓄水位為26.23m,受水庫回水影響,黎溪水位約升高1.2m,回水尖滅點應不過大樟口,回水長度約為23km。上游基本為天然狀態(tài),受飛來峽水庫蓄水回水影響有限,英德站最高水位主要受白石窯水庫出庫流量、長湖水庫出庫流量、盲仔峽共同影響,高道站主要受上游來水影響、連江口站最高水位主要受北江干流及連江來流量的共同影響,因此本次水庫蓄洪影響范圍主要在壩址以上23km范圍以內(nèi)。
4.2 水庫調(diào)度對下游影響分析
飛來峽水庫最大出庫流量16200m3/s,經(jīng)過水庫削峰滯洪調(diào)度,削減洪峰流量1000 m3/s,飛來峽壩下段水位較不調(diào)控下降約0.6米。北江下游控制站石角水文站最大流量16700m3/s,洪峰量級超過20年一遇(16100m3/s)。分析經(jīng)過水庫蓄洪削峰,壩下站、飛來峽站水位下降0.6m,清遠站下降0.4m、石角站水位可能下降0.3m。
4.3 防洪效益分析。綜上所述,飛來峽水庫本次調(diào)度攔蓄洪量5.12億m3 (靜庫容),水庫回水長度約23km,對水庫庫區(qū)影響不大,水庫削減洪峰流量1000m3/s,降低清遠站水位0.4m,石角站水位0.3m,壩下游主要堤防無一潰決,極大減輕了下游的防洪壓力,并且為水庫蓄洪調(diào)度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5、結語
5.1 本次洪水為飛來峽水庫運行以來第二大洪水,統(tǒng)籌考慮上下游總體防洪效益最大化,水庫進行蓄洪調(diào)度,對上游影響范圍較小,極大減輕下游的防洪壓力和減少下游洪災損失,說明本次調(diào)度方案合理,防洪決策正確。
5.2 建設北江水利工程實時信息平臺或溝通機制。北江流域水利工程眾多,特別是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大如季調(diào)節(jié)、年調(diào)節(jié)或多年調(diào)節(jié)的大中型水庫,其泄洪與否往往決定了洪水量級的大小,對飛來峽水庫洪水預報、調(diào)度具有重要影響。
5.3 洪水時期水庫蓄洪的動庫容效應非常顯著,其與水庫人工攔蓄時的水位、洪水量級、洪水形態(tài)、攔蓄流量量級、所處洪水階段等都有一定的相關性,應進一步研究開發(fā)動庫容調(diào)洪模型,提高水庫調(diào)度方案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