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自身對于笙的清理方面理論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經(jīng)驗,從笙的拆卸與清理兩方面對笙的清理工藝進行詳細闡述。此研究不僅有利于笙的清理工藝理論的完善,同時促進了傳統(tǒng)笙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
[關鍵詞]笙;清理工藝;28簧傳統(tǒng)笙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6-0094-03
笙在進行長時間的吹奏之后,其內(nèi)部與外部會出現(xiàn)灰塵、污垢,需要對其清理。笙的清理,無論是從笙的保養(yǎng)方面,還是笙演奏的角度來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笙的保養(yǎng)方面來說,如果不及時清理會造成吹奏費力、音不準,更有甚者會造成笙管破裂等不可挽回的損壞;從演奏的角度來說,不及時清理會影響笙演奏者在樂團中的排練與演奏,甚至影響演奏者的身體健康。
關于笙的清理工藝,目前學術界的研究還比較少。如王慶琛的《笙的保護與維修》、張欣的《淺談笙的形制發(fā)展、日常保養(yǎng)及修理問題》,只是從經(jīng)驗方面對笙的保養(yǎng)及修理做了研究,沒有涉及清理問題;而石介如的《笙的修理法》、陳少諾的《中國笙的發(fā)音原理及維護》只討論笙的修理問題;田野的《笙的保養(yǎng)與維護》雖然對笙的修理和清理都有所涉及,但只是從經(jīng)驗角度去寫,缺乏理論研究,沒有涉及如何清理的實踐操作問題。
筆者認為從笙演奏者的角度講有三方面的因素導致笙演奏者的群體小、演奏者的忽視和理論能力較低。本文將以28簧傳統(tǒng)笙(圖1)為例,分析一下笙的清理工藝。
一、固定物的拆卸與清理
笙的固定物由中部圓笙箍、上部方笙箍、中部卡架、上部卡架四部分組成。清理時需要的工具有物品盒(用于盛放固定物)、鉗子、平口小螺絲刀、潤滑油、純棉布、細銼刀。
(一)拆卸
固定物的拆卸是進行笙清理的第一步,其決定了后續(xù)步驟開展的順利與否。
首先要進行中部固定物的拆卸,可分為四步:
1卸螺絲,如果螺絲難以卸下,可將潤滑油涂于螺絲上并等其滲透,然后用鉗子將其轉出;
2取卡架,注意在取卡架時要在螺絲未完全卸下之前,將中指和食指放于卡架下,否則等螺絲完全卸下后,笙箍松弛,卡架會掉入笙苗之間難以取出。
3拆卡扣,卡扣為咬合結構,位于笙箍后方。拆卡扣時上下反方向用力或相向用力即可將其拆開。如果卡扣難以拆開,可將潤滑油涂抹在卡扣上并等其滲透再進行拆開,或將平頭小螺絲刀插入卡扣內(nèi)將卡扣翹起即可。
4抽笙箍,此動作宜輕,切不可快速用力猛抽,其會對笙苗外漆和擴音管造成損傷,笙箍抽出后,笙箍與卡扣會發(fā)生變形,此時要對其進行復原。
其次要進行的是上部固定物的拆卸。用手握住上方笙箍固定的四根笙苗,將上方笙箍左右、前后晃動輕輕拔出,最后將上方卡架取出即可。
此過程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不可蠻力拔出,要向上拔的同時進行左右晃動,否則可能對笙苗外漆造成損壞;第二,拆下上方笙箍后,握笙苗的手不可松開,否則上方卡架可能會掉入笙苗之間,難以取出;第三,將拆下的笙箍和卡架及時放入物品盒內(nèi),以防丟失。
(二)清理
固定物的清理基本都是用純棉布對其進行擦拭。當有污垢難以擦除時,可用小刀輕輕刮除。如果卡架表面有兩道勒痕,可能是笙箍勒痕,可用細銼刀對勒痕處做打磨處理。
在上部卡架清理時,除卡架平面要清理外,還要對一個弧形表面與一個凹形表面進行污垢清理。在中部卡架清理時,除平面清理之外,要對四個凹形表面進行清理操作。
二、笙苗、笙斗、笙嘴的拆卸與清理
笙苗由苗身、擴音管、笙腳、笙鍵構成(圖2)。由于笙苗與笙斗相連,完成笙苗拆卸,笙斗拆卸也會同時完成。此過程中需要的工具與固定物拆卸所用大體相同,但增加有軟條狀柱形軟毛刷、清蠟刀、棉簽、吹風機、酒精。
(一)拆卸
笙苗分為兩種,單笙苗和連通雙笙苗。
在單笙苗的拆卸時,首先從最外側的笙苗(#f3音)開始,手拿笙苗上部,前后左右晃動輕輕按笙苗順序依次拔出。連通雙笙苗的拆卸方法與單笙苗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拆卸單笙苗為前后左右晃動拔出,而拆卸連通雙笙苗只能根據(jù)其排列前后或左右晃動拔出。
笙苗的拆卸要注意以下問題:1拔取時晃動和拔的力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對下部笙腳造成損傷;2將拔出的笙苗依次進行標號并按標號順序擺好,防止順序錯亂。
笙嘴分為可拆卸笙嘴與不可拆卸笙嘴兩種,本文所指為可拆卸笙嘴的操作。笙嘴拆卸首先將笙嘴來回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向外輕拔。如果難以轉出可涂抹潤滑油等待其滲透,然后再轉出。
(二)清理
笙苗清理包含了笙苗主干、擴音管、插腳(內(nèi)部與外部)的清理。
1笙苗主干與擴音管清理
首先,用純棉布對笙苗外部進行擦拭,笙苗與擴音管之間難以擦拭的角落可用棉簽進行擦拭。其次,對笙苗內(nèi)部進行清理。先將笙簧卸下(具體拆卸方法請參照笙簧拆卸與清理部分),然后將長條狀軟毛刷從笙腳處旋轉進入笙苗內(nèi),碰到笙塞時即可停下,再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毛刷拔出,將笙苗內(nèi)部灰塵帶出。在上述清理中,要注意毛刷深入主干內(nèi)部的長度,不可插入笙苗過深,以防改變笙塞位置,影響發(fā)音。
擴音管清理主要是用純棉布擦拭其外部的灰塵,角落、擴音管內(nèi)部等難以擦到的地方可用棉簽擦拭。若有污垢難以清除時,可將擴音管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再進行擦拭。
2插腳清理
首先用純棉布擦去四周污垢、水汽,再用清蠟刀將插腳上的蜂蠟刮除,然后用棉簽擦去其內(nèi)部污垢、水汽即可。
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以下問題:(1)刮蜂蠟時,插腳要傾斜向下,否則刮下的蜂蠟殘渣會進入笙苗內(nèi),使已經(jīng)清理好的笙苗產(chǎn)生污垢;(2)清蠟刀不可斜向刮,清蠟刀與插腳要呈90度,否則清蠟刀在刮蠟操作時容易削入插腳內(nèi),造成損傷;(3)插腳清理完后,要依次按之前標號順序將笙苗擺好。
3笙斗、笙嘴清理
笙斗清理時,先用純棉布擦去笙斗外部的灰塵,然后將笙斗內(nèi)積水倒掉,并多次倒入熱水做洗凈處理,同時用棉簽去除頑固污垢,最后用吹風機吹干即可。
笙嘴清理時,首先用純棉布對其表面進行除垢;其次對笙嘴內(nèi)部要用純棉布蘸取酒精,用筷子將其塞入笙嘴內(nèi),旋轉抽出,可做多次,直至干凈為止;最后用熱水沖洗,并用吹風機吹干。
三、笙簧的拆卸與清理
笙簧是笙最重要的部位,由簧框、簧舌兩部分組成(圖3)。此部分所需工具有卸簧刀(長度8厘米,刀頭帶有刀尖,刀刃不鋒利,從刀刃向內(nèi)逐漸變厚,角度在15度最為合適)、物品盒、刮簧刀(長度在5厘米,錐形扁狀,刀刃向內(nèi)逐漸變厚)、純棉布(一干一濕)、報紙、酒精。
(一)拆卸
笙簧的拆卸指將笙簧與笙腳分離,含劃蜂蠟和翹笙簧兩個步驟。首先,用卸簧刀將笙簧周圍蜂蠟劃開,使笙簧與笙腳稍做分離。然后,將卸簧刀劃入笙簧與笙腳之間,手握卸簧刀柄,用拇指輕輕按壓笙簧,然后卸簧刀與笙簧一起翹起并抽出,笙簧的拆卸便可完成。
此過程要注意四個問題:(1)笙簧拆卸時要按笙苗標號順序對笙簧進行拆卸,將笙簧與笙苗相對應,防止順序混亂,否則后續(xù)步驟進展緩慢;(2)卸簧刀劃入笙簧與笙腳之間時,其表面與笙腳面要保持平行,否則會對笙簧和笙腳造成損傷;(3)卸簧刀劃入過程中,不可對笙簧進行翹起操作,否則容易使笙簧發(fā)生變形,嚴重時可能造成笙簧斷裂;(4)在拆卸之前要在清理臺鋪一層報紙,使產(chǎn)生的臟物落到報紙上方便清理。
(二)笙簧的清理
笙簧的清理包含簧面、舌縫、周邊清理的三個步驟:
1簧面清理
首先,對笙簧正面進行清理,手拿笙簧下部四分之一處,正面朝上將笙簧平放于工作臺邊緣;其次,持刀并將刀面與笙簧呈30度角,向外將銅綠及蜂蠟刮下;再次,將笙簧調(diào)換位置,用同樣方式對笙簧下部四分之一清理,并用濕純棉布將其擦凈。笙簧反面清理與此相同。
如果笙簧面上的污垢、銅綠難以去除,可將笙簧放于酒精或清水中浸泡,再用清簧刀進行清理。
2簧舌清理
(1)簧舌正面
首先,將笙簧頂部朝內(nèi)、正面朝上,左手(或右)拇指與食指放于笙簧之上,兩指前后放置并露出簧舌,用中指指尖里側由下向上輕輕頂出簧舌。其次,拿薄刀片與簧舌呈30度角,向內(nèi)輕輕將簧舌上的銅綠刮去。最后,用濕純棉布將簧舌正面擦凈,簧舌的正面清理便可完成。
(2)簧舌背面
將笙簧頂部朝內(nèi)、背面朝上,左手(或右)拇指與食指放于笙簧之上兩指前后放置并露出簧舌,用中指指尖里側由下向上輕輕頂出簧舌。然后,用刀片的刀尖將簧舌上的污垢向內(nèi)輕輕刮除。最后,用濕純棉布將簧舌背面擦凈即可。
在對簧舌進行清理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中指指尖里側由下向上頂出簧舌時,力度不宜過大,否則簧舌將會斷裂或變形;第二,用刀片清理簧舌時,用力要輕,要始終向內(nèi)同方向刮,不可雙向刮,否則會對簧舌造成損傷。
3舌縫清理
首先,用刀片一角將舌縫污垢刮除。然后,手拿笙簧面對光亮處,觀察舌縫是否透光,如舌縫處有某處不透光,說明不透光部位有污垢沒有清除干凈,這時可將笙簧拿開離桌面一定高度,簧面與之平行做自由落體,將舌縫中污垢彈出或用手輕彈簧框將污垢彈出,反復多次便可將舌縫清理干凈。
此過程要注意:(1)用刀片時要輕輕對舌縫處污垢進行刮除,不宜用力過大,否則會對簧舌造成損傷或折斷;(2)笙簧做自由落體時,要把握好高度,高度過高可能使簧舌折斷;(3)手彈笙框時力度要適度,否則會使笙框或簧舌折斷。
結 語
綜上所述,笙的清理不但是一件“細活”,同時也是必須按照程序操作的“功夫活”。很多程序看似簡單,而實際上必須經(jīng)過多次的反復實踐才能把握其要領,達到最佳效果,實現(xiàn)對笙的“凈化”,為后一步笙的大修打下良好的基礎。
(指導老師:李海萌)
[參 考 文 獻]
[1] 牛龍菲.古樂發(fā)隱[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2] 王慶琛.笙的保護與維修[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2(04).
[3] 劉 瑜.笙音色探究[J].音樂探索,2011 (02).
[4] 張 欣.淺談笙的形制發(fā)展、日常保養(yǎng)及修理問題[J].大眾文藝,2015(06).
[5] 李海萌.淺論笙的伴奏藝術[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1(02).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