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唱領域中,由于受到作品和唱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故而不容易界定統(tǒng)一的定義和標準。觀察國際不同形式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方法,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唱法體系均是建立在一定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美學認知基礎之上的。
[關鍵詞]中外流行音樂;發(fā)展演變;演唱風格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6-0051-03
一、流行音樂的概念
流行音樂的概念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是根據(jù)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也可以理解為商品音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歌詞易懂、形式活潑、情感真摯、被大眾所接受并廣泛傳唱和欣賞且流行一時的音樂形式。流行音樂多是以經營和贏利為主旨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從這種意義上理解,市場屬性是流行音樂的第一屬性。隨著華夏民族流行音樂的不斷演變,我們的形式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更新和改變,走在音樂發(fā)展前沿的中國音樂人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實踐著自己的音樂夢想,我們民族的流行音樂也因此增添了新的音樂元素,從而也更加具有藝術價值,舞臺呈現(xiàn)也異彩紛呈。
在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唱領域中,由于受到作品和唱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故而不容易界定統(tǒng)一的定義和標準。觀察國際不同形式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方法,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唱法體系均是建立在一定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美學認知基礎之上的。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流行歌曲和流行音樂被“通俗歌曲”“通俗音樂”或者是“大眾音樂”這樣的名詞所替代,似乎“流行”的唯一特質就是“通俗”和“大眾”。流行,自有其中蘊含的深刻內在;流行的演變和發(fā)展,自有其不可抵擋的內在趨勢和規(guī)律。任何傳世的經典和現(xiàn)在所謂的“古典”,在當時都曾是“流行”的——讓我們一起進行一次關于流行音樂的旅程。
流行音樂,是眾多音樂類型當中的一種,是應著符合大眾審美標準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因其內容通俗易懂、情感真摯濃烈、形式活潑多樣而被大眾所喜愛、欣賞并廣為流傳。就目前中國音樂的發(fā)展來看,流行音樂已走到一個異彩紛呈的階段。雖然演唱制作也已經衰退,但是由于熒屏諸如“青歌賽”“中國好聲音”“星光大道”“超級女生”等一系列選拔節(jié)目的應運而生和不斷發(fā)展,同樣也使得流行音樂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些節(jié)目更為許多專業(yè)以及非專業(yè)的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者和流行歌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讓眾多的優(yōu)秀人才輩出,大大豐富了我國的流行樂壇,為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眾多的歌手比賽節(jié)目中,最具權威性、影響范圍最廣最深的,當然還屬長盛不衰的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從1984年第一屆“青歌賽”舉辦至今,其間歷時26年,已成為一種通過音樂展現(xiàn)時代特點的文化現(xiàn)象。此外,中國青年歌手大賽還從某種程度上見證了我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過程和風格變化,是外界認識我國流行音樂發(fā)展演變的一個重要窗口。
從大眾普遍的認識角度而言,人們很容易把流行的歌曲就認知為流行歌曲,這很流于片面。曾經在市面上供廣大群眾欣賞和吟唱的歌曲中,以愛情為題材的占有較大比重,而流行音樂發(fā)展至今,無論是創(chuàng)作題材、創(chuàng)作內容還是創(chuàng)作形式,都有突飛猛進的進展。我國的流行音樂概念與內容相吻合的時期是20世紀初期,眾所周知的上?!鞍贅烽T”就是當時知名藝人和流行歌曲誕生之地,歌曲內容多是才子佳人、風花雪月之作,因為與中國當時的戰(zhàn)爭時局不相符合,故而很難成為社會主流音樂。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那些被稱為“靡靡之音”的流行音樂在中國內地并不被接受和推崇。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隨之而來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流行音樂的新局面也開始出現(xiàn),流行歌曲又在中國大地生根、發(fā)芽并開始廣泛流傳??墒怯捎诹餍幸魳泛土餍懈枨男纬稍颍藗兙陀谩巴ㄋ住边@個軟化的詞語來形容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直到1984年,作為中國最權威的中央電視臺舉辦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并設立了“通俗演唱組”,爾后,通俗歌曲這種叫法就在國內開始正式確立。最近幾年,人們對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有了深入的認知,又隨著流行歌曲的不斷推廣,流行音樂也迅速發(fā)展起來。其特點可以總結為“形式簡單,通俗易懂,有效應用現(xiàn)代電子擴音技術,演唱突破傳統(tǒng)的美聲、民歌、戲曲的聲音造型,不拘一格,多注重視覺效果”。
二、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情況
我國早期的流行音樂體現(xiàn)了濃烈的上海氣息,雖然在編曲和伴奏中流露出歐美流行音樂的痕跡,但是在演唱方法上依然有著中國民間唱法的影子,我們也可以把這段時期稱之為“舊上海時期”。談到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有兩個不可回避的人物——黎錦輝和周璇。黎錦輝先生是我國早期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代表人物,他創(chuàng)作的《毛毛雨》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也標志著中國流行音樂的正式誕生。周璇,是中國早期的一代歌后,享有“金嗓子”的美譽,她的音樂作品非常之多,是國語流行曲史上的“金字招牌”,主唱了大量的如《花樣的年華》《永遠的微笑》《四季歌》《夜上?!返入娪爸黝}曲和插曲。周璇的演唱甜美動人、細膩婉轉、行腔流暢、吐字清晰,經過話筒傳出來的歌聲更是委婉動人。由她演唱的流行歌曲有很多都被后來的歌手翻唱過,至今都是經典曲目。與周璇同期的還有李香蘭、姚麗、白光、白虹、龔秋霞、吳鶯音等著名歌手,她們演唱的《何日君再來》《夜來香》《蘇州河畔》《夢中人》《玫瑰玫瑰我愛你》等歌曲至今都被人們所喜愛。這些歌手共同引領了那個時代中國音樂的潮流。
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開始興起,因為當時受歷史原因的影響有著明顯的地域局限性,但是卻為日后中國的流行音樂渲染了重要的一筆。相對于“舊上海時期”流行歌手的整體演唱風格而言,由于社會背景、地域環(huán)境、語言習慣等情況的不同,這一時期的流行音樂無論從演唱發(fā)聲還是旋律感覺,都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所謂香港時期是指1949年之后,中國的流行歌曲在內地有一個空白階段,上海的歌星和影星都紛紛離開本土來到香港發(fā)展。而香港當時的音樂發(fā)展都是以粵劇和古典音樂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上海大量的歌星來到香港后,促使香港流行音樂得到極大的發(fā)展,香港流行音樂也由此正式步入正軌。以歌星張露演唱的《給我一個吻》、葛蘭演唱的《我要你的愛》為代表,香港的流行歌曲無論是作品本身還是演唱風格,都出現(xiàn)了巨大的轉變,活潑、歡快、輕松的演唱風格開始成為當時歌壇的主流。
到了80年代,隨著影響了華語歌壇幾代人乃至今日仍然長盛不衰的臺灣歌手鄧麗君、劉文正的歌聲傳入到內地,中國內地真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開始出現(xiàn)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搖滾樂的興起成為當時我國流行樂壇的中堅力量,開始了流行音樂的短暫繁榮,眾多內地流行歌手的成功,都標志著當時中國內地流行音樂已經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演唱風格。
90年代中期,我國內地的流行音樂更加趨向成熟。隨著歐美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的介入,促使我國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更加具有了豐富性和多樣化,創(chuàng)作的內容與形式也開始有了長足發(fā)展。這一時期從流行音樂的廣義概念而言,華語搖滾樂和港臺歌曲依舊是流行歌壇的主體,分化成平民化和鄉(xiāng)土化兩大類別的校園民謠開始興起。西方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也很大,流行音樂的作品層出不窮,供聽眾選擇的流行音樂作品也越來越多,大眾的欣賞水平也在日趨提升。如周杰倫、五月天、信樂團等都已家喻戶曉。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中國流行音樂也開始與國際接軌,歐美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也逐漸融入我國的本土音樂,如爵士唱法、說唱等方法也被華語新生代歌手所模仿和學習,許多中年流行歌曲演唱者也開始豐富自己的演唱方法,轉變自身的演唱風格,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力爭有新的音樂形式的出現(xiàn)。
當代的流行歌壇,是一個聚融商業(yè)化、產業(yè)化、藝術性于一體的歌壇,每個創(chuàng)作者和歌手都在接受著來自市場和觀眾的雙重檢驗;對于流行歌手而言,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有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學習汲取的能力,科學合理地運用好自身演唱條件,對流行音樂要有全方位的認識,在文化修養(yǎng)方面不斷加強,才可以獲得長期而穩(wěn)定的發(fā)展。
三、國外流行音樂的發(fā)展
(一)藍調音樂
藍調音樂又叫布魯斯音樂,是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形成和發(fā)展的。最初的藍調音樂是黑人奴隸們在工作時相互之間的呼喚,都是即興創(chuàng)作的,音樂規(guī)律性不明顯,音階與和聲均是后來豐富其中的。欣賞美國早期的藍調音樂,我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歌聲中所流露出來的真誠和熱情,充滿了宗教感和儀式感。當時的奴隸制度非常殘忍,他們勞動的時候是禁止交流的。于是,歌聲代替了語言,成了奴隸們之間交流的工具。藍調音樂充滿了口語化的特點,演唱方法較為原始,明顯保留了黑人土語中對于滑音的運用。黑人的咽壁結構厚實,歌聲滄桑粗獷,充滿了爆發(fā)力。
(二)爵士樂
爵士樂是一種起源于非洲的音樂形式,19世紀末、20世紀初于美國的新奧爾良誕生。這種音樂形式最初發(fā)展得較為緩慢,而后期厚積薄發(fā)成為美國本土最具代表和感染力的音樂,才不到一個世紀時間。現(xiàn)今,世界許多國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對其有所借鑒,而且爵士樂本身也被世界不同國家的人所接受并欣賞。爵士樂形式非常豐富,每種形式都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魅力,所以才能流傳至今并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爵士樂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即興的演唱或者演奏、運用布魯斯音階、復雜的節(jié)奏、獨有的爵士和弦和獨特的音色運用。比較古典音樂而言,無論是人聲還是樂器,爵士樂演唱在發(fā)音方法和音色方面,都與古典音樂大相徑庭。爵士樂非常凸顯非洲音樂的吼聲、高叫和吟唱的感覺。如果有機會聽到黑人田間的歌曲,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由粗獷到圓潤、由發(fā)悶到響亮、由刺耳到柔和、由野蠻到抒發(fā)感情的變化是多么具有特色,多么動人心魄。
(三)搖滾樂
20世紀50年代,搖滾樂方興未艾,由于金屬質感并伴有顆粒感的沙啞歌聲、嘶吼的演唱方法象征著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生命發(fā)出的種種困惑,充滿了青春的意味,所以被當時的青少年紛紛模仿傳唱。搖滾音樂對于現(xiàn)代年輕人來說有著不同于其他音樂的獨特魅力,年青一代叛逆、張揚的生命追求通過搖滾樂被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搖滾樂的表達方式簡單、形象,節(jié)奏鮮明、強烈,表演形式不受拘束,讓欣賞者能夠非常直接地明白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年青一代叛逆張揚、活力無限的性格特點非常一致。搖滾樂就演唱風格和表現(xiàn)形式而言,可以是復古色彩濃烈的節(jié)奏布魯斯或熱情的牙買加音樂,也可以是嘶吼吶喊的重金屬,還可以是無所顧慮的亂喊亂叫,甚至是發(fā)泄的朋克——一切皆是自由、自在、自然、自我的表達和創(chuàng)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樂隊是美國的甲殼蟲搖滾樂。
(四)鄉(xiāng)村音樂
鄉(xiāng)村音樂是非常具有美利堅民族特點的流行音樂,起源于18世紀末,是20世紀2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其源頭是美國民謠,是美國白色人種的代表音樂形式。鄉(xiāng)村音樂的創(chuàng)作內容非常適合表達情感,而且流行元素保留得也非常好,鄉(xiāng)村音樂在演唱形式上趨向于獨唱、彈唱或是小合唱;在演唱方法上借鼻音用完美的真假聲混合來傳遞歌曲的美感,而且改變了原有演唱的尖細、做作,鼻腔共鳴聽起來會讓欣賞者感到更加溫馨、溫暖、圓潤,更好地傳遞和抒發(fā)了情感。鄉(xiāng)村音樂代表人物是享有“鄉(xiāng)村音樂之父”的Jimmie Rders, 鄉(xiāng)村音樂還可分類為早期鄉(xiāng)村音樂、牛仔音樂、西部搖滾、蘭草音樂、酒吧音樂、鄉(xiāng)土搖滾、納什維爾之聲等形式。
結 語
以上淺述是對于流行音樂一個匆匆的巡禮,在信息和娛樂大興之今日,流行音樂作為藝術表達的主力軍,其中更有許多愛國勵志充滿正能量的歌曲,給人們帶來有益的精神引領。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流行音樂也必然會在這一時期擁有屬于自己的嶄新、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在喜愛和學習的過程中,也更要把握流行音樂的藝術精髓,認真研磨,不斷發(fā)展,讓華語流行音樂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 考 文 獻]
[1]趙 勇.追求沉思還是體驗快感:流行音樂再思考——試析阿多諾的流行音樂批判理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2):53—58.
[2] 劉可欣.流行音樂審美特征研究[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4(03):32—37.
[3] 葉 婷.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與價值[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4):99—103.
[4] 顧再錫.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本土化特征淺析[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6(04):66—70.
[5] 趙 樸.從“西北風”到“中國風”——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流行音樂影響芻議[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7(01):92—96.
(責任編輯: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