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好友得了一位千金,但她卻總也高興不起來。她和先生都要工作,只能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撫養(yǎng)??扇缃窀舸鷵狃B(yǎng)幾乎成了嬌慣、溺愛、放縱的代名詞,很多年輕父母視老人如洪水猛獸,不愿讓他們接近孩子。你在網(wǎng)上隨便搜一搜,就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條年輕父母吐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的帖子。
其實我們家也是老人幫忙帶孩子。這其中也有不少故事,比如姥姥對馬夾的鐘愛,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只要是姥姥照顧桐桐,除非三伏天,否則她身上一定有一件小馬夾。各種厚度的馬夾,會在春夏秋冬輪番出場。有次我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桐桐薄薄的秋衣外面居然套著4件馬夾……原來只要姥姥覺得有些冷,就會給桐桐加一件馬夾,她冷了4次,于是桐桐就加了4件馬夾。總之,在老人的心目中,只要“前心后背”不著涼,孩子就不會生病。
但是拋開這些小插曲,靜下心來想一想,隔代撫養(yǎng)真的那么可怕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留給孫輩的真的只有溺愛和傷害嗎?
我從小就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在我的記憶里,常常趴在爺爺寬闊的肩頭去集市,或是在葡萄架下奶奶唱著搖籃曲輕輕拍我入睡,和他們在一起總是那么溫暖幸福,無憂無慮。
中國自古就有“隔代親”的說法,祖輩們會本能地給孫輩更多的關(guān)愛與照顧。這種做法雖然容易引發(fā)嬌慣與溺愛的問題,但若以此徹底否定祖輩在孩子成長中的教育價值,也是有失偏頗的。
比如,面對孩子不同時期的各種“無理取鬧”,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有時候可能會失去耐心。這時候,往往只有老人會耐心地回答孩子喋喋不休的問題,陪孩子玩那些已經(jīng)重復(fù)了無數(shù)遍的游戲。祖輩的溫和、耐心與無條件的陪伴也許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hù),而這種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到年輕的爸爸媽媽,讓他們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耐心。在對待桐桐的態(tài)度上,我就從母親身上學(xué)會了很多。
桐桐最喜歡玩“推墻”游戲。玩法很簡單,就是我們把積木壘得高高的,然后她一下推倒。每次我和老公陪她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頂多能堅持壘10次,然后就再也拿不出半點兒耐心了。但是姥姥不一樣,無論桐桐玩多少次,姥姥都能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陪著她壘積木、推積木。有時候看著她們祖孫倆一整天都玩這個簡單重復(fù)的游戲,我就問母親:“您是怎么做到的,這樣有耐心?”母親會笑呵呵地告訴我:“我老了,和你們年輕人不一樣。你們有好多牽掛的事情,要工作、要購物、打游戲,還要看朋友圈……我現(xiàn)在閑了,有的是時間陪我的小孫女,她想玩什么,我就陪她玩什么;她想干什么,我就陪她干什么?!?/p>
不僅如此,老人平和的心態(tài)也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體驗。作為年輕的父母,很多都是第一次和孩子打交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但凡出現(xiàn)一丁點兒小問題,都會變得格外緊張、焦慮。相比之下,老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比我們“淡定”得多。
記得桐桐快兩歲的時候,突然變得特別害羞,家里一來客人她就哭,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不愿意跟陌生人打招呼。那段時間我變得特別焦慮,擔(dān)心她是不是太內(nèi)向……我甚至打算給她報一個早教班,讓她多和別人溝通??粗刻鞈n心忡忡的我,桐桐爺爺說:“你們年輕人,就是心急。孩子剛好到了怕生的年齡,而且每天在家里接觸的就是爸爸、媽媽和爺爺,在小區(qū)也沒什么認(rèn)識的小朋友,當(dāng)然容易害羞了。這樣,剛好天氣熱了,我?guī)┩┗乩霞冶苁?,等秋天回來,她就好了。”雖然半信半疑,但我們?nèi)胰诉€是執(zhí)行了爺爺?shù)谋苁钣媱潯?/p>
想不到在西北老家待了兩個月,桐桐回來簡直變了個樣:在小區(qū)里見了老人,經(jīng)常一口一個爺爺好,一口一個奶奶好;在游樂場見了小朋友,她的第一反應(yīng)不再是避開,而是迎上去和他們一起玩。我很驚訝爺爺是怎么做到的,他只是笑呵呵地告訴我:“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就好,多帶她出去走走,別老窩在家里?!比缃窕叵肫饋?,也許是爺爺?shù)摹胺硼B(yǎng)”起了作用,也許只是桐桐恰巧度過了那個害羞的階段。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家長們不用過于焦慮,只要放開手,讓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就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相比年輕的父母,老一輩人往往更有這種“等待”的智慧。
總而言之,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年輕父母有他們所崇尚的育兒理念,老人有積累多年的生活智慧。雙方或許會有碰撞,但相互包容接納,興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