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跟 “甘”“甜”相對。古稱“五味”之一?!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庇浀眯r候,春夏之交,我們就到野外采一種叫“苦苦菜”的植物,將苦苦菜洗凈,焯一下涼拌,或切碎制餡包餃子,嚼起來苦中有一點涼絲絲的甜,別具一番風(fēng)味。
父親在農(nóng)村辛苦勞作一輩子,唯一的嗜好是愛喝茶。茶是山里人自制的粗茶,俗稱“一把抓”。我嘗過父親的茶,釅釅的,滾燙燒心,又苦又澀。父親則說,干活累,這茶雖苦,但耐渴,有味。后來讀到汪士慎的詩:“知我平生清苦癖,清愛梅花苦愛茶。”才知道,苦澀乃茶之本味,喝茶人愛煞的正是這一口茶的苦中有味啊。
人通常不喜苦味,小時候物質(zhì)貧乏,時不時與“苦”相伴,那是沒辦法的事。但“苦味補心”,《周禮·瘍醫(yī)》中說:“苦能養(yǎng)氣”。中醫(yī)認(rèn)為,適當(dāng)吃些苦味的食物,能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可以達到“除邪熱,祛污濁,清心明目,益氣提神”的功效。
食物中的苦好對付,不吃它就行了,但生活中的諸多“苦”卻不好應(yīng)對,它考驗著一個人的毅力、操守、心境、修養(yǎng)與勇氣。你看人生在世,老有老的苦,少有少的苦,男有男的苦,女有女的苦。有微苦小苦,也有中苦大苦,生、老、病、死、痛,千百萬種,就像人的影子,揮之不去,擺脫不能。
面對諸般苦,拒絕、逃避,抱怨都不是辦法,因為苦就在那里,不因你的妥協(xié)而減去半分,而你的畏懼只會放大痛苦,感覺苦海茫茫,荊棘遍布。既如此,還不如與苦握手言和,做朋友,以苦為樂。學(xué)能吃苦,肯吃苦,怎樣去化解苦,超越自我,這才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
苦能磨練人,造就人?!皾h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說:“遇到困難,你要找一個縫縫,從這個縫縫里面可以走出去。想不通的時候,你拐個彎就通了?!敝芾弦簧龅竭^很多困難挫折,在“文革”的時候,他被打成“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下放到地方勞動改造。面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他寫下“新陋室銘”以自嘲,他還利用這次機會學(xué)會了種田,把失眠的頑疾給治好了。
“苦”,是一種精神。學(xué)校組織“兩學(xué)一做”學(xué)《黨章》,看到第一章第三條:“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感慨頗深。這種“吃苦”是責(zé)任,是擔(dān)當(dāng),是要求共產(chǎn)黨人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語言樸實真摯,但內(nèi)涵與外延都非常深遠。
奶奶一輩子吃過很多苦,她在世時常說:不要老想著苦,想著甜,苦也就不苦了??磥恚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而在于心境??辞蹇赐改雌疲3中撵`的平和達觀,知足常樂,人間又何苦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