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煒
上一期,咱們一起學習了湖北黃岡市2017年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學習語文要下苦功夫》文章以及試題,其中提到了“淺層次閱讀理解”與“深層次閱讀理解”。事實上,安徽省中考語文涉及到“議論文閱讀考查”的部分,也是這樣設(shè)計的。
做好個性化備考
仔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段“閱讀”要求中直接關(guān)涉議論文文體的規(guī)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點:
1. 中考生要具備一定議論文的“文體閱讀能力”;
2. 中考生要有“語言分析”的基本能力。
第1點:議論文文體閱讀考查主要是針對“論點、論據(jù)、論證,并延伸為文章思路與層次安排”,這些是文章本身呈現(xiàn)出來的,它客觀存在,不會再因為你我的主觀理解而轉(zhuǎn)變,是靜止的、不變的,是浮現(xiàn)在文章中的,是“淺顯易懂”的,這樣一來,針對該項閱讀考查就沒有太多變數(shù)了。
第2點:對“語言的分析與把握”,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觀性極強,我們的詞匯量、理解力、閱讀積淀、分析角度、是非觀、價值觀,都會給我們對議論文語言的閱讀理解帶來差別。作為中考生,你怎么讓自己對文章、對作者、對命題老師甚至評卷老師的“揣測”“理解”很好地聚焦在“標準答案的要點”上,的確不是一件易事:文章作者肯定是個成年人,命題老師、評卷老師也是成年人,可需要“揣摩作者這樣寫的含義、妙處”,并符合“回答的方向、格式、層次等”的卻是十四五歲的少年。針對這種“入心”的理解考查,同學們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分類做專題練習”,盡快形成自己“規(guī)律性認識與心得”!這樣,才能“以不變應(yīng)萬變”。
考點歸類,扎實備考
依據(jù)剛才的分析,我們對近年來安徽省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中涉及考查議論文的試題,做一個巡查與判斷。
【2014年】[二](23分)《學者的態(tài)度與精神》宗白華
10.下列對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從第③段畫線句子看,如果辯論失敗,中國學者會有哪些“常態(tài)”?(4分)
12.第⑤段談歐洲中古學者的精神時,提到“中國學者”有什么作用?請加以分析。(6分)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4分)
第10、13題考文體常識;第11、12題考語言分析。
【2016年】[二](17分)《閱讀是有重量的精神運動》鐵 凝
10.第①段中加點詞語“這樣說”具體指代文中哪一句話?(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舉 以及“我”的—位親人在下放農(nóng)村時因喜歡而通讀《資本論》和《列寧全集》這兩個事例,證明 這一中心論點。(5分)
12.第⑤段畫線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13.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實現(xiàn)“有重量”的閱讀?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回答(只需答出兩點)(6分)
第11題考文體常識;第10、12、13題考語言分析。
歸納一下,我們可以把議論文閱讀考點分類:
考點一:尋找論點、論據(jù)或補充論據(jù)。
考點二:辨識論證方法,理清議論結(jié)構(gòu)。
考點三:把握文意、層意、段意。
考點四:重點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考點五:品析揣摩關(guān)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考點六:體會議論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特點。
考點七:讀后感悟及探究。
歸類的好處在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議論文閱讀備考情況,然后進行分類專題練習——你就能排查出自己哪類試題基本OK,哪類試題沒有感覺,哪類試題已經(jīng)得心應(yīng)手,哪類試題還有待提高。
怎么樣,我說明白了嗎?
如何展開強化專題訓練
經(jīng)過上述排查之后,在中考前需進行一些專項訓練,以提升議論文閱讀能力。一般地說,議論文閱讀重點考查學生對文體常識、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即遷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在訓練時就要有針對性,應(yīng)特別注意以下方面:
1. 針對論點、論據(jù)、詞句考查的訓練。
以論據(jù)為例,我們不僅要知道用了哪些論據(jù),還要知道這些論據(jù)有什么作用。為了鍛煉遷移能力,我們還要做一些變式練習,比如按要求補充適當?shù)氖聦嵒虻览碚摀?jù)進行論證,或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來說明一個道理等。
以論點為例,我們不僅要掌握尋找中心論點的規(guī)律(按特點找,論點應(yīng)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yīng)該是完整的句子;按位置找,要特別注意文章的標題、開頭和結(jié)尾,還要注意作者的分論點不能替代中心論點,作者闡述性的語句是對中心論點的演化,當然也不能替代中心論點。)
再如對詞句含義的理解,有這樣幾個出題的角度:理解加點詞句的含義,體會關(guān)鍵詞句的細微差別,找出前后照應(yīng)的語句,對某句話的品析等。
2. 一般來說,我們應(yīng)學會通過對關(guān)鍵詞句的辨認(即全文的中心句,各段的總起句、總結(jié)句還有過渡句,對事例進行概括分析的句子等),對文章標題的分析,對文章所舉的現(xiàn)象或事實的概括分析,來把握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
為了鍛煉概括能力,平時我們應(yīng)做一些概括要點的訓練。一般的做法是:摘錄要點(摘錄出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或關(guān)鍵句子);篩選主次,最后歸納(可以用“文章主要闡述了……同時還……”的句式來表達)。
為了鍛煉分析理解能力,平時我們還應(yīng)多做一些揣摩語言、劃分層次的訓練。如分析語句中的關(guān)鍵詞,分析語句中表示修飾限制的詞語,分析語句中表示指代性的詞語,根據(jù)上下文分析某些重點語句,這些都應(yīng)作強化訓練。
【真題1】
每人都有一個寶藏
鄒扶瀾
(1)小學的時候,讀唐朝詩人盧綸的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蹦菚r讀書多拘于死記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廣的將軍,晚上出去打獵,看見一只橫臥的老虎,就拉開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計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發(fā)現(xiàn)“老虎”原是一塊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頭里。后來又有此詩的演化,說李廣很驚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勁,又射了多次,可箭還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棄。
(2)人,包括別的動物,在生命危難的瞬間,釋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國科學家做的“青蛙實驗”幾乎人人皆知:在鍋底慢慢地用溫火加熱,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熱得不能承受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相反,將一只青蛙猛擲入滾開的水中,它卻能倏忽躍起而逃生。
(3)可是,為什么平日里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自身的這種潛能,而非要等到危險時刻來臨才發(fā)出驚奇或無奈的慨嘆?要是我們把這種潛能發(fā)揮出來,用到工作和事業(yè)中去,會產(chǎn)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
(4)美國戲劇家桑頓·懷爾德在《我們的城鎮(zhèn)》中寫了個叫艾米麗的姑娘死了,不過她發(fā)現(xiàn)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選擇了12歲生日那天。那天開始的時候,她就有一種強烈的想品嘗每一寸光陰的欲望。但她傷心地發(fā)現(xiàn),人們都在漠然地生活著,都沒有像她那樣懷著強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絕望中她慨嘆道:“??!人們活著的時候幾乎沒有認識了生活,大多數(shù)人都在虛度年華?!?/p>
(5)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是對時光流逝的漠然,對享樂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為懈怠,讓我們失去了拼搏的勇氣;因為貪圖享樂,讓我們再也覺不出潛存的危機,從而像溫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會淘汰了。
(6)這真是讓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個人采取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并不難,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極避世、得過且過,卻是連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捫心自問,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種憂患和危機之中度過,是否真誠地擁抱了每一縷陽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體味了生命的意義與內(nèi)涵——“認識了生活”呢?
(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無奇了,回頭好好地審視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樣跨過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鐘?如果你仍舊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閑逛,那就趕緊停住,去試著做一點有用的事吧。
(8)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一個巨大的寶藏,那里面蘊藏著無堅不摧的能量和威力。開發(fā)需要你自己,當你把自己置于懸崖的邊緣而無時不有一種切膚的危機感的時候,你就拿到了開啟寶藏的金鑰匙。
(選自沈陽出版社《海盜般的孩子》2003年4月版 有刪改)
1. 文章題目運用了比喻,“寶藏”喻指 。
2. 第(7)段有一個病句,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
3. 文章連續(xù)運用李廣射虎、青蛙實驗、美國戲劇三個事例來證明中心論點。如果將后兩個事例調(diào)換位置可以嗎?說說理由。
4. 由科學家做的“青蛙實驗”,我們會聯(lián)想到一篇課內(nèi)文言文的觀點,這篇課文是 。
5. 對本文中心論點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
A. 人和動物在生命遇到危險時,釋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 我們要珍惜時間,挖掘自身的能量,將其用到工作和事業(yè)中去。
C. 要采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不能一味地消極避世、得過且過。
D. 每人身上都有一個巨大的寶藏,里面蘊藏著能量和威力。
(2007·山西卷)
【詳解】
第1題是一道理解性題目。解答這類題目,一般要有較強的閱讀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皩毑亍庇髦甘裁茨??只要讀完全文,特別是最后一段,就能很準確地給出答案:人身上蘊藏的能量和威力。
第2題是一道語文基礎(chǔ)知識及能力運用類題目。解答這類題目,要有豐厚的知識積累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本題最終要求是修改病句,但在這之前,我們先要找出病句。那么,哪句話有病呢?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排查一下病句的各種類型,就能看出“你都是怎樣跨過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鐘?”這句中的“跨過”與“每一天、每一分鐘”搭配不當,改為“度過”才對。
第3題是一道關(guān)于論據(jù)順序的題目。論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一般有:并列式——段落層次間是平行并列的關(guān)系;層進式——前后部分之間是層進關(guān)系,即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其中,并列式的論據(jù)一般可以調(diào)整,而層進式則不可以。研讀青蛙實驗、美國戲劇兩個事例,不難看出,青蛙實驗論證人身上具有能量和威力,美國戲劇論證要利用這種能力去工作,二者是遞進關(guān)系,兩個事例不能調(diào)換。
第4題是一道聯(lián)想題。在“青蛙實驗”中,當在鍋底慢慢地用溫火加熱,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熱得不能承受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相反,將一只青蛙猛擲入滾開的水中,它卻能倏忽躍起而逃生。根據(jù)這個故事前后對比,以及題干中“文言文”的提示,不難想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
第5題其實是一道有關(guān)論點的題目。如何尋找或提煉論點呢?一般從題目、開頭、結(jié)尾、中間依次尋找,自己歸納時要力求準確、簡潔。像這篇文章的論點,就要自己概括。那本文的論點藏在什么地方呢?在文章的最后兩段,仔細推敲一下,正確答案是B,其他三個都是分論點,不夠完整。
另外,對于論證方法類題目,只要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相關(guān)特征,解答起來則非常容易。舉例論證就是列舉事例;道理論證就是引用名言、格言、俗語等;對比論證就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比喻論證就是以事喻理,形象生動地闡明觀點。
對于補充論據(jù)類題目,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理論論據(jù),在補充時要能夠圍繞中心論點進行。舉例要簡潔而不失生動,引用要完整準確。
對于仿寫類題目,要認真分析例句的特點,結(jié)構(gòu)要一致,修辭要相同,字數(shù)要相等或相近,語意要相關(guān)。
對于拓展類題目,則是一項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想答好這類題目,只要在平時多積累,多訓練,自然能水到渠成。
【真題2】
做學問必須要坐得住
劉彥敏 王書生
①最近有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全身癱瘓的斯蒂芬·霍金在65歲生日之際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計劃作一次太空旅行?;艚鹗且粋€神話,殘疾人和科學巨人兩種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為一體,他的科普巨著《時間簡史》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驚世之作,他對“黑洞”的研究使人類對宇宙又有了深層的了解。這樣的功績和一個高度殘疾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確實能給人極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我們固然可將之歸于他的天資聰穎,但我覺得霍金和他母親的解釋或許對我們更有啟發(fā)意義。
③“如果不是因為生病,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說?!叭绻簧。赡懿粫@么專注,因為一個健康的人興趣是廣泛的?!彼哪赣H這樣解釋。一句話,專注、安靜下來、丟去廣泛興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縱觀古今中外的科學大師,他們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于科學事業(yè)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和狂熱的投入。經(jīng)濟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學術(shù)上卻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學問是一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長期的研究過程,需要日積月累,需要老老實實下工夫,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在學術(shù)領(lǐng)域,研究者需要具備像霍金這樣的專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超越。
④反觀我們有些人,功利思想嚴重,心浮氣躁,三心二意,對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緊密的跟蹤和鉆研,對本土的科研難題不愿做踏實細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學習、鉆研一點東西,也往往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結(jié)果對諸多學問都只能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學精神而言,他們所能達到的境界與霍金相差豈止“十萬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學術(shù)界就難以成為一個清凈之地,而長此以往,勢必要殃及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何醫(yī)治?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真心向霍金學習,不僅要學他身殘志堅的意志,更要學他“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專注精神。科研人員必須下恒心擠掉雜念,排除濁氣,甘心埋頭書房或?qū)嶒炇?,充分利用“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靜下心來,真心實意地搞點兒研究,做點兒學問。可以說,淡泊名利,潛心治學,這是一名學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條件,正如著名科學家丘成桐所說:“好的科學家首先要坐得住”。
(選自2007年2月6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1. 用原文語句填空。
霍金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有二,一是 ;更重要的是 ??v觀古今中外的科學大師,一個共同之處就是 。
2. 第④段中列舉現(xiàn)實中一些人熱衷功利、心浮氣躁的現(xiàn)象有什么作用?
3. 第④段畫線句子中如果去掉加點詞語,在表達效果上與原句有什么不同?
4. 像霍金這樣潛心搞研究做學問,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還有很多,請再舉一例,為本文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2007·河南卷)
【詳解】
第1題,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后,找出相應(yīng)的原文語句進行填空。答題方法是:摘錄文段中的關(guān)鍵詞語或關(guān)鍵句子,并篩選主次,最后作歸納。本題難度不大,只要認真閱讀,抓住有用信息,提取相關(guān)語句,就能順利作答。答案為——天資聰穎;專注、安靜下來、丟棄廣泛興趣;對科學事業(yè)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和狂熱的投入(或者:身殘志堅;“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專注精神;淡泊名利,潛心治學)。
第2題,考查的是對文段中所舉現(xiàn)象或事實的概括分析能力??筛鶕?jù)本文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上下文及論證方式、方法,進行分析思考,即可得出列舉現(xiàn)象的作用:從反面論證,與上文霍金專注、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形成對比,突出中心論點(言之有理即可)。
第3題考查的是文段中的重點詞語。除了要對詞語意思理解,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用意:兩項對比。從而得出結(jié)論:“就科學精神而言”一語,限定了“境界”的范圍,說明這里比較的是他們和霍金在科學精神方面的差距,而非其他方面的差距,表達準確嚴密。如果去掉就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第4題考查的是論據(jù)支撐論點的知識。但不是直接考查,而是變成補寫補充論據(jù)的形式,變知識性考查為思維、能力的考查?;卮饡r,一要緊密切合論點,事例必須與論點一致;二要緊緊地把握住“像霍金這樣潛心搞研究做學問,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進行舉例。
示例:居里夫人窮四年之力專注研究,從30噸鈾礦渣中提取出0.1克鐳,成為科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例應(yīng)與論點一致,語句要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