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妮娜
“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表彰是我國對產業(yè)技術工人技術、技能水平的最高獎勵,始于1995年。旨在弘揚工匠精神。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品質、高超技藝的高技能人才。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
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第13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龔久東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這也是業(yè)內人士首次榮獲的國家級技能表彰。
日前,本刊記者對龔久東先生進行了專訪。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成長故事。從普通職工到技能專家的華麗轉變
記者:首先,祝賀您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得知自己獲得此榮譽稱號時有何感想呢?
龔久東:真的十分驚喜,沒想到自己可以獲得如此高的榮譽。眾所周知,這個榮譽十分珍貴,是對我們一線技術工人的最高嘉獎,就是我們的“奧斯卡”。在激動之余我也非常感謝家人給予我的支持和幫助,感謝捷安特給了我發(fā)展的平臺,感激行業(yè)給了我展現自我的機會。
獲得這項榮譽不僅是對我以前工作的肯定,而且對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繼續(xù)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更加努力工作。和所有的同仁一起,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為行業(yè)的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從操作工到班長到店長,從普通工人到技術能手,您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
龔久東:我和自行車還是很有緣分的。我從小對自行車就很感興趣,小時候最早接觸到的機械就是自行車了。從學校畢業(yè)以后,我便應聘到了自行車企業(yè)的車間工作,工作的內容就是在流水線上組裝車輛。5年的車間生產歷練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我對自行車的熱愛,我對現代自行車的很多認知就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自行車變速系統(tǒng)。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就是在2000年前后,還是非常罕見的東西。當我初次接觸到它的時候,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來自捷安特的師傅,他手把手地教我了解和熟悉變速系統(tǒng),我也一心撲在了研究變速器上,利用業(yè)余時間請教師傅、動手摸索,終于掌握了變速系統(tǒng)的知識和調試技術。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有信心和動力去探索關于自行車更多的機械知識和操作技能。
到了捷安特門店工作以后,我發(fā)現這里為自己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之前自己的所學已經完全不夠用了。因為捷安特的產品線很全,產品從代步自行車到高等級的競賽型自行車應有盡有,每款車型都有自己清晰的市場定位和特色。通過身邊師傅的指導、公司的培訓、自我的學習,讓我極大豐富了個人的技能,為之后的發(fā)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記者:您在捷安特門店工作了10年,其中有哪些特別讓你感動的故事呢?
龔久東:在捷安特工作的這10年期間,應該講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動。如果說這10年的工作中有記憶最深的事情,那應該是我第一次編輻條的故事。
剛進入車店工作的時候,對于編輻條和調校輻條是沒有多少概念的,有一次我就遇到了一名需要更換輻條的顧客。當時的我并不會編輻條,店里又只有我一名技師,我覺得我不能因此將這名顧客“推”到別的車店,對于技師來說,任何一個技術知識的空白點都是不可原諒的。于是,我讓顧客把需要修理的車輪先留下,然后我另外找到一對完整的車輪,開始練習拆裝、調校輻條,一邊組裝一邊對照成品的車輪進行修正。通過反復的大量的練習,終于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技術,成功地將顧客的車輪維修調校好。
這件事情讓我十分有成就感,也對技師這份工作更加有了榮譽感,這種成就感和榮譽感成為了幫助我一直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
不忘初心 堅持工匠精神
記者:我們知道,您曾經參加了由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主辦的裝配技能競賽。并獲得冠軍。由此,您先后獲得了“全國輕工行業(yè)技術能手”稱號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有哪些瞬間令您難忘呢?
龔久東:首先,感謝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舉辦這樣的比賽,能和全國的高手較量是件非?!按碳ぁ钡氖?。之所以說刺激,是因為在比賽中我能有難得的機會與來自全國的自行車裝配高手同場競技,大家在比賽中互相切磋互相學習,既考驗了我們對于裝配的基本功,更考驗了我們臨場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回顧比賽的過程,讓我感受最深的有2個故事。第1個故事是在拆解整車的過程中,我比別人多做了1個動作——調圈臺的校正。調圈臺是用來校正車圈的,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它本身也需要校正,因為經過了長途的運輸和現場的安裝,調圈臺自身的精度會有所下降。雖然校正調圈臺只是個小步驟,但是決定了最終成績的優(yōu)劣:如果你拿到的調圈臺的中心是偏的,那么調出來的輪子肯定是偏的。
第2個故事是由于自己的緊張而造成的有驚無險的失誤。比賽期間,在輻條編好后我卻發(fā)現輻條的正反交叉編錯了,此時比賽時間已經超過了5 min,剩余時間并不多了。但是我還是決定賭一把,于是把輻條拆了重新安裝,并在比賽時間即將耗盡之時完成了所有工序,有驚無險。這個“背水一戰(zhàn)”的決定,讓我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之下很好地完成了比賽的項目,保證了最后的成績。
記者:為了參加比賽,您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龔久東:參加比賽前,我首先對自身的能力做了自我評估:我最大的弱項是輪組的拆裝和調試。輪組的相關操作雖然也會,但并不嫻熟。拆裝和調試輪組是一項精細活,單說輻條,輪組上的32根輻條,有1根輻條裝配錯了,就會出問題,整個裝配便全錯了。所以一定要細心,否則就要重新來過。
針對自己的短板,我進行了重點的訓練。在每次的拆裝中,讓自己對所有的部件都有更多的了解,對所有的結構都能成竹在胸,由此提升自己拆裝的效率。解決了拆裝的熟練問題,下一步就是提升拆裝的品質,就如剛才說的,輪組的拆裝和調試是精細活,比如每根輻條的張力是否合適,除了要靠多練習,還要通過經驗來判斷。比如可以用鐵物來敲擊鋼絲,如果聲音是清脆的說明拉力大,如果聲音是低沉的,說明拉力小。這些經驗,也是在一次次的組裝中積累,在請教他人中學習得來的。
自行車的結構其實說簡單也簡單:1個車架,2個輪子。但如果拆解開,1臺自行車上也有200多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的性能、作用、裝配要求都是不同的,隨著技術的革新,今后也會有更多更精密的自行車零部件產品出現。對于我來說,“短板”會一直存在,今后還要不斷學習,讓自己能不斷適應新的產品裝配、調試、維修要求,更好地服務顧客,服務公司。
記者:就您個人而言,您如何帶動身邊的同事一起學習、鉆研技術?
龔久東:作為捷安特昆山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公司對我十分信任和支持,交給了我同時管理6家門店的重任。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對這些店長提出要求,讓我所管理的6家門店保持互相學習互相切磋的良好氛圍;而我也是門店的一分子,對自身的要求會更加嚴格,以身作則,用我個人的言行帶動大家保持對工作的專注和熱情。當門店來了新同事,我們會比較系統(tǒng)地向他們傳授門店的工作流程與方法;如果遇到他們不會或者不熟練的一些操作,我們都會手把手地教他們,同時將日常所總結的相關經驗一并傳授,讓新員工能更快更好地上手。
捷安特公司也會定期舉辦相關的培訓,組織全國的門店員工參加,這也是培育學習氛圍、提升個人技能、宣揚工匠精神的契機。通過公司內部的培訓、競賽,員工間的互相比拼,讓大家更有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形成一種非常正面和積極的引導力量。
記者:聽說您有好幾項絕技,比如能聽聲音就判斷故障。這些絕技是怎么練就的呢?
龔久東:其實任何技術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靠自己多動手、勤練習而練成的。在總結這些方法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動了很多腦筋花了很多時間。比如聽到一些因機械故障而產生的雜音時,我們一項一項予以排除,最終確定故障點和維修方法,然后仔細分辨各種故障產生的雜音的不同,最后歸納出一句口頭禪:鋼珠破裂咔咔咔,螺絲松動吱吱吱。這一句簡單的口頭禪,幫助我們快速定位了故障點。如果遇到類似的故障,我們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基本確定故障原因,使效率有數十倍的提升。
再比如說內走線的穿線法吧。現在好多高級車的剎車線和變速線都是使用內走線,這樣做的好處是車身簡潔,風阻大大降低。但在實際的組裝和維修過程中,現有的穿線方法比較麻煩、作業(yè)費時。經過長期的摸索之后,我想到了在穿線時配合使用磁鐵、膠帶、導管,作業(yè)時走線順滑、省時省力,比原先的做法能節(jié)約一半的時間。
除了要多動手和善于總結,對于自行車結構和性能的深度了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
記者:還有哪些方法已經推廣普及了呢?
龔久東:我們研究的新的車輛組裝法目前普及比較快。現在很多車友會希望自己購買車架和零件,再委托門店進行組裝,但是組裝的順序和方法各個門店都不相同,沒有人對店內組裝的做法進行過標準化和效率研究。在長期的組裝工作中,我發(fā)現了這個情況,覺得這樣效率低,而且不規(guī)范,對組裝的品質也有影響。于是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同時向公司的品質管理主管和技術開發(fā)人員請教,制定了昆山捷安特門店組裝標準流程,請公司技術部門確認后分發(fā)到昆山所有的門店,統(tǒng)一了門店的做法,保證了組裝的專業(yè)和品質。面對榮譽始終保持勤勉
記者:一路走來。你怎么評價自己?覺得自己能取得現在成績的關鍵因素是什幻
龔久東:我不敢對自己做什么評價,工作這么多年以來讓我自己覺得最開心的,就是我一直堅持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大家的幫助、支持和認可,這對我來說比什么都重要。
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態(tài)度是我認為保持自身不斷進步的最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流水線工人還是門店員工,這些崗位都對動手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動手,是我們天生就會的動作,但是要把手“動好”和“動巧”,這是由好的習慣和態(tài)度決定的。
記者:除了工作,您平時還有哪些愛好呢?
龔久東:除了工作,除了自行車之外,我最大的愛好應該是釣魚了。其實釣魚和維修自行車一樣,需要細心和耐心。當然,因為釣魚是工作外的休閑,在這個休息的時間可以讓我靜下心來想很多問題,總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讓自己有更加清醒的大腦面對今后的挑戰(zhàn)。我一直覺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認真做,都會成功。正如毛主席所說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記者:對于行業(yè)新人而言,您有哪些心得分享給他們?
龔久東:首先,是認真細心,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個腳印,不偷奸?;?/p>
其次,就是一定要對自己有高標準的要求,如果不追求“精度”,而只是把一輛車子以“完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么你的技術是肯定不會進步的。
再次,要找到好的發(fā)展平臺。平臺也很重要,捷安特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平臺。公司為我們一線店員成立了專門的“學發(fā)中心”,每年組織相關的培訓課程,讓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在門店也有局限性,受制于門店的規(guī)模、定位和顧客群,一些與高端自行車相關的組裝和維護并不是經常能接觸到的,例如內走線、壓入式中軸等,但是在捷安特的“學發(fā)中心”,我們能有機會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和進行反復地操練。有了不斷的學習機會,才能保證我們在日新月異的新環(huán)境下不會落伍。
后記:
為了激發(fā)行業(yè)學習知識、鉆研技能的熱情。營造有利于高技術人才成長發(fā)展的氛圍,從2014年開始,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每年都舉辦全國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裝配職業(yè)技能競賽。龔久東。就是所有參與這項賽事的選手中的杰出代表!2016年開始。這項比賽升級成為國家2級賽事!賽事的等級提升。標志著中國自行車行業(y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標志著行業(yè)產品正從“中國制造”邁向“優(yōu)質制造”、“精品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