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耀鵬
大眾與塔塔合作值得嗎?
□本刊記者 黃耀鵬
對于三方合作的戰(zhàn)略意義,不能估量過高。是否會重蹈塔塔與菲亞特合作的下場,還要取決于大眾能否靈活地調整在印度的小型車和電動車產(chǎn)品策略。
在“排放門”丑聞中遭遇重創(chuàng)的大眾,正在積極謀求一系列戰(zhàn)略變化。3月10日,大眾CEO馬蒂爾斯·穆勒(Matthias Müller)、斯柯達CEO梅博納(Bernhard Maier)和塔塔汽車CEO岡瑟·巴斯克(Gunther Butschek),三方握手的擺拍出現(xiàn)在官網(wǎng)上。大眾尋求印度市場新戰(zhàn)略的傳聞終于成為現(xiàn)實。
三方聯(lián)合公告雖然篇幅很長,并無實質性內容。而合作的具體內容載入備忘錄,后者“暫時”不會公布。于是輿論猜想,其中包含了涉及第四方的合作內容。合作三方只是泛泛談到戰(zhàn)略合作的重大意義,再次宣示深耕印度市場。
雖然官宣聽上去有點乏味,但是至少意味著大眾將對印度市場大舉投資。問題只在于方向和節(jié)奏。
盡管印度被稱為汽車業(yè)最后一塊沃土,但是迄今為止的預言都不靠譜。哪怕近在2014年,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博斯(Booz& Company)還言之鑿鑿地稱,印度將在2015年銷量達到500萬輛,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四。但時至2016年,印度乘用車銷量只有350萬輛。印度不是另一個中國,10年內無法成為中美之外的第三極(和政治格局何其相似)。它只是和日本、巴西、德國,以及忽冷忽熱的俄羅斯市場一樣,在第二集團廝混。最新的預測包括,2020年印度將成為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2025年的銷量比現(xiàn)在翻一番,達到700萬輛。
所有人都在思考,印度為什么沒有爆發(fā)出和它幅員、人口和經(jīng)濟規(guī)模相稱的汽車購買力呢?一定有什么至關重要的因素被分析師們忽略了,導致人們總是過于樂觀地看待印度。
有評論苛刻地認為,印度從來沒達到實質上的統(tǒng)一,只是600個土邦的雜亂拼湊。繁文縟節(jié)的勞動法和投資法律,讓外國投資者小心翼翼。
突然宣布廢鈔行動,固然可以“打擊犯罪”,但對于國家公信力的打擊似乎更奏效。莫迪政府不知懷著什么樣的情緒,看到外國投資者和進口商慌作一團。電子商務不發(fā)達、大額現(xiàn)鈔缺位的情況下,人們怎樣購買一輛哪怕廉價到30萬盧比的小轎車呢?載著幾麻袋100盧比(約合10.2元人民幣)的鈔票去?
因此,在印度投資的所有車企,都必須把印度政府的神經(jīng)質列為風險之一。
大眾似乎在充滿政治風險的國度里如魚得水。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外界認為“無法”評估政治風險(大到難以預計)。冒險成功的大眾,到今天仍在享受勝利成果。如果不是中國市場承載了全球40%的銷量,大眾肯定無法支付“排放門”需要的海量資金。
不過,大眾不能指望在印度復制中國的成功。在中國大眾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而在印度,大眾豐田本田的銷量加在一起,也不如鈴木馬魯?shù)?。后者在印度的強勢地位愈來愈難以撼動。鈴木的市場份額目前大約是44%,現(xiàn)代占據(jù)16%,其余廠商瓜分剩余的40%。
這就是為什么斯柯達成為合作的第三方。斯柯達似乎將操盤大眾與塔塔的合作。至少將在印度投放一系列斯柯達品牌小型車。斯柯達是大眾旗下品牌,但它同時也是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它將負責將大眾的小型車成本降低到富于競爭力。
事實上,也是斯柯達最早牽頭和塔塔接觸的,斯柯達是此次合作的主導方。
大眾已經(jīng)對MQB和MLB平臺投入巨資。而緊湊型的NSF平臺已經(jīng)是大眾旗下最小的平臺,但成本還是太高。無法與鈴木馬魯?shù)俚谋姸嘈⌒蛙嚠a(chǎn)品競爭。
2016年印度的乘用車銷量排行榜上,前12名中,鈴木馬魯?shù)俚漠a(chǎn)品占據(jù)了7個,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其中有8款都是兩廂車,小于4米的車型是11款。在小于1升排量的3缸汽油機技術上擁有豐富技術儲備的鈴木,穩(wěn)坐市場霸主地位就不難理解了。
大眾此前的應對方式仍然是拼成本,去年推出的Ameo轎車,基于老邁的PQ25平臺,電子裝備齊全,配備的1.2L和1.5T發(fā)動機,也強于鈴木,但銷量令人失望。
大眾已經(jīng)削減了MQB平臺的開支。全新的經(jīng)濟車型遲至2019年才會推出(可能采用塔塔的AMP平臺),價格“只有”8000歐元,但緩不濟急,而且還是太貴。印度市場拼成本到了瘋狂的地步。
只有下得狠心去砍成本,砍到人神共憤的地步,就修煉得七七八八了。
大眾從未在如此惡劣的競爭態(tài)勢中有過成功的記錄。中國當年的街頭也有過一片黃色的海洋(面的),但從未進行過如此丑陋的成本較量。
塔塔的Nano是一次勇敢的嘗試,號稱最廉價的乘用車,但并未進入銷量的前20名。塔塔似乎忘記了,在砍成本的同時,還要實現(xiàn)過得去的功能。
大眾需要在一片荒蕪中開墾出一條道路來。大眾沒有特斯拉那種電池工廠和超級充電網(wǎng)絡的業(yè)務。馬斯克自己擁有太陽能企業(yè),太陽能供電設備和家庭電能儲存系統(tǒng),非常適合印度。大眾不能假裝無視供電網(wǎng)絡,如果在中國,當電動車銷量上升到數(shù)十萬輛以上的時候,大眾就要開展這些業(yè)務,從而增強客戶體驗。
在印度,大眾必須更早地考慮這一點,更早地開展超級充電網(wǎng)絡的建設,塔塔對于大眾在印度的電動車戰(zhàn)略不能提供什么幫助。因此,對于三方合作的戰(zhàn)略意義,不能估量過高。是否會重蹈塔塔與菲亞特合作的下場,還要取決于大眾能否靈活地調整在印度的小型車和電動車產(chǎn)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