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櫟
語文主題學習倡導“一課一得”,抓住語言訓練點整合教材資源,讓學生一節(jié)課閱讀多篇文章,使海量閱讀、自主閱讀回歸課內,直擊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語文主題學習教學講究三大策略:整合、取舍、語用。貌似“整合”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通過我在《荷葉圓圓》一課的設計與磨課中,我感覺“取舍”得當才是語文主題學習教學成功的開始!
一、語用點的取舍:
語文主題學習強調“一課一得”,對教材內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
可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認為在確定主要篇目,還未開始其他課程資源整合之前,先必須想好本節(jié)課我需要讓學生學習的“語用點”,做好本堂課“語用點”的取舍。
《荷葉圓圓》一課的語用點其實比較多,在設計之初,我重點列出了以下幾項:
1.同音字辨析:A、搖—瑤、遙 B、籃—藍 從這兩組同音字的辨析中使學生了解通過偏旁辨析形近字,從而進一步強化形聲字的識字方法。
2.疊詞: A、圓圓的、綠綠的 B、ABB類型的疊詞:亮晶晶、笑嘻嘻 從詞語
的積累和運用入手,提煉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
3.想象說話:文中有兩處可以穿插這個環(huán)節(jié):
A、小青蛙呱呱地放聲歌唱
B、還有誰會說:荷葉是我的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將整堂課語言、言語、課文理解融為一體。
4.寫字:課文后要求的5個字:美、羊、朵、機、我列出我認為的重點語用點后,我又重新研讀了教材,再將課內的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情況,最終我留下了以下幾點 :
(1)疊詞
(2)想象說話:小青蛙呱呱地唱了什么?
(3)寫字:我、(因為有新筆畫——斜勾)朵、機(可以出現(xiàn)兩個字的筆畫、結構辨析)
二、整合教材的取舍:
崔巒先生說:“識字寫字教學要增強,閱讀教學要增效,處理好單篇和群文閱讀的關系,熟讀精思和博覽群書二者不可偏廢,要注意整合和結構化?!闭系牟呗栽谡Z文主題學習中的重要性可見
一斑。
我在做《荷葉圓圓》一課的整合設計時,從積累語言、想象說話的語用點考慮,起初曾在繪本《田鼠阿佛》、王宜振先生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小池塘》這幾個材料中猶豫不決。余云德老師關于語文主題學習講座中的一番話讓我醍醐灌頂:整合是資源,但整合更是策略:所有的整合資源都是為主要篇目服務的!于是,重新與文本對視,恍如初見,有了令我激動的頓悟。
何不將這堂課設計成語文主題學習中的“以文帶文”課?
語文主題學習是強調知識融合的整合課程。這些材料中,《荷葉圓圓》、《小池塘》的結構更為相近。特別是《小池塘》一課,連續(xù)的比喻句,可以讓孩子結合《荷葉圓圓》的句式,合理地改寫詩歌,變成:“我是池塘的 ”這種形式的詩歌,將教學資源聚焦、強化。孩子們發(fā)揮想象,讓池塘里的主人公跟孩子們直接對話。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達到學習詩歌寫詩歌,從而使兩篇富有童趣的散文合理整合,語用點的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教學策略的取舍:
語文主題學習摒棄了教師繁瑣的講解,提倡以讀代講,以評促讀。在教學中對于重點段落卻不能平均用力,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也得細細斟酌,用心取舍,切不可“一讀了之”。
《荷葉圓圓》中,作者以細膩而童真的筆觸,描繪出了小水珠的調皮、小蜻蜓的自豪、小青蛙的快樂、小魚兒的自由。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每一段都讓孩子精讀,重在讓他們感悟出這些小動物的可愛以及他們快樂的心情。雖然采取了不同的朗讀形式,但還是走入了“平均用力”的誤區(qū)。學生讀到后面也沒了激情,更別提有所思有所悟了。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基本就是走走過場了。
必須有所“取舍”!
小蜻蜓的環(huán)節(jié)略讀,以圖片引出文本,學生仔細觀察后,自悟出:透明的翅膀、停機坪。然后教師再以過渡語:“小蜻蜓唱著歌兒飛過來了,咱們跟她一起跳一跳吧!”直接帶孩子演起了小蜻蜓。在音樂的律動下,自然地整合了一首童謠《小蜻蜓》,同時還完成了課中操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了下面的學習。
小青蛙的環(huán)節(jié)舍掉一些指名讀后的評價,不再讓孩子只是通過讀來感受小青蛙快樂的心情。而是齊讀、指名讀后立即加入想象說話的環(huán)節(jié):小青蛙呱呱地在唱些什么呢?孩子們在說話環(huán)節(jié)充分展現(xiàn)出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這不正是我們希望得到的效果嗎?
而小魚兒的環(huán)節(jié)則只是指導朗讀最后一句“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重點放在帶出ABB疊詞的語用點,并以“是”字作為文眼,讓孩子動筆圈畫出全文中含有“是”字的句子,自主理解和學習比喻句,為后面的整合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四個段落,四種方法,讀、演、說、劃,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主題學習的全過程。四個段落,各有側重,各有取舍,才會各有其美,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到、感悟到。
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有課程開發(fā)者的視角,合理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取舍之間,無不彰顯了教師的功力與智慧。但說到底,“舍”的是教師的“教”,“取”的是學生的“學”;舍的是教師隔靴搔癢式的引導體會,取的是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叭∩帷钡煤虾跽n標,“取舍”得適合學生,就能實現(xiàn)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初衷——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