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根
一、理清能力層級,引領學生分層展示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驕傲的心,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的賞識??梢粋€由幾十個學生組成的班級,能力參差不齊,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如何在作文訓練中創(chuàng)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別人賞識自己的機會?
筆者把學生按寫作能力高低分為三個層級,根據課堂情境進行分層提問或展示,讓個每個層級的學生都有展示表現(xiàn)的機會。在描寫人物的寫作訓練課上,設計了一個“給某某同學繪像”活動。按學生寫作能力從低到高的順序讓學生用口頭語言來“繪像”,寫作能力一般的同學只會想到“頭發(fā)的顏色、眼睛大小、臉型方圓、身材高低胖瘦”,寫作能力中等的學生,還能說到“頭發(fā)的長短,眼睛明亮有神,嘴型大小”,而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更能夠從頭發(fā)的發(fā)型、長短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從眼神中看出一個人的性情(或聰慧,或深沉,或純真……),從體型中看出興趣愛好……課后總結,如課堂上將提問、展示順序按從高而低進行,那么寫作能力中低層級的學生就可能沒有補充豐富畫像的機會,達不到讓大多數學生能力受到認可被賞識的效果。但這也不是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一成不變的,在另外一些課堂情景下,也許反其道而行效果更佳。在舉行五分鐘口頭小作文訓練活動時,按學生寫作能力層級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由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先進行,既可以讓能力層級高的學生有“委以重任”的欣喜,又可以為能力層級低的學生做出示范引領的作用,還可以渲染課堂氣氛,讓后面展示的學生更好地進入狀態(tài),從而達到讓所有學生能力被認可被賞識的效果。
二、掌握個性特點,激勵學生發(fā)揮特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首先是人學”。初中生多處于一個思想敏感,性格叛逆的時期,教師深入透徹了解學生性格、脾性、興趣等特點,因材施教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存在感,可以讓賞識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發(fā)揮最佳的效果。如進行“對某某同學畫像”活動,需要一位同學上臺做模特,如讓一位性格外向好動的學生上臺,他往往樂意為之,會當作是教師對他的高看一眼。而讓一位性格孤僻內向的學生上臺,他可能不能領會教師鍛煉他能力的意圖,還可能誤以為教師是故意出他的洋相,效果適得其反。筆者在進行“五分鐘故事大王”、“我是導游”、“我會講段子”等有較大發(fā)揮空間的活動時,往往是讓性格外向、膽子大的學生進行,而內向、拘謹的學生往往讓他們進行一些“片段描寫、場景描寫、產品推薦”等現(xiàn)實感強的活動。這樣,讓每一位學生在作文訓練活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能力的突破感。在學生佳作展示方面,筆者也會根據不同的學生能力層級予以區(qū)分。朗誦能力強的學生,筆者會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誦讀自己的佳作,內秀、書寫認真的學生,筆者往往會選擇讓他們將作品張貼在“佳作園地”供全班欣賞,而瑕瑜互見的作品,筆者會選擇其中的精彩篇片段或金句予以賞析,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成就感。
三、搭建多形式平臺,拓寬學生被賞識途徑
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多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多一些展示能力的平臺,增加了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拓寬了學生被賞識的途徑,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會隨之大大增強。筆者常常會在寫作訓練課上刻意設計一些課前、課中、課后有益學生展示自我的活動。如:課前開展“三分鐘我是段子手”、“我是故事大王”、“我心目中的——(作家)”等活動;課中針對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寫作訓練課,往往舉行一些“給——(人)畫像”、片段(場景、環(huán)境)描寫、“向你推薦——(物品)、——(地名)是個好地方”、“淺議——(事件或人)”等活動;課后,筆者會鼓勵引領學生創(chuàng)辦“佳作園地”、設立圖書角、舉辦辯論賽等,讓學生有許多機會展示自己的閱讀、寫作成果。另外,在作文講評課上,筆者還會盡量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或讓學生范讀佳作,或賞析奇思妙想,或品味金句好詞,即使對于寫作能力很差的學生,筆者也會從其作文中在選材、篇幅、字體等方面找到閃光點。有個寫作能力不理想的學生,曾在他描寫同桌的習作中有這樣一句:她走起路來,馬尾辮總是隨她走路的節(jié)奏一晃一蕩地……筆者把這一句拿出來大為贊賞,這位學生寫作激情竟然一下子被撩撥起來了,從此,寫起作文特來精神,一發(fā)不可收拾,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多年來的語文寫作教學實踐讓筆者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讓學生有機會不斷展示自我,在教師的“抱抱、夸夸”中享受寫作,學生寫作激情就會爆發(fā)出來。這時,語文寫作教學就會成為簡簡單單的事。(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