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卉
內容摘要:日本當代著名女作家角田光代,以其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代表作《第八日的蟬》,自發(fā)行后深受讀者的喜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通過其中“空殼”和“蟬”的兩個關鍵詞所賦予的隱喻意義,刻畫了日本女性如何擺脫悲哀、痛苦、依賴從而轉變?yōu)樽詮姴幌⒌男蜗蟆M瑫r,依據自由女性主義理論探討《第八日的蟬》,揭示了日本女性追求幸福、超越自我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第八日的蟬》;角田光代;自由女性主義;女性形象
日本當代女性作家角田光代的著名作品《第八日的蟬》,一經刊出即受到學界的關注。方愛萍在《填補靈魂空缺的溫暖母愛走出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贖——論角田光代<第八日的蟬>》一文中,指出“在希和子帶走情人的孩子逃亡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罪惡感作為希和子心靈自我救贖的起點?!蓖瘯赞痹谫艢づ说陌l(fā)現與救贖:角田光代小說解讀——以暢銷書<第八日的蟬>為中心》一文中,認為“作者通過一系列空殼女性的描寫,揭開和諧社會、和諧家庭的面紗,
展示了一群為尋找自我存在感而苦苦掙扎的游離在家庭之外、社會邊緣的人,希望正視個人在作為社會縮影的家庭中的困境與掙扎。發(fā)現并表現她們,顯示了角田光代創(chuàng)作的人文情懷和一個作家的責任感。”在筆者所見的研究成果中,以探討女性自我救屬贖和母愛視角為主,少有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第八日的蟬》的女性形象和隱喻意義的研究成果。筆者在本文欲依據自由女性主義理論分析《第八日的蟬》中“空殼”與“蟬”的寓意進而探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自由女性主義強調“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標是做一個理性的人,而理性的實踐則是透過妻子與母親的身份來表達;主張女性應有一技之長與經濟獨立的能力,這樣才不會為了長期飯票而無奈地走進婚姻;鼓勵女性放棄以家庭主婦的形象做為自我認同,但并不提倡女性在實質上放棄家庭生活,而是在事業(yè)與家庭問取得平衡?!?/p>
1.“空殼”與“蟬”的隱喻意義
角田光代在《第八日的蟬》中所描寫的女性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在日本社會中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構造下,女性雖然游離在社會邊緣,壓抑著自己內心的不滿和痛苦,默默忍受社會帶來的不公,但逐漸覺醒,開始尋求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從而努力地生活下去。在該小說中,角田光代塑造了被稱為“空殼”的類型化的女性,她們在社會上缺乏認同感。小說中的“空殼”一詞,是秋山丈博的妻子惠津子在秋山丈博的情人希和子墮胎后,打電話諷刺希和子是一個肚子空空無法生育的“空殼女人”時使用的。因此,希和子為所愛的男人墮胎并導致不孕,并受該男人妻子的羞辱,背負著這一“空殼”,開始了自己的犯罪行為,抱走了秋山丈博的女兒惠理菜。但是,在帶著惠理菜逃亡的過程中,她漸漸地得到了心靈上的救贖,她不再感到空虛、寂寞及失望,與“女兒”的相依為命,拼命工作賺錢,自食其力,使她獲得了心靈的慰藉與人生的救贖。
小說中另一個重要的字眼就是“蟬”。蟬卵隱居土中多年,漸變成蟬蛹,發(fā)育成熟爬到地面上,脫殼而出,銳變成蟬,其在地面的生命歷程僅僅只能維持七天。中國文化認為蟬象征著復活與重生,因此,從周朝后期到漢代的葬禮中,把一個玉琀蟬放入死者口中,表達希望死者像蟬一樣從黑暗的地下重生的愿望。而作品中活到第八日的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寂寞孤獨還是超越重生的希望?小說冠名“第八日的蟬”,即貫徹全篇的一個獨特隱喻?;畹降诎巳盏南s作為小說的主題意象,同時也是小說中日本現代女性的生命寓言,當孤獨地褪去“空殼”,超越俗世的“只活七日”成為“第八日”的蟬,從而堅強的活下去,超越自我。小說意在現代女性應該如第八日的蟬一樣,努力地生活,追求社會存在感和生命的意義、價值。
2.《第八日的蟬》中的女性形象
2.1任勞任怨、向往幸福的女性形象
《第八日的蟬》刻畫了多名女性人物。首先,塑造了一批任勞任怨,向往幸福的女性形象。最具代表性人物是秋山丈博的妻子秋山惠津子,其表面上過著幸福的生活,丈夫在外勤奮工作,自己在家料理家事,照顧孩子。但是,丈夫經常徹夜不歸,使得惠津子寂寞而內心空虛。當惠津子得知丈夫有外遇后,將憤怒立即發(fā)泄給了丈夫的情人希和子,認為導致他們家庭出現破裂的原因是希和子,卻沒有譴責丈夫?;萁蜃涌释@得幸福,希望得到丈夫的關愛,在家里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只為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幸福家庭?;萁蜃铀M男腋H匀皇且栏接谡煞?,并沒有意識到像丈夫這樣的男權主義者才真正是女性悲劇的制造者。他們虛偽無情,背叛婚姻、愛情及親情,對家庭和妻子沒有責任感,同時玩弄其他女性的感情,導致了妻子及情人空虛寂寞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小說中塑造了許多在家庭中默默承受、任勞任怨,在內心卻向往幸福,希望通過自己在家庭的付出獲得丈夫的憐惜及關愛的女性形象。
此類女性的幸福意識依然停留在依附男性的層面上,想通過男性的認可獲得自己在家庭及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試圖通過自己對家庭的付出獲得男性的憐惜及關愛,寄希望于男性。所以,可以說此類女性對于幸福的追求依然停留在表層,缺乏理性和自我追求。她們內心十分渴望得到社會價值及地位,但是又害怕自己努力爭取后失去丈夫及家庭,從而自己無法立足。因此,她們壓抑著自己內心的不滿,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家庭,背負著心理上的“空殼”。她們是自由主義女性視角下的萌芽,她們將自己的人生全部寄托于男性,卻從未敢于跨出男性及婚姻的鴻溝。
2.2擺脫束縛、追求超越的女性形象
作品還塑造了多名與“任勞任怨、向往幸福的女性形象”不同的女性人物,其中以希和子為代表的“擺脫束縛、追求超越的女性形象”。希和子作為秋山丈博的情人,曾經深愛著秋山丈博,她的愛是純粹而熾熱的,她一心一意地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全部的愛給了秋山丈博,當自己懷孕后,她欣喜自己有了秋山丈博的孩子,能夠為他生兒育女是她期待的事情。從這一層面上分析,可以說希和子此時的幸福意識與秋山惠津子是相似的,她們都深愛著這個男人,將希望寄托于所愛的男人,從而獲得幸福人生。但是,當希和子被秋山丈博欺騙墮胎以至于喪失生育能力再無做母親的可能后,她因愛生恨,偷走了秋山丈博的孩子惠理菜(熏)??梢哉f希和子該行為具有一定的報復意義,她跨越了男權主義這一鴻溝,不再默默忍受,而是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與男權抗爭。但同時,在偷走孩子之后并與其相處、撫養(yǎng)的歲月中,可以看出希和子正在一步步地向“第八日的蟬”蛻變。她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了親情和責任,體會到了作為母親的快樂與艱辛,她漸漸地不需要依附男性,理性地尋求自己生命的價值。在撫育惠理菜的過程中,她擺脫了社會賦予她的枷鎖,成長蛻變,努力地從悲傷中活到了“第八日”,超越了世俗的自我,感受到了不曾體會到的欣慰和快樂,因此,當她在法庭上,法官讓她向受害者道歉時,她卻向秋山丈博夫婦道謝,感謝他們能夠讓自己體會做母親的感受。而正是因為她擺脫了束縛,超越了自我,才使得她在出獄后依然能夠淡然地生活。
以希和子為代表的此類女性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識,她們能夠意識到女性悲劇的制造者是男權社會及缺乏責任性的男性,所以,她們敢于向男權挑戰(zhàn),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及地位,從而超越自己,褪去“空殼”,勇敢的活在了“第八日”,獲得心靈上的重生。
作品中的惠理菜(熏)遭遇了與誘拐“母親”希和子同樣的際遇。由于墮胎導致的終身不孕使得希和子萬念俱灰,以至于潛入秋山丈博的家中,抱走了他們尚在襁褓中的女兒惠理菜。此后,她與孩子輾轉各地,為了養(yǎng)活孩子不惜參加一個失去自由的民間組織,并交出自己全部積蓄。但是,該組織被群眾投訴抗議,希和子不得已逃往小豆島生活,直到惠理菜4歲時被警方解救。長大成人的惠理菜與原生家庭始終不睦,她懷念但又憎恨那位從出生就生活在一起的假母親,同時也傷害了本來應該是受害者的親生母親。正是出于這種憎恨和矛盾的心理,使得惠理菜最終也走上了一條與“母親”希和子相同的道路,與第三者相戀并懷上了孩子??墒撬煌谙:妥拥氖菆詮姷倪x擇生下孩子,可以說這也是一種自我超越。雖然她也有過矛盾,但是最終在找尋兒時記憶的旅途中,讓她找回了生存下去的信念。這是生命的延續(xù),也是勇氣的延續(xù)。她漸漸地從仇恨希和子的態(tài)度轉變?yōu)槔斫夂驮?。自我的回歸才是生活的希望,這份希望填補了惠理菜內心的空白,不再如驅殼般生活?;堇聿霜q如第八日的蟬獨自活下來,不拘泥于婚姻形式,自立并理性地選擇了做母親?;堇聿丝梢哉f是希和子精神上的升華與提高,她沖破了男權社會制度的枷鎖和桎梏。
3.結語
縱觀角田光代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不以細膩的表達傳達出女性的堅強和獨立,倡導女性的自我意識。因此,隨著全球化進程以及日本社會的轉型、發(fā)展與不斷進步,日本女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題材、表現手法乃至創(chuàng)作技巧都悄然地發(fā)生變化。女性作家開始超越傳統(tǒng)意義上的婚姻、夫妻問的權利和義務、妊娠和生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日本女性文學作出新的闡釋與體認,這對于研究中日文學關系和全球化語境下我國現當代文學尤其是女性文學的發(fā)展應該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