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玉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玉在古代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涉及古代祭祀、喪葬、政事、軍事、裝飾等領域。而從玉的這些用途中可以窺視出中國玉文化的繁榮,了解玉蘊含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說文解字》;“玉”部;作用;傳統(tǒng);中國玉內(nèi)涵
作者簡介:殷婕(1987-),女,四川省樂山市人,助教,專業(yè)或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6--02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過,“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玉,在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自古到今都被人們視為珍貴的寶物。這種文化屬性也流傳至今。當代玉也象征著財富,當今人對玉追捧的炙熱程度,都推動了玉器收藏和拍賣行業(yè)的發(fā)展。而然,這兩種外在形式也反作用于玉,驅(qū)使了玉自身價值的攀升??梢?,玉在中國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位子。玉之所以有如此熱門,除了其自身的經(jīng)濟價值,還因為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說文》“玉”部字概況
許慎《說文解字》總共收錄9353個字,而“玉”部就占了143個,從“玉”到“靈”126字,重文17字,約占總字數(shù)的1.53%。其中,包括了“玨”部的三個字,因為“玨”字從二玉,所以也將其歸屬于“玉”部下?!墩f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玉”字的:"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腮里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専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從中可以看出,“玉”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的玉像三片玉被繩子串連起來,而中間那一豎“丨”就是連玉的繩子。古人視玉為珍寶,所以用繩子將其連起來。玉也具有象征人的五德——仁、義、智、勇、絜。玉屬性溫文柔和,潤澤且有光澤,富于仁愛之心,是仁人的象征;玉有較高的通透度,從外部就可以看透其內(nèi)部的紋理特性,表明玉竭盡忠心,是義士的象征;假如擊玉,則會發(fā)出清揚動聽的聲音,并傳遞悠遠,表明玉的智慧能傳達給周圍的人,是達者的代表;玉的質(zhì)地堅韌,它寧可折斷也不會彎曲,說明玉具有無畏精神,是勇士的象征;玉的邊沿有斷口卻不尖銳,表明玉能桎梏自己,且不會傷害別人,是干凈誠實之人的例子。因為玉有這些富于人格氣息的美德,所以五德也成為衡量人品的標準,只有具備這五德的才稱得上是君子。
玉根據(jù)其性質(zhì)和用途,分類眾多。不同的玉也用不同的字來表示。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對“玉”部字有個簡單粗略的分類:“自‘璙已下皆玉名也。‘攢者、用玉之等級也?!?、玉光也?!N已下五文記玉之惡與美也?!抵痢鸾匝杂裰扇鹌髡咭病-d珩玦珥至瓃皆以玉為飾也?!u至‘瑕皆言玉色也。琢琱理三文言治玉也。珍玩二文言愛玉也。‘玲已下六文、玉聲也?,r至玖、石之次玉者也。至瑎、石之似玉者也。琨珉瑤、石之美者也?!Z至‘珋皆珠類也。‘琀二文、送死玉也。‘璗異類而同玉色者?!懼^能用玉之巫也。通乎《說文》之條理次第。斯可以治小學”。據(jù)此,我們將“玉”部字更進一步細化的重新分類:
(一)玉名:璙、瓘、璥、琠、玒、琜、瓊、珦、珣、璐等。
(二)美玉:璠、璵、瑾、瑜、璿、琳、琰、瑤。
(三)玉器:璧、援、環(huán)、璜、棕、琥、瓏、琬、璋、玠、瑒、瓛、珽、瑁、 瑞、璹、瓃。
(四)近玉之石:包括似玉之石,如瑀、珢、璅、進、璁、琂、璶、琟、瑂、璒、瑎等;次玉之石,如玽、玤、玲、璓、玖等;石之美者,如碧、琨、珉、珋等。
(五)質(zhì)地不純的玉:攢、珛。
(六)玉色:瓊、瑛、璑、琰、玼、瑩、璊、瑕、玓、瓅。
(七)玉紋理:瑑、珇、璱、瑮。
(八)玉聲:球、玲、瑲、丁、琤、瑣、皇。
(九)治玉:琱、理、琢、玩(與玉相關動作)。
(十)玉飾或用途同玉的美飾:璬、珩、玦、珥、填、琫、珌、瑵、璂、澡、瑬、珍、據(jù)、珠、玭、珕、珧、玟、瑰、璣、瑯、玕、珊、瑚、璗。
(十一)喪葬祭祀用玉:琀、靈等。
二、玉在古代的廣泛用途
玉不僅稀有美麗,它還在古代中國人民的生活乃至國家政治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用途廣泛,主要涉及祭祀、喪葬、裝飾、政事以及軍事用途幾個方面。
在古代中國由于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人們思想愚昧落后,對許多自然現(xiàn)象并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于是人們崇尚神靈,將征服自然的理想和希望寄托于神靈身上,所以人們會虔誠的拜祭神靈。而玉自古就帶有神秘色彩,被視為珍寶,地位同樣崇高,理所當然玉就成為祭祀神靈的器物。玉與祭祀之間的關系可以從“靈”字上得到體現(xiàn)。《說文·玉部》:“靈,靈巫,以玉事神,從玉,霝聲。”楚人名巫為靈,所以連起來稱為靈巫。而他們的職責就是用玉來奉事神靈。再譬如說“瓏”字,《說文》:“瓏,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龍亦聲?!闭f明“瓏”就是人們?yōu)轵?qū)除旱災向神明祈禱而使用的玉器。由此可以看出玉是古人溝通天人的媒介,而祭神也是古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項活動。
人們相信神靈的存在,也直接導致了喪葬習俗的盛行。中國素來重視喪葬,認為人應該有始有終,而且喪葬也是孝文化中的元素之一。加之受歷史觀的限制,希望死后也有人永久的陪伴,所以形成了以玉殮尸的習俗?!墩f文·玉部》中“琀”這個字典型體現(xiàn)了玉的喪葬用途:“琀,送死口中玉也。從玉從含,含亦聲”?,H就是在死人入殮時含在嘴裡的珠玉。根據(jù)西漢劉向的《說苑》:“口實日唅。天子唅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員,庶人以穀實”,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喪葬還是有等級之分的,而玉則是身份的象征,葬玉實則一種高等級的禮遇。
玉除了是一種祭祀、喪葬禮器外,也是國家重器,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政事用玉主要包括朝聘禮用、印信等用途。古人視玉為瑞寶,象征著祥瑞,因此作為瑞玉,它就成為古代諸侯或藩國朝聘時所執(zhí)的信物。這一點《說文·玉部》中很多字可以證明。如《說文》:“瑁,諸侯執(zhí)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禮>日:‘天子執(zhí)瑁四寸。從玉冒,冒亦聲?!备鶕?jù)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冒”就是覆蓋之義,“?!薄坝瘛焙汀懊啊钡臅现x,意思是天子的德行能覆蓋天下。而之所以取四寸,是四寸者方,以尊接卑,以小為貴。諸侯即位時,天子會賜之命圭,其刻痕與“瑁”相符。朝聘時,諸侯拿圭朝拜天子,天子則以玉來覆蓋其圭頭,如二者大小相當,說明是天子所賜;其或不同,說明圭乃偽作。如此知諸侯之可信與不可信。因此,古代以齊瑞信,與當今觀念仍符合。由此可以看出,所持之玉也是官位高低的象征。玉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還表現(xiàn)在它也當做印信憑證。比如“璧”“棕”等字都可以體現(xiàn)出玉作為印信憑證的用途。
玉的外表晶瑩剔透,與人們的審美情趣不謀而合。所以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一個裝飾美化的作用,而這點與當今社會中玉的審美價值仍然一致。玉用于裝飾人,可佩戴于身上,如“璬、珩、玦”就是指佩玉;還可以用于裝飾頭部或耳部。如“璂”是皮帽上的玉飾,“瑬”是帝王禮帽上的玉飾。而“珥、填”則是用于耳部?!墩f文·玉部》:“填,以玉充耳也。從玉,真聲。<詩>日:“玉之填兮?!薄疤睢本褪怯霉诿醿蓚冉z繩垂繫著的珠玉來充塞耳朵。其實用玉充塞耳朵還有一種解釋是說古人以玉“節(jié)行止”。玉有五德,人們會反過來用玉一般高尚品德來衡量人的品格。當走路時,耳朵兩邊垂繫的珠玉就會發(fā)出清脆聲音,以此警示人們要保持君子風范。玉除了裝飾人,也用于裝飾器物,如佩刀、佩劍甚至車馬等等。如“琫、珌、玭、珕、珧”是用于佩刀上的飾品,“瑵”是車蓋上的玉,“王彘”是裝飾佩劍的飾品。玉作為裝飾,同時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对姟啡眨骸俺涠^之填。天子玉填,諸侯以石?!痹S慎認為,充耳之飾,不全是用玉,是有等級之分的。再說裝飾器物的玉飾,如《說文·玉部》:“琫,佩刀上飾。天子以玉,諸侯以金?!庇纱丝梢?,玉是尊貴地位的代表。不僅佩玉是身份尊卑的象征,從器物的飾品也可以得知人所處的社會政治地位。
作為軍事用玉,玉主要有兩種用途:一是牙璋;二是作為發(fā)兵憑證的玉器?!墩f文·玉部》中直接體現(xiàn)玉和軍事相關的字是“琥”。《說文》:“琥,發(fā)兵瑞玉,為虎文?!辩亲鳛榘l(fā)兵憑證的玉器,刻有老虎的花紋?!吨芏Y》日:“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漢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銅虎符從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fā)兵,遣使者至郡國合符,符合乃聽受之,蓋以代牙璋也。”從中可以看出,古代發(fā)兵虎符常剖玉為二,國君和郡國守相各執(zhí)其一,合符即可發(fā)兵。用它來代替牙璋。那么也說明《說文·玉部》中的“璋”也是與軍事用玉相關??梢姡艜r的琥和璋都曾作為調(diào)兵遣將的信物。
三、玉的文化蘊義
玉在古代人們生活中用途廣泛,具有一定的歷史,因此人們在也歷史與傳統(tǒng)習俗中自然地賦予了玉獨特的象征意義和深厚的文化蘊義。
玉的人格化氣質(zhì)。玉況比美德。玉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它具有五德,因此玉是美麗高尚的代言人。它的美不僅體現(xiàn)在外表,對于中國這個注重內(nèi)涵的國家來說,其內(nèi)在美更勝一籌。玉外在固然美麗,并與人們的審美情趣相契合,因此才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無論君子或婦女,都會以玉飾身。但是人們佩戴玉飾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就是玉的美德也象征了人的倫理道德?!抖Y記》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人們把佩玉當作對自身言行舉止的一種警示,時刻提醒自己要符合君子風范。由此可見,玉是人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是衡量人品的標準。
玉的宗教氣息。自古玉就帶有神秘的色彩,而這種神秘色彩與古代的祭祀用玉和喪葬用玉習俗有著相互的因果關系。玉是天人溝通的媒介,人們認為玉象征吉祥瑞兆,可以避免兇兆,因此成為祭祀天地鬼神的神物,也是殮尸的瑞寶。由此玉就具有了獨特的“神靈”氣質(zhì),宗教化氣息濃厚。
玉具有權威性。從玉的用途,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玉是等級名位的象征。無論是佩玉還是裝飾器物的玉飾,或是喪葬用玉,都是有森嚴的高低貴賤之分。由于珍貴罕有,玉一直為高官貴人所占有,在古代史上就被打上了權貴的烙印。因此玉器象征了佩戴者的權力和地位。
玉具有經(jīng)濟價值。玉的價值首先取決于其特性。玉石罕有,自然成為寶物。同時,質(zhì)地堅韌不易雕琢,也使得玉器價值連城,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而從當今社會來看,玉的經(jīng)濟價值也帶動了其收藏價值,推動了玉相關的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縱觀古今,人們對玉的評價幾乎趨于美好,雖然也會提到玉的某些瑕疵,但總體是歌頌玉的高貴,宣揚其美德。玉用于祭祀喪葬、政事軍事、美化生活等,說明它在古代的物質(zhì)生活乃至精神生活領域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人們濃厚的“戀玉情節(jié)”也昭然可示。正由于玉身上的品格符合了我們漢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因此漢民族成為一個崇尚美玉的民族,幾千年來也創(chuàng)造了深厚的“玉”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岳麓書社,1997年;
[4]王寧,謝棟元,劉芳,《<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