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翔
[中圖分類號] S97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286-01
朱莊水庫位于邢臺市西南太行山區(qū),沙河市和邢臺縣交界,水面面積常年保持在1000公頃左右,平均水深20米以上。自1980年開始開始蓄水,1982年投放魚苗(主要投放花白鰱),1983年開始生產,產量主要以花白鰱魚為主,年生產產量在30萬—50萬斤。由于朱莊水庫屬于峽谷型水庫,庫區(qū)地形比較復雜,庫底多以礁石和大樹(洪水沖來)為障礙物,所以給漁業(yè)捕撈帶來了很大困擾。當時我們聘請河北水產學校和河北省水利廳水產技術專家,來我?guī)鞂嵉乜疾欤笇覀儾捎煤畏N漁法進行生產,當時專家們就提出了用“趕攔刺張”漁法作業(yè),比較適合我們水庫的實際情況。所以從1983年開始我們聘請湖南沅江捕撈隊來我?guī)扉_展“趕攔刺張”漁法捕撈并傳授我們技術,經過實踐效果明顯,比較適宜在山區(qū)水庫作業(yè),而且這種漁法生產集中,并且能保證商品魚鮮活,適合長短途運輸,有效地保障了經濟收益。所以至今我們每年仍繼續(xù)采用這一漁法進行漁業(yè)捕撈。一路走來,這種漁法這些年給我們的漁業(yè)捕撈工作順利開展幫助很大,現我將朱莊水庫“趕攔刺張”漁法技術要點總結如下,與各位同行共享。
1 網具及其他工具
1.1 趕網。聚乙烯(3×4)網線,網目10cm,網衣規(guī)格8m×50m,上綱裝浮子,下綱裝沉子,浮網。
1.2 攔網。聚乙烯(3×4)網線,網目10cm,網衣規(guī)格10m×50m。由于水庫水位每年沒有固定,而且水庫上下游水深不一致,所以攔網根據水庫水深確定組合高度,所以有上片、中片、下片之分,上片裝有浮子,中片沒有浮子和沉子,下片裝有沉子。
1.3 三層刺網。膠絲,內衣網目10cm,外衣網目33cm,分浮網和沉網,規(guī)格12m×50m。
1.4 張網。尼龍網線,由翼網、蓋網、內八字網、外八字網、網兜組合而成。
1.5 電趕船。機動漁船一艘,20馬力柴油機一臺,柴油發(fā)電機一臺,轉換器一臺。
1.6 白板驅趕船。機動漁船一艘,白板若干。用木材切割成條狀木板,油漆成白色,再用繩索連接,一條繩索串15-20個白板,一艘機動漁船拖5-8條白板,起到驅趕作用。
1.7 手劃船及攔網船。10條手劃船,主要用于趕網和刺網的布置。攔網船三條,用于布置攔網下河。
1.8 繩索。若干。用于固定攔網、張網等。
2 趕攔刺張作業(yè)
2.1 首先根據水庫地形、水深、庫灣多少,確定趕魚方向。朱莊水庫屬于峽谷型水庫,幾乎沒有庫灣,再就是上游水淺(平均6-8米),下游水深(平均25-30米)。一般是先由上游往下趕魚,趕到一定程度用攔網攔住,然后再由下往上趕魚。
2.2 布置攔網。將水庫劃分成若干個趕區(qū),這個要根據水庫的地形和攔網的數量決定,根據水庫兩岸之間的距離,盡量在比較狹窄的水域布置攔網,如果攔網數量比較充裕,可根據趕區(qū)的需要布置攔網。
2.3 趕魚。確定了趕魚方向和順序,則使用電趕船和白板船開始趕魚。趕魚,顧名思義,就是將這個區(qū)域的魚盡可能的往前趕,不要停留在本趕區(qū)內。不論電趕和白板,都要掌握均衡的速度,不可操之過急,盡可能的達到趕魚的最佳效果。
2.4 布置趕網和刺網。在電趕船和白板船趕魚過后,開始在垂直攔網方向布置趕網和刺網,一般都是下一道趕網,緊接著下一道刺網,趕網屬于浮網,刺網則是底網,上下統一布置網具,可達到良好的驅趕效果。由于水庫地形比較復雜,攔網的布置由于受庫區(qū)地形限制,所以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也就是說攔網底部也會出現漏洞,如果這樣很可能發(fā)生往回逃魚現象,所以在攔網前面(緊靠近攔網)下一道底刺網,已達到彌補攔網底部懸空的不足。
2.5 布置張網。布置張網一定要仔細研究庫區(qū)地形地貌,掌握水的深度,考慮布置張網的區(qū)域。張網布置的合理不合理,直接關系到捕撈的產量。我們布置張網一般布置在水庫偏下游區(qū)域,因為那里的地形比較平坦,而且因為水庫水位比較深,因為春秋季花白鰱大部分都在深水區(qū)活動,即使在上游的魚也比較容易被趕到深水區(qū)來。所以我們一般布置張網的水域水深15-20米左右。張網的外八字方向面向深水區(qū)。布置張網一定要仔細謹慎,張網布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本次捕撈作業(yè)的成敗。所以張網布置結束后一定要認真檢查,選擇布置的水域,必須要掌握魚比較容易進入。布置翼網,要特別注意水庫兩岸接觸點和底部,不要造成逃魚的漏洞。
3 “趕攔刺張”要特別注意的幾點
3.1 趕魚過程中,不要單純追求速度,要做到趕區(qū)內的魚都被趕走了,電趕船一定要掌握均衡的速度,還要注意在溝叉內不能窩藏魚群,盡可能做到趕盡趕好。電趕船不要速度過低,這樣很容易電傷魚苗,造成傷亡。速度過快達不到效果,起不到趕魚作用。
3.2 不論布置攔網和趕網,每天要認真檢查網具漏洞,及時修補,這樣在趕魚的過程中,不至于因為網具漏洞發(fā)生逃魚現象。并根據水深情況增減攔網高度。
3.3 在攔網下好以后,一定要在攔網外側布置一道底刺網。這樣可以有效的彌補攔網底部因地形或者樹枝造成的懸空,發(fā)生回逃現象。在翼網的內側也要攔一道底刺網。
3.4 根據趕魚的情況,每日清晨或傍晚,站在高處觀察漁區(qū)情況,如果發(fā)現在趕過的漁區(qū)內尚有大量魚活動,這說明本趕區(qū)的趕魚效果不好,要返工重新趕魚。如果沒有發(fā)現,可以認為這個趕區(qū)的驅趕效果可以,可以繼續(xù)往前進行。
3.5 在趕魚接近尾聲時,也就是說,趕區(qū)內魚群密度增加,才可以打開張網,開始往張網進魚。一般這個情況,要加快趕魚速度,及時將趕區(qū)內的魚群全部趕入張網內。因為這個時候最容易發(fā)生大量逃魚現象,所以盡可能加快趕魚進度,已達到最佳效果。
3.6 “趕攔刺張”聯合漁法,主要針對水庫內花白鰱魚,對底層魚幾乎沒有效果?;ò做桇~一般生產的規(guī)格都在3斤以上,所以一定要掌握網具的網目大小,做到捕大留小。
朱莊水庫近些年一直采用“趕攔刺張”聯合漁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一是本漁法生產時間大都在春秋季,氣溫比較低,漁獲物容易儲存,而且全部鮮活,可供長短途運輸。二是規(guī)格可自由掌握,捕大留小,利于再生產。三是本漁法產量集中,一般每次捕撈花白鰱魚都在幾十萬斤以上,便于做好宣傳和集中銷售,價格相對也高,可達到較好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