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又稱藍耳病,以母豬的繁殖障礙和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癥狀,由PRRS病毒引起。該傳染病主要引起的癥狀是發(fā)熱、厭食,母豬懷孕后期導致流產,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對幼齡仔豬損害比較大,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很高。
[關鍵詞]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RT-PCR
[中圖分類號] S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274-01
引言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又稱藍耳病,以母豬的繁殖障礙和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癥狀,由PRRS病毒引起。該傳染病主要引起的癥狀是發(fā)熱、厭食,母豬懷孕后期導致流產,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對幼齡仔豬損害比較大,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很高。導致嚴重的免疫抑制進而繼發(fā)多種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由PRRSV變異株引起的“高熱綜合征”呈現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我國將這種傳染病稱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并且列為國家一類動物疫病。
1 病原學
PRRSV具有兩個基因型;1型是歐洲型,代表毒株為Lelystad病毒;2型是美洲型,代表毒株是VR2332病毒,歐洲型與美洲型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為60%。同一種基因型的PRRSV毒株之間有著較為廣泛的變異,有基因突變、缺失和插入以及毒株間的基因重組現象,基因組中易變區(qū)域包括NSP2、ORF5和ORF3.不同毒株的GP5蛋白差異較大,1型與2型的同源性僅52%~55 %,相當于PRRSV與LDV的同源性。歐洲型和美洲型病毒均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性。
2 流行病學
2.1 傳染源
PRRS唯一易感染并且出現臨床癥狀的自然宿主。病豬和帶毒豬是傳染源與傳播源。處于感染豬可以通過唾液、鼻腔分泌物、公豬精液、糞便和尿液排出病毒,懷孕母豬后期以乳汁形式排毒,對本病耐過的豬也可長期帶毒并且不斷向體外排出病毒。
2.2 易感動物
自然條件下懷孕母豬及其仔豬最易感染,但其他年齡和品種的豬也可感染。
2.3 傳播途徑
該病的具體傳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2.3.1直接、間接接觸傳播。
2.3.2空氣傳播。
2.3.3垂直傳播。
2.4 流行特點
目前大部分豬場執(zhí)行免疫藍耳疫苗或感染過藍耳野毒,藍耳陽性場幾乎遍布全國。臨床特征不明顯,表現為種豬流產、死胎,出現母豬并發(fā)感染細菌、治療不當致死,產房腹瀉、仔豬關節(jié)腫及保育豬鏈球菌、呼吸道疾病增多,整體豬群抗病力低,肉豬難養(yǎng)。個別豬群中大豬發(fā)生較典型藍耳病。
3 PRRSV 的致病機理
該病毒進入動物機體后, 侵入巨噬細胞。各種組織的巨噬細胞對該病毒均易感。肺泡巨噬細胞是病毒的靶細胞, 造成嚴重的間質性肺炎, 入侵的第二天即可對肺造成損害, 7天后損傷整個肺尖葉, 使巨噬細胞破裂,溶解崩潰造成巨噬細胞數量減少, 肺泡壁增厚, 淋巴組織呈衰竭狀態(tài), 同時降低了肺泡巨噬細胞對其他細菌和病毒免疫力, 同時因為毒株的變異導致免疫細胞識別能力降低, 而逃避抗體的中和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殺傷作用。
4 病理變化
該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并且伴有細胞浸潤和卡他性肺炎。在感染病毒后48、60、72小時剖檢豬,可見腹膜、腎周圍脂肪、腸系膜淋巴結、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多部位發(fā)生水腫以及肺水腫。組織學變化,鼻粘膜上皮細胞變形,纖毛上皮消失。支氣管上皮細胞變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母豬可見腦內灶性血管炎,腦髓質可見單核淋巴細胞性血管套。動脈周圍淋巴鞘的淋巴細胞減少,細胞核破裂和空泡化。接種病毒后60小時可見單個肝細胞變性和壞死。流產胎兒出現動脈炎、心肌炎和腦炎。
5 診斷
目前常用的檢測PRRS的方法有病毒分離鑒定,分子生物學有:血清中和試驗、乳膠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血清學方法有:核酸雜交、聚合酶鏈反應(PCR)等診斷方法等。
5.1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抗體
該實驗是血清學檢查PRRS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考慮這個方法不但省時、省錢,還可以自動操作來進行批量檢測,敏感性強于微量血清中和實驗(SN),但特異性不如微量血清中和實驗(SN)。
5.2 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RT-PCR)
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實驗室已經具備通過多種擴增該病毒基因的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方法。這種方法可很容易地對歐洲型毒株和美洲型毒株進行區(qū)分。
5.2.1 RT-PCR診斷的原理
試劑盒利用吸附柱提取病毒RNA作為反轉錄的模板,在反轉錄酶的作用下,以引物為起點合成與RNA模板互補的cDNA鏈;之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經過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中溫延伸的多次循環(huán),使特異的目標DNA片段的復制數放大數百萬倍。將擴增萬倍的DNA片段進行電泳、染色后,在凝膠成像儀的紫外燈下,可發(fā)現肉眼可見DNA片段的擴增帶,以達到檢測的目的。
6 免疫接種
對豬進行接種免疫是當前進行預防該病最好的方法。特別是今天比較流行的情況下。堅持嚴格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實施合理的豬群免疫接種密度。根據高致病性PRRS免疫技術規(guī)范(試行)要求,商品仔豬斷奶后需要首次進行免疫,劑量為1頭份,可以根據需要在首次免疫后30天再進行二次免疫。
7 環(huán)境消毒與滅源
養(yǎng)殖場應建立嚴格的消毒管理措施與制度,定期進行消毒,對于場區(qū)的過往車輛和工作人員的服裝進行嚴格的消毒,明令禁止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區(qū)。在疫病高發(fā)季節(jié),應增強對養(yǎng)殖場、圈舍及其周邊環(huán)境和運載車輛的消毒次數,定時清理圈舍內的糞便和各種動物排泄物,對待病死豬、糞便、污水和各種污染的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滅病原體。PRRSV在外界環(huán)境中存活的能力較差,一般的消毒措施即可殺滅病毒。該病經常使用的消毒劑有醛類、含氯消毒劑、酚類堿類、氧化劑等。
8 疫病監(jiān)測
場區(qū)內應定期對疫苗免疫效果和生豬健康水平進行監(jiān)測,根據監(jiān)測的情況進行疫苗的更換或調整防疫計劃。
作者簡介:牛憲翔(1981-),男,獸醫(yī)師,河南省滑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