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芝
【摘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心思想、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當中去,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驗人性的善與惡。鼓勵學生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不說假話。讓學生學會對生活的感悟,提高感悟能力,這樣才會有話可說,有素材可寫,才會豐富寫作內容。
【關鍵詞】作文教學 感悟生活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77-01
作文創(chuàng)作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將作文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去體驗人生,抒發(fā)內心真實情感。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有內容可寫,才會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
一、認真鉆研課文,領會別人的感悟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經典課文,都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內涵。只要教師用心的引導學生體會,就能領會到作者對于生活的感悟。如教材《散步》中“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弊髡叩淖掷镄虚g透露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背影》中“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背影,寫出了父親的慈愛和迂執(zhí)、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這些都是課文中的經典段落,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fā)生,甚至自己曾親身經歷過。只是由于學生沒有用心去觀察,沒有認真思考,對于這些美好的親情已經很淡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用心去感悟語文課文,同時與自身的體驗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這樣讓學生去感悟,定能有所收獲,在寫作時,就能有感情可以抒發(fā)。
二、思維方法點撥,教會學生如何去感悟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僅僅依靠教師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是不夠的,還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去感悟,如何去體會,才會有所收獲。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比較淺,對生活的認知也比較表面化,而且也呈現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法進行點撥,要引導學生從多變的生活現象中分辨其本質。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同時也要動腦思考,這樣才能從里到外的全面認識事物,然后準確分析出事物的本質。自然中的萬物生長,大都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因此,在動腦思考的同時,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比如,看到落日,可以聯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看到落葉,可以聯想到落葉歸根,想到生命的規(guī)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三、堅持寫日記,加深對生活的感悟
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對生活的體會與感悟,可能轉瞬即逝。如何將這些生活中的感受與內心的情感累積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呢?培養(yǎng)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堅持寫日記,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維。
通過寫日記可以將生活、學習中突然想到的靈感記錄下來,為自己的寫作積累更多好的生活素材。同時在寫日記的過程中,不但鍛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且也可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哪怕是一兩句話或是幾個詞語,每天都堅持寫,盡量的寫那些能夠使自己動情或是感興趣的事情。因為,往往人在動情時刻,腦海中會冒出許多奇思妙想。久而久之,就可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能夠做出恰當地評論和豐富的聯想等。習慣成自然,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用心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從而寫出的作文也更具有感染力與生命力。
四、用心啟發(f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又有了日記積累的素材,學生雖然對于生活的感悟有了一定的累積。但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學生還是無法靈活的將對生活的感悟有效地服務于作文的主題中心。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生活感悟與作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例如,指導學生寫《留在心底的記憶》,教師可以將寫作盡可能的發(fā)散開來:它可以是童年時光,雖然短暫但卻美好;它可以是至親至愛之人留給自己刻骨銘心的回憶;它可以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讓人難以忘卻。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去感悟生活。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從被動寫作的狀態(tài),真正的變?yōu)閻凵蠈懽?,并且將寫作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p>
參考文獻:
[1]江彩萍.立足生活 讓作文更有生活味——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 2016(2).
[2]李仰臣.體驗生活 感悟美好[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