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鳳
摘要:“德育為先,質量為本”。可見,德育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就是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德育教育有機滲透到各學科教育教學中去,爭取課課有德育,時時有德育。為此,小學數學應育德于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德育教育 潛移默化現如今,學校、家長對學生的德育往往不考慮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征,使得學校的德育低效。各種明令禁止的規(guī)章制度,使得學生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實際。如今學校倡導德育,讓學生們有更健康的發(fā)展方式,作為數學教師的我,應該更加參與其中。數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又現代的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本領,我們應該將德育與數學緊密結合,在課堂和生活中讓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讓學生不僅掌握必須得生存技能,也要教會他們如何更好地做一個人,德育從娃娃抓起。
一、有機整合,自然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不明顯,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教科書上的數學,甚至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使數學的嚴謹性、科學性通過老師、課堂,讓學生受到啟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也是一門藝術。
(一)結合教學過程,啟發(fā)學生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來源于生活,最后也回歸于生活。作為數學老師,可以采取趣味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們融入其中,在其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比如,用情境故事讓學生融入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自然科學充滿濃厚的興趣。如教學珠算時,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制作的算盤來上課,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算盤是怎么樣進行算數,還有自己的計算方法,等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切入正題,向學生介紹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一大發(fā)明。
(二)利用課本內容進行思想教育
就小學課本的內容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fā)掘或提煉德育的切入點:材料、定理公式、數字、圖表、數學發(fā)展史和數學家的簡介,并且要緊密結合課本內容,做到及時、精準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少有內容涉及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課本結合實際的方法,將德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例如,有些老師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思考角度,突破常規(guī)教學思維定勢,使學生在對問題的不斷探討中,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自身性格及能力,提升數學綜合能力。如有些老師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推理的過程中,發(fā)現圖形與周長的關系,滲透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及變與不變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通過“怎么才能使這條剪下的絲線正好為相框一周”的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生活中,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加強數學建模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情操陶冶,潛移默化
教師本身會對學生產生巨大而直接的影響。教師滿腔熱血、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且自己的言行舉止、嚴謹的教風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都會直接影響學生。教師要上好一堂課,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如寫好教案,穿著干凈整齊;上課時要充滿激情、講普通話、語言簡明扼要、有邏輯性,這些都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影響。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模仿能力很強,會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聆聽老師的教誨,他們認為老師是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同時也是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少數成年人,所以老師要以自己為學生的榜樣,學生德育教育融入老師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的示范指導、榜樣表現在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感染學生,在學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同時,老師也應該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學科的學習,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學中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發(fā)現,學生學習時由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實就是學習習慣沒有被培養(yǎng)好。不同年級要講授不同的知識,在小學生的數學講授過程中,更要注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將老師傳授的知識全部接受。比如,上課認真聽講、主動思考問題及提出問題,寫作業(yè)過程中認真細心,注意數學符號以及數學運算法則的使用,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多多使用學到數學知識,讓學生從小做到學以致用。這些從小培養(yǎng)的習慣,將讓學生終生受益。
三、聯系生活實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們學生的思維是鮮活、靈動的,相信只要教師善于引領學生,給予學生展開思維翅膀的空間,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會真正變得精彩不斷。德育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與嚴謹的思維模式培訓相結合,做到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引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愛。
例如,有些老師通過課件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列出對應的數量關系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出等式中含有未知數的一類是方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有效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習慣。這體現了德育范疇中的思維嚴謹和理性精神。課堂最后,通過方程數學史的介紹,讓學生知道未知數和方程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體現了綱要中的愛國主義范疇。
我們要充分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們了解以及理解數學學科的重要性,讓學生們從小注重數學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數學學科設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至行星運行規(guī)律的計算、下至生活中簡單的數字運算,都會涉及數學學科的不同方面。由此可見,數學是人類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人們生活發(fā)展的基礎。在小學生學校教育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及接受能力,結合現實生活,安排教育課程,循序漸進的將數學知識傳授給每位學生,與此同時,將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數學思維模式教傳給學生,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用興趣吸引他們學習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四、建立合適的小學數學教育評價體系
目前,小學數學教育評價體系皆是以考核成績?yōu)橹?,目前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成績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應該引入德育評價指標,對小學生日常行為品德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有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德行,同時小孩子也會重視良好品德的學習及養(yǎng)成,作為教師應該從小教會他們德性上的好東西,知識應該掌握,但是更應該有美好的德性,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些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作為數學老師,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小學生數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模式,以及解答他們對生活中存在的疑惑,讓他們從數學角度解決問題,對他們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這對孩子們將來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老師給孩子們的建議、評價及教誨,對孩子是一生的影響。
寓德育教育于形式多樣的數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實現德育、智育的均衡發(fā)展。數學課上的德育不僅僅要教會他們必要的生存技能,還要教會他們用科學理性的眼光看世界,讓他們對自然科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數學是小學中僅有的自然科學必修課程,它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然科學認知,甚至對他們的做事態(tài)度及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曉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內將科技,2016,(08):157.
[2]邰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2013,(09):163.
[3]張萍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成才之路,2011,(15):16.
[4]楊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神州教育,2013,(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