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娟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個難點。本文以游戲為研究對象,摸索了三個原理,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具體可行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 游戲 作文教學 教學原理
4歲的兒子最近迷上了一款叫憤怒的小鳥的游戲,玩得如癡如醉。游戲仿佛是兒童天生的玩具,兒童總能對每一款游戲迸發(fā)出無窮的興趣。談起游戲,一些家長和教師都是一致的深惡痛疾。這種反感卻與學生對作文的情緒很相似,這有點讓人啼笑皆非。可是從學生角度看,決定他們是否投入精力去做的是這件事有沒有趣,而非這件事本身有沒有意義。那么,能否從游戲中探索出讓孩子如癡如醉的原因,并讓學生對作文也像玩游戲一樣充滿熱情和興趣呢?細心比較之下我發(fā)現(xiàn)游戲中竟然隱藏了作文教學的多個原理。
一、活動先行原理
游戲廣受孩子喜歡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活動為主。作文恰恰相反,是對實踐的理論總結和升華,是枯燥的文字堆砌。這也是部分學生對作文排斥和抗拒的原因之一?;顒舆@一元素應該是抵消作文無趣的一個重要催化劑??梢栽谧魑慕虒W中廣泛引入活動。這樣做一則從學習興趣角度看,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無疑比理論思考大得多。二則從人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文字的總結很顯然屬于理性認知,它是高一級的認知層級,而實踐活動屬于感性知識,是低一級的認知層級,先活動后文字總結,由低到高,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的基本認知規(guī)律。三則作文是理論范疇的事情,而活動則屬于實踐,理論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規(guī)律。
那么在具體教學中究竟應該如何做呢?在這方面人教版的單元作文設計是值得借鑒的,以七上第一單元為例,作文題目是《這就是我》,編者為此設計了三項活動作為學生完成作文的階梯。即“自我介紹”、“推薦自己”、“模擬面試”,這三項活動中“自我介紹”比較自由隨意,也比較簡單,要求不高。第二項活動對象是學生社團,內容是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形式上是在有發(fā)言提綱的前提下介紹自己,與前一個活動相比,要求高了一些,也有一定的限制。第三項活動建立在前兩項活動的基礎之上,要求更高,因為這里有一個場景“面試”的模擬。考官和應聘者的問答中有很多隨機內容,它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比前兩項活動高得多。仔細比較這三個活動及分析其與作文題目的關系可以看出,一方面活動本身是一個由淺入深、逐層深入的過程。另一方面設計的活動為學生完成作文提供了材料及思路。當然本例中活動的開展主要在課堂上完成。
在第二單元《生活處處有語文》中活動由課內延展到課外,讓學生搜集家庭、校園、社會中運用語言文字的情況。在第三單元“自擬題目,描摹現(xiàn)實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種景致”的作文中,更是要求學生參加一次秋游,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一單元編者設立了三個活動,“我有一個‘朋友”,“走過四季”,“心中的美景”,當然都圍繞“景物”設立,但是前兩個活動側重于自然之景,第三個活動則是心中的美景。三個活動由實而虛、由現(xiàn)實而理想、由眼前而天外,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審題、構思,解決了作文完成過程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
對于活動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教材編訂者完全清楚其意義所在,所以才會在編訂教本時如此設計,但是部分一線教師卻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此活動輕視甚至忽視,造成活動這個作文的重要元素在作文教學中缺席,間接造成作文教學步履維艱的現(xiàn)狀。
活動類型有很多,如圍繞某個主題的活動競賽,專題匯報會,模擬新聞發(fā)布會,對某個對象的采訪(電話采訪),辯論會,課本劇等,不一而類。這些活動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得到充分挖掘和靈活使用,在作文指導中根據(jù)情況因材施教。無論哪個活動都需要考慮和作文題目的關系,目的是為學生完成作文盡量掃除障礙,降低難度,提高興趣,激發(fā)靈感等。即實踐活動內容和形式須依據(jù)作文內容及訓練目標擬定,而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否則有嘩眾取寵之嫌。
二、分段處理原則
如何理解所謂的“分段處理”呢?在憤怒的小鳥這款游戲中,兒子在玩的時候難以解決的是拉彈弓瞄準的問題,有的時候是拉彈弓拉不長,有的時候是瞄不準,有的時候則是擊出瞬間方向偏了。這就和作文教學中學生的情況很相像。有時候是選材出現(xiàn)問題,有時候是立意出現(xiàn)問題,更多的時候則是語言上出現(xiàn)問題。怎么辦呢?這就需要分段處理,游戲中我讓兒子先學會拉弓,盡量拉得長,然后讓他練習瞄準,最后強調在發(fā)射的瞬間手勁和心態(tài)的問題。分段處理的目的是化繁為簡,這對于一大批寫作文存在困難的學生而言,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訓練的要求,各年級有所側重,即各年級各有要求。落實各年級重點要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年段過關”。目前情況下,落實好各階段的訓練要求顯得更重要。如低年級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中段能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高年級則要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低中高這三個階段的重點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點要求訓練。
目前所有版本的語文教材在作文教學中都是采用單元教學體例。每個單元都有訓練的側重點,以蘇教版上冊為例,第一單元是“有感而發(fā)”,這是這一單元的訓練目標。目的是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進行作文的原則性、方向性教育,要“有感而發(fā)”,而不能“無病呻吟”,更不能胡編亂造。在訓練內容上設計了兩個題目:一個以“新”為話題,一個以父母生日為話題。都是為了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第三單元“從生活中找‘米”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讓學生學會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其中還介紹了一種方法,就是堅持寫觀察日記,制作資料卡片,把收集的材料保存起來,建立起寫作材料的“小倉庫”。讓學生做有心人,善于從生活中找“米”。這種單元作文教學體例其實就是分段處理,編者把《課程標準》中作文的要求分段設定為一些作文教學目標,再結合某一單元的課文,并提供一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從而形成單元作文教學體例特色。
這種方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它終究還是把完成一篇600字的作文作為總的要求。對于一些無法完成600字作文的學生來說,這里的分段還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單元作文要求是圍繞本單元所有課文設定的,這就要求作文教學目標往往取本單元課文的共性,使單元作文教學目標有一定的限制性。最后,一單元一次作文教學,一學期六次,按理講并不少,但是這種只著眼于整篇文章的構思、立意的寫作訓練,其實沒有完全細致地做到分段處理。
作文訓練宜小不宜大,片斷練習宜常做,宜有規(guī)律和無規(guī)律練習相結合。即可以具體到每一、兩篇課文做一次作文小練習。如學會《春》之后寫篇“春水圖”;學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或者《三顆枸杞豆》之后寫篇“我的樂園”,這些內容隨意性和自由度更大一些,更多地帶有教者的個性創(chuàng)造,既是教案設計的一部分,又是作文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短平快的作文教學更容易起效果。
另外一些作文訓練形式也是分段處理的有效手段,如擴寫、縮寫、續(xù)寫、仿寫在初中作文訓練中用得很少甚至棄之不用,原因有多種,如覺得這種訓練手段低幼化,如沒有合適的題目、素材,如覺得不符合學生的作文水平等。其實這些小片斷甚至就是一些句子的小練習對學生作文中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非常奇妙的效果。比如《范進中舉》、《孔乙己》、《皇帝的新裝》可布置續(xù)寫;《蔚藍的王國》、《海燕》、《繁星》可以布置縮寫一首詩;《過故人莊》、《觀刈麥》可以布置擴寫;《變色龍》、《多收了三五斗》可以布置改編成話劇;《有的人》可以模仿對比手法寫一首現(xiàn)代詩;《七顆鉆石》則是童話仿寫非常有用的范本。教者應該學會在課文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它們。多用、常用、變換著使用,著眼于長期地、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核心素養(yǎng)。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小練筆,比如周記、日記、隨筆、摘錄筆記、讀后感等,這些作文訓練形式有些老師在做,但是堅持做的、堅持做好的卻不多。以上三部分作文訓練手段和形式,在當下初中作文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處于邊緣化的地位。教師的使用比較隨意、簡單,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在分段處理中應該常用,廣泛應用。
三、激勵原理、情境原理
每次游戲結束之后有個積分的過程,隨著積分的增加,游戲的界面會發(fā)生變化,由地面到太空,對應的小鳥、豬頭、房子都進行更新,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開始得到升級,原來是小米加步槍,現(xiàn)在則是各種炸彈,威力巨大。這些就是激勵和情境相結合的原理。那么在平時作文教學中如何應用呢?這就需要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戲規(guī)則。一般是把積分作為升級的重要依據(jù)并據(jù)此劃分級別,如以100分為進階劃分為童生級、秀才級、舉人級、貢士級、進士級(狀元、榜眼、探花),并對升級的時間做一些限制。
另外建議設定一些特殊模式作為對規(guī)則的補充,如闖關模式,先要設定“關主”即已經升級的同學,讓他們同時完成作文,超過這位同學即可升級。還有限時模式,即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相應任務可以提前升級。還有互助模式、投稿模式、修改模式等。以上程序的設定教者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情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并實踐,我所舉例僅供參考。
只有升級還沒有用,關鍵升完級有什么樣的好處,換句話說就是獎勵是什么。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充分開動腦筋,發(fā)一些小獎品,通過黑板報進行通報表揚,頒發(fā)證書等。最好的應該是多種激勵手段相結合使用,如精神鼓勵、物質獎勵、口頭表揚、書面表揚等,其中通過一些富有班級特色的、極具個性、富有象征意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升級同學身上佩戴標志性牌子,比如模仿空手道的綬帶儀式等(空手道的等級是用腰帶顏色表示的,白帶是初學者,最高級是黑帶)。
如果我們仔細探討就會挖掘出更多方法技巧,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激趣、參與是提高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根本,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鐘傳祎.作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循序漸進[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dd823f0100vh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