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孔德淇
美國總統(tǒng)選舉是一項嚴謹縝密、分工明確的系統(tǒng)工程,表面上看是“驢象之爭”,背后卻是職業(yè)政治顧問之間的“華山論劍”。
“包裝”出來的候選人
2015年,當希拉里·克林頓宣布再次參選美國總統(tǒng)時,《紐約時報雜志》發(fā)問:“美國最有名的女人會如何重新介紹自己?”——在2016年的大選中,希拉里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要戰(zhàn)勝民眾對她的刻板印象,重新回應關于“她是誰”“她代表誰”的質詢。
希拉里的形象并非一成不變。對比兩次總統(tǒng)大選,2008年,希拉里極力強調政治鐵腕和既往成就,鮮少提及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且有意識地拋卻了女性形象的行為邏輯,成功塑造了雷厲風行的“中性”形象。在2016年的競選中,一切都改變了,她重回女性角色,在大眾媒體面前多次強調自己作為一個新晉外祖母的身份,以迎合選民心中溫和親近的形象。
然而,這一切都是“包裝”的結果。每一位總統(tǒng)候選人均配備一支分工協(xié)作的政治顧問團隊,他們的職責是制造選民所要的候選人,用最時興的渠道進行營銷,贏取選票。
總的來說,總統(tǒng)競選團隊的政治顧問可分成三個層面:策略顧問、專業(yè)顧問、供應鏈支持顧問。其中,策略顧問把控總統(tǒng)選舉的大方向,在對美國宏觀環(huán)境和選民狀況進行分析之后,制定競選策略。人數(shù)眾多的專業(yè)顧問負責選舉中的細分工作,就如何競選以及當中的強調事項為候選人提供意見,譬如幫助候選人準備答辯;審察候選人公開露面的場合,在穿著、言談以及如何采取行動方面給予建議;在廣告中重復輸出政治家的名字等信息;拉攏大批志愿者參與競選工作,派遣他們到民眾家中,去游說投票支持所服務的候選人等等。與此同時,政治顧問會研究候選人的競爭對手,挖掘并坐實其過往所犯過失或違法行為;面對來自其他政治家的毀謗,政治顧問會及時阻止這些攻擊,以減少損失。
除此之外,競選團隊還要對候選人進行定位,在選舉的不同階段,適時打磨并調整選民渴望看到的候選人形象,用廣告重復述說競選綱領。
洞悉競選行業(yè)
在美國,政治顧問是一個擁有四萬從事者的行業(yè)。不同于技術崗位,政治顧問是一份靠經驗吃飯的職業(yè),入行門檻卻不高,沒有專業(yè)限制。其中既有新出茅廬的大學生,也有組織候選人線下集會的志愿者,而參與競選的經歷能夠幫助他們盡快融入政治圈,積攢人脈。一般情況下,政治顧問會從參議員、市長、州長選舉等地區(qū)性競選活動開始,對他們來講贏得選舉是打響名聲的好時機。
然而,政治顧問不需要贏得每一場選舉,但必須擁有一套贏得選舉的操作模式。因為無論何時,獲勝都是權衡一次競選實踐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這無關政治顧問本人是魅力四射抑或聰穎伶俐。一旦輸了選舉,客戶流失率隨之提高。
掌握大局的政治顧問,職業(yè)晉升渠道相當廣泛。其中的佼佼者會跟隨總統(tǒng)入主白宮,成為白宮的幕僚長。而剩下的大部分,則會在競選后受雇于其他的人,或者從事與公共關系有關的職業(yè)。比如,奧巴馬高級顧問普洛夫跳槽到Uber,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問題;2008年希拉里的首席策略師馬克·潘則投入微軟的懷抱,出任副總裁。
“對于政治顧問來講,他們最喜歡的候選人是害怕失去競選且有錢的‘水魚?!痹凇墩晤檰柵c美國政治》一書中,作者提到,“美國政治顧問捉住候選人的痛點——害怕輸?shù)舾傔x,于是乎,候選人會大批量雇傭顧問,用錢來買信心?!惫埠忘h民調專家麥克被指責有過競選信息不實的記錄。他曾捏造民調數(shù)據(jù),告訴雇主“領先34點”,結果是一敗涂地。滑稽的是,麥克至今仍有人雇傭。
《大西洋月刊》報道稱,“2016年美國大選年流向顧問的錢財大約是60億美元?!背酥Ц陡哳~顧問費用,大部分用于投放競選廣告。而競選團隊的成員插足建立廣告投放公司,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12年,羅姆尼的策略師便是一家競選廣告公司的合伙人。2008年,奧巴馬的策略師大衛(wèi)也是如此。
在所有候選人燒錢買信心和選票的時候,自帶網紅屬性的特朗普可能是個異類。在他的競選團隊中,沒有人專門撰寫文書,沒有民調專家,沒有地面動員。他的發(fā)布會秘書是一名27歲的時尚編輯,競選策略師沒有任何總統(tǒng)大選經歷。到2016年9月份為止,他只投了1900萬美元購買電視廣告。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