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乾, 李晨星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西安 710054)
基于三階段能力梯度的ERP課程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
朱宗乾, 李晨星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西安 710054)
針對我國高校管理類專業(yè)在ERP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體系不系統(tǒng)、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與社會需求能力不匹配等問題,將三階段能力梯度的培養(yǎng)思想引入ERP課程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之中,旨在逐步培養(yǎng)具備不同能力的ERP人才: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體系設計部分完全體現(xiàn)了按認知、應用和研究三階段逐步提升的能力梯度培養(yǎng)思路,課程體系建立部分探討了與三階段能力梯度培養(yǎng)相對應的課程設置,教學考核體系制定部分則保證了三階段能力梯度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通過強化教學、實驗與實訓的過程性考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初步應用結果表明,該教學體系在遞進式ERP人才培養(yǎng)中取得很好成效。
三階段; 能力梯度; 企業(yè)資源計劃
企業(yè)資源計劃(ERP)自上世紀90年代提出至今,已逐步成為大中型企業(yè)實施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并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ERP系統(tǒng)的應用與普及,不僅許多企業(yè)需要相應的ERP應用型人才,同時,社會也急需具有解決ERP應用中各類問題的研究型人才,以達到降低ERP應用風險、實現(xiàn)企業(yè)資源的有效利用。從目前企業(yè)人才需求來看,以往管理類專業(yè)畢業(yè)生難以滿足企業(yè)實施崗位的要求,也無法勝任研究型崗位的要求,導致與社會需求的ERP人才不能匹配的現(xiàn)象。如果由企業(yè)自身小批量培養(yǎng)ERP人才的話,培養(yǎng)成本高且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也難以持續(xù)。而高校通過設置相應專業(yè)或課程,批量培養(yǎng)相關人才的方式具有經濟性和規(guī)模性,因此高校管理類相關專業(yè)成為培養(yǎng)ERP人才的不二選擇。但如何貼合社會與企業(yè)需求,通過ERP課程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出滿足不同應用的ERP人才,一直是高校關注的焦點問題。故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自上世紀90年代提出ERP以來,國內外許多企業(yè)為了解決ERP實施過程存在的人才缺乏問題,特別是在應用ERP遭受質疑的時期,嘗試展開“ERP人才工程”項目。然而企業(yè)性質決定其只能注重培養(yǎng)與ERP應用有關的技能,無法滿足員工對ERP理論知識和實施流程的系統(tǒng)理解,且因培訓成本較高,無法全面推廣。在此背景下,ERP課程伴隨著企業(yè)實施ERP的需求,被引入到高校管理學院課程體系中,隨后ERP課程教學經歷了以下演變過程:
在ERP提出的最初階段,雖然已有高校將ERP課程嘗試引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中,但由于當時高校信息化基礎設備缺乏,ERP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為了培養(yǎng)學生ERP應用能力,高校開始探索創(chuàng)建ERP模擬實驗室[1],借助于該實驗室,通過ERP軟件模擬增強學生的ERP實踐能力。
隨著對實驗教學的重視,許多高校先后完善了ERP模擬實驗室的建設。同時,也有許多研究者開始探討ERP實踐教學改革思路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張洪利等[2]從實驗教學系統(tǒng)對ERP課程的重要性方面提出教學改革的思路。俞義殼[3]針對實驗系統(tǒng)缺乏真實性和動態(tài)性的問題,將ERP沙盤仿真模擬引入高校,彌補了ERP實踐課程內容過于單一的不足。申彥等[4]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的特點,提出了這一種新型的ERP實踐課程教學的新模式。王杏等[5]針對沙盤模擬存在規(guī)則復雜、課堂時間有限和專業(yè)區(qū)分差異小等問題,引入“課前、課中和課后”翻轉式教學模式對沙盤實驗課程進行改革。我校對管理類專業(yè)實驗教學的探索可追尋到本世紀初期,徐瑞平等[6]在總結理論與案例教學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引入模擬實驗的教學方式;朱宗乾等[7]針對ERP實施過程教學缺乏實訓支撐的問題,提出將自行開發(fā)的ERP實施沙盤模擬系統(tǒng)應用在ERP實施教學之中,可實現(xiàn)對ERP實施過程及其風險的模擬活動。雖然高校從不同角度對ERP實驗課程進行了各種探討,但未能對實驗教學達成統(tǒng)一的目標共識,亦沒有形成層次清晰的ERP應用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
在對實驗課程探討的基礎上,研究者開始對ERP課程教學體系進行了思考和創(chuàng)新。饒瓊利等[8]將學生掌握ERP原理和ERP軟件操作為目標,提出了ERP理論教學、ERP沙盤模擬訓練、ERP軟件實習和電子對抗實訓分層遞進式的課程教學模式。徐愛等[9]提出通過社團形式對ERP系統(tǒng)進行感性認知后再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的思路,通過制定知識和能力目標最終培養(yǎng)適合信息化時代的ERP人才。殷愛武[10]提出ERP課程是將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的思想,將知識進行整合以促進知識的內化,逐漸加強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高校的ERP課程,主要針對本科生培養(yǎng)其ERP知識與技能,而延伸到研究生培養(yǎng)階段的研究較少。
國外高校在管理類專業(yè)的教學中,同樣對ERP課程教學進行了探討。德國高校致力于加入SAP大學生聯(lián)盟計劃,以培養(yǎng)學生熟練操作SAP軟件的應用能力[11];美國ERP研究者通過對比學生從高校獲取ERP應用技能與ERP應用企業(yè)培訓員工兩種培養(yǎng)方式,發(fā)現(xiàn)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學生可以獲取真實的資料并了解今后工作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另一方面企業(yè)認為具有ERP學習經驗的員工比新手能更快的適應工作[12],因此,亦將SAP作為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ERP應用人才的途徑,保證畢業(yè)生具備崗位所需求的能力[13]。與我國ERP課程培養(yǎng)方向相似,國外發(fā)達國家傾向于培養(yǎng)ERP應用與實施型人才,但較我國高校對ERP軟件模擬更全面和深入,亦很少將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納入教學計劃中。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ERP課程教學體系雖然伴隨著ERP的廣泛應用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① 以往對ERP課程體系的設置,缺乏從整體的角度對ERP理論與實踐涉及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進行系統(tǒng)地規(guī)劃。② 以往對ERP教學體系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本科階段理論與實踐課程,尚未從研究生培養(yǎng)的角度進一步完善ERP課程體系,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的ERP教學體系。因此,本文將從ERP教學目標設計、ERP教學課程設置和ERP課程考核體系制定三方面對ERP課程教學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與實踐。
Dreyfus等[14]以學習駕駛飛機、駕駛汽車和外語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提出Dreyfus模型,該模型認為從行業(yè)新手到專家需要經歷情感、實踐到認知3個階段,并將技能的獲取分為5個不同的水平;North等[15]以企業(yè)為研究對象,提出企業(yè)從信息的有效利用到根據企業(yè)自身特點形成競爭優(yōu)勢的階梯模型。借鑒Dreyfus階段模型與North階梯模型的基本思想,即在分階段制定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結合逐漸提升的階梯式培養(yǎng)過程,本文提出了基于三階段能力梯度的ERP教學理念(見圖1)。首先將ERP能力分為認知能力、應用能力和研究能力3個階段,將只具備基礎管理知識的學生按照“階梯型”的思想培養(yǎng),使其最終能達到較高的研究能力。三階段能力梯度地具體內容如下:① 經管類專業(yè)學生在完成專業(yè)基礎課的學習后,通過對ERP相關概念、ERP價值討論、ERP功能模塊、ERP實施過程與實施風險等內容的介紹,培養(yǎng)其對ERP原理的認知。 ② 通過體驗式的業(yè)務管理情景模擬培養(yǎng)ERP感知應用能力;通過對應模塊的功能訓練培養(yǎng)ERP軟件操作能力;通過ERP實施沙盤模擬實訓培養(yǎng)ERP實施能力;通過ERP經營沙盤模擬課程提升ERP綜合應用能力。③ 在體驗ERP系統(tǒng)實施的基礎上,通過解決實施中存在問題培養(yǎng)ERP應用分析能力;通過文獻的閱讀、計量分析與尋找ERP實施風險管理研究切入點培養(yǎng)風險評價能力;通過提煉研究創(chuàng)新點和整合研究邏輯培養(yǎng)ERP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
圖1 三階段能力梯度ERP教學理念圖
通過建立基于三階段能力梯度的ERP教學理念框架,逐步實現(xiàn)對學生ERP的認知、應用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滿足社會對ERP人才的不同需求。
根據知識與技能三階段能力梯度人才培養(yǎng)理念,我校逐步建立了ERP教學體系(見圖2),課內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和實驗教學平臺將知識與能力傳遞給學生,課外學生通過教學網絡平臺和實驗室開放平臺進一步提升知識和能力。能力層級1表示在管理類基礎課程后開設ERP原理課程,通過講授ERP原理、功能和實施等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ERP認知能力;能力層級2表示通過情景模擬實訓、ERP功能模擬、ERP實施沙盤模擬、ERP沙盤對抗、ERP沙盤競賽及ERP企業(yè)基地調研等實踐課程對所涉及的ERP理論知識從淺入深、從單模塊到綜合模塊進行系統(tǒng)的應用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ERP應用能力;能力層級3表示本科學習階段通過ERP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研究生學習階段通過前沿理論探討、科研參與、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撰寫等研究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ERP研究能力。
圖2 三階段能力梯度ERP教學體系圖
3.1 認知能力培養(yǎng)
ERP是對采購與庫存、生產與運作、成本、財務、質量和人力資源等管理進行有機整合后形成的系統(tǒng)性管理思想,因此ERP理論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多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習達到對管理知識融會貫通,本校根據ERP理論課程的特點將其設置在本科階段第5學期,課時為32學時,理論知識包括ERP的發(fā)展演變、核心思想與內涵、各功能模塊、實施及可能存在的風險等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結合案例討論,讓學生充分理解ERP的集成性思想,達到對ERP有一個基礎性的認知能力。
3.2 應用能力培養(yǎng)
在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鑒于實踐教學具有直觀性、靈活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采用實踐教學中角色扮演、模擬博弈等教學方式對理論知識進行強化和創(chuàng)新。學校在ERP課程引入的初期,實踐課程內容安排常常受到課時的制約,通過10多年的教學探索,逐步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ERP實踐教學框架,具體ERP實踐課程設置如下:① 為了確保學生對企業(yè)組成及資源運作具有形象的認識,在本科階段第5學期同時開設了32學時的院級選修課—情景模擬實訓,課程選擇汽車企業(yè)為對象,以物流為主,資金流為輔進行情景模擬。此課程以訂單為主線,學生在設置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企業(yè)成立與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生產計劃制定、采購與庫存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和交貨結算及客戶服務管理6個模塊分別進行情景模擬,即模擬企業(yè)現(xiàn)場的實戰(zhàn)氣氛,使學生體驗在企業(yè)應用ERP軟件進行經營管理活動全過程的同時,真正感受到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 ② 隨著對ERP功能的理論學習,結合選擇的ERP教學軟件,開設了8學時的ERP功能模擬實驗課,通過學生對企業(yè)生產經營涉及到的各個功能分模塊進行模擬,以訂單為基礎,通過生成訂單、計劃制定、MRP分解、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和訂單完成等幾大模塊中數據的傳遞整體感知ERP功能。通過ERP功能模擬實訓,使學生了解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熟悉系統(tǒng)的操作,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軟件的操作能力。③ 對ERP系統(tǒng)基本功能了解后,還需要學生對企業(yè)實施ERP的過程有初步認識,隨著對ERP實施過程的介紹,相應開設8學時的ERP實施沙盤模擬實訓,實訓由4~6人組成一個小組,分別擔任實施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對實施過程進行模擬決策,以時間為考核指標進行ERP實施博弈,使學生對ERP實施過程的關鍵活動及其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有一個感性認識和把握。
在上述實驗實訓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還延伸開設了以下ERP學習活動。
開設了32學時的ERP沙盤模擬全院選修課,學生根據自身專業(yè)特征選擇合適的崗位, 5~6人組成一個小組,實驗課程以資金流為主,物流為輔,站在企業(yè)經營的角度,通過完成戰(zhàn)略制定、市場營銷、采購生產和會計結算等任務,模擬企業(yè)6年經營狀況,使學生整體感知企業(yè)的運作流程的同時,學會承擔經營風險與責任,將抽象的管理知識有效轉化成企業(yè)實際經營決策能力。
ERP競賽作為ERP沙盤模擬對抗的延伸,分為校內競賽與校外競賽兩個層次,校內競賽作為選擇校外競賽選手的一種方式。每個團隊由學生自行組成,5人為一個小組,秉承“合作”、“競爭”的思想,在模擬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進行決策博弈,成績優(yōu)勝者除獲得創(chuàng)新學分外,還可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競賽—全國大學生“用友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ERP競賽不僅可以讓經濟與管理學院以外的學生參與,還可以有效促進不同專業(yè)學生之間的合作觀念,啟發(fā)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在加強學生溝通與理解的同時,體驗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經營管理的素質與ERP軟件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企業(yè)ERP應用現(xiàn)狀,我校在西安和寶雞兩地建立了企業(yè)ERP實踐教學基地,提供學生在ERP企業(yè)基地實踐拓展活動的機會,通過對實踐教學基地的參觀和調研,學生會對企業(yè)ERP應用現(xiàn)狀有切身的了解,并體會ERP系統(tǒng)為企業(yè)經營管理帶來的各種效益。
3.3 研究能力培養(yǎng)
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后,下一階段將更側重于學生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新等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從ERP應用問題出發(fā),對其進行深度調研和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分為本科和研究生兩個階段來實施。
本科階段的研究能力主要通過實際應用與調查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的方案,涉及為期1周的ERP課程設計和第17周的畢業(yè)設計2個教學環(huán)節(jié)。ERP課程設計是1學分的必修課,要求學生在完成應用能力中的必修實踐課程后,與所學理論知識相結合,以深刻體會ERP管理思想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畢業(yè)設計則是在完成所有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在熟悉ERP的老師指導下,選擇ERP研究方向的題目作為畢業(yè)設計的研究題目。部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及工業(yè)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將研究方向確定在企業(yè)信息化及ERP項目管理方向,圍繞ERP展開畢業(yè)設計的調查與研究工作。
研究生階段的研究能力培養(yǎng)要求較高,由于研究生在本科期間學習過ERP課程,對ERP管理思想有一定理解與應用,故研究生階段ERP研究深度整體高于本科生階段,以前沿理論探討、科研項目參與、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撰寫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生的ERP前沿探討主要對ERP項目管理和實施風險進行深入研究,探討ERP實施對企業(yè)不同業(yè)務管理部門的影響或ERP實施風險管理等相關問題,課程結果時提交一份有關ERP的研討論文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風險問題的能力;科研項目參與包括課題申請和課題研究兩方面工作,主要圍繞指導老師申請的科研項目,在確定的ERP研究領域展開探討,培養(yǎng)學生ERP的專題研究能力;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撰寫是在在閱讀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研究領域的前沿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研究能力。
考核是為了確保ERP教學達到課程預設的目標,本文的考核思想根據課程性質、內容及所處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體現(xiàn)對教學全過程與全方位考核思想。① 理論課程主要采取試卷考試的方式,試題要保證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合理比例,避免學生考前突擊理論知識即能合格的現(xiàn)象,突破“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定勢,增加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考核權重。② 實驗、實訓課程則以課堂表現(xiàn)與實驗、實訓報告作為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為了客觀反映學生課堂全過程的表現(xiàn),實驗、實訓教學會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全程記錄;遇到以小組為單位的實驗、實訓課程,為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團隊榮譽感,小組成績將作為學生個人成績的重要評價依據,此類考核方式可具體參照作者已發(fā)表的教學論文的相關內容[16];以學生興趣和個性發(fā)展為前提開設的全院選修課可增強學生對企業(yè)ERP業(yè)務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課程成績以記錄實訓過程的書面性報告為依據,積極參與實訓過程且表現(xiàn)良好者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通過ERP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的學習與實訓,學生逐漸獲取相應的認知和應用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則側重于針對ERP應用問題進行研究性探索。對其考核主要由指導老師根據研究進展安排開題答辯、中期檢查和畢業(yè)答辯等相關管控和考核工作。
本文在討論ERP教學現(xiàn)狀、分析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將能力培養(yǎng)分為認知、應用和研究三個階段,設計三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根據階梯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建立ERP課程教學體系,并給出了課程體系的考核思想。該課程教學體系已在本校實行了3年,學生對抽象的ERP管理業(yè)務的理解、對復雜ERP軟件系統(tǒng)的掌握,以及對ERP研究問題的創(chuàng)新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逐步向主動過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針對不同層級階段的學生選擇相應課程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ERP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結果也可輻射到同類高校管理類專業(yè)的教學體系改革之中。
[1] 杜 棟,徐緒堪.以ERP模擬實驗室平臺打造工商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6):121- 124.
[2] 張洪利,姚國權. ERP實驗教學改革探微[J].財會月刊,2005(10):78-79.
[3] 俞義殼.將ERP沙盤對抗賽引入高校實驗教學的嘗試[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6):93- 95.
[4] 申 彥,劉秋生,劉春華.ERP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的深入研究[J].教學研究,2011(6):38- 39.
[5] 王 杏,樊雪梅,趙 飛.ERP沙盤綜合模擬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 32(5):239-241,264.
[6] 徐瑞平,劉廣斌.模擬實驗教學在管理類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19(3):50-52.
[7] 朱宗乾,王 彥,魏云霞.ERP實施過程沙盤模擬系統(tǒng)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6):138- 141.
[8] 饒瓊利,袁健雄.經管類專業(yè)開設ERP課程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221- 223.
[9] 徐 愛,高樹風,趙鶴芹.經管類專業(yè)ERP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2(2):185- 188.
[10] 殷愛武.ERP課程教學與實驗體系的構建[J].計算機教育,2015(3):41- 43,58.
[11] Christian Leyh,Susanne Strahringer,Axel Winkelmann.Towards diversity in ERP education—The example of an ERP curriculum[J].Re-conceptualiz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2012(5):182- 200.
[12] O’Sullivan,Jill.Validating academic training versus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An analysis in the ERP tield[C]∥SPAIN: Madrid. 2012: 5756-5773.
[13] Roger L,Monica C. SAP enterprise software in curriculum integration[J].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2014,15(1):141-148.
[14] Dreyfus S,Dreyfus H.A five-stage model of the mental activities involved in directed skill acquisitio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0.
[15] North K,Hornung T.The benefi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results of the german award “Knowledge Manager 2002”[J].Journal of Universal Computer Science,2003,9(3):463- 471.
[16] 朱宗乾,劉 慶,胡海青.情景模擬經管類專業(yè)實訓教學體系創(chuàng)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5):199- 202,223.
Innovation of ERP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ree Stage Competence Ladder
ZHUZongqian,LIChenxing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tier system is useful for cultivate varies talents. Combined with proper competence ladder,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system, we can achieve tiers competence ladder level step by step. Since domestic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unsystematic in ERP training, and the graduat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we have brought the concept of three stages competence ladder into the innovation of ERP training system and aimed to cultivate vary ERP talents. Designing the goal system is the reflection of three stages competence ladder, which is training,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system needs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three stages competence ladder training; constituting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 will make sure that w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three stages competence ladder training, take process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racticing and training to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ction. The prim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gressive training system has high performance in cultivating ERP talents.
three stages; competence ladder;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2016-08-10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R007); 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15BZ28);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項目(SGH13110);西安理工大學2013年教學研究項目(xjy1311)
朱宗乾(1962-),男,陜西寶雞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企業(yè)信息化及ERP項目管理。
Tel.:029-62660229; E-mail:gyzzq0229@aliyun.com
李晨星(1992-),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生,研究方向:企業(yè)信息化及ERP項目管理。
Tel.:13700285402; E-mail:chenxingli12@163.com
G 642
A
1006-7167(2017)03-0274-05